(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在变电站设计中,计算软导线两端的约束反力时,通常只考虑力而不考虑力矩,这是因为通常认为软导线是绝对“柔软”的,即认为软导线只有抗拉刚度,没有抗弯强度[1-3]。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当软导线直径较大,或者采用多分裂导线时,软导线的抗弯强度是不可忽略的。由于软导线具有抗弯强度,因此导线端部就会存在约束力矩,该力矩作用在设备的端子板上,可能对端子板造成损坏。
本文考虑了软导线的抗弯强度后,推导了软导线的力学方程,给出了端部力矩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了几个工程算例。
建立坐标系,令Y轴垂直于地面,X轴平行于地面,软导线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0,0)和(L,h),两端点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假设导线只受重力作用,单位长度的导线所受重力为q。如图1所示。
图1 软导线示意图
取软导线中的一个“dx”微段作分析,受力如图2所示;由于考虑到导线的抗弯强度,微段的两端不仅受力的作用,还有力矩作用。同理,导线所受的水平力和垂直力的合力方向不再沿导线的切线方向,这一点是与未考虑抗弯强度时有区别的。
图2 软导线受力分析
根据受力和力矩平衡条件,有如下的关系式。
设软导线的方程为y=f(x),则(1)式中的
将(2)式代入(1)式,同时将(2)式右端的“dx”移到左端,并略去高阶无穷小量,可得:
将导线看作一根杆件,根据材料力学[4],杆件上的弯矩可表达为:
其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杆件的截面系数。
将(4)式代入(3)式,得到:
式(5)是考虑到抗弯强度后软导线的力学方程。这是一个四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而且方程中还有一个未知数“H”,即软导线所受的水平力;要解这样一个微分方程,需要5个已知条件。导线两端的边界条件共有4个,即两端的函数值和一阶导数值;导线的弧垂可以作为第5个已知条件。
若I=0,即忽略软导线的抗弯强度,则式(5)退化为常见的软导线方程;若H=0,即导线端部为水平滑动连接、水平方向上没有约束,则式(5)退化为常见的支撑管母线方程。
式(5)是软导线精确的微分方程,但由于是非线性的,求解困难,因此在工程应用时需要对其作一定的近似。方程中的非线性主要来源于项,当导线的弧垂与导线长度相比较小时,,将该近似表达式代入式(5),并令则软导线的方程可近似为一个线性微分方程[5-7]。
式(6)是一个四阶的线性微分方程,其通解为:
其中a1,a2,a3,a4为待定系数,由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决定。软导线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如下。
将边界条件代入式(7),可以求解出待定系数如下。
求解出四个待定系数后,仍存在一个未知数“H”,即导线的水平力未知。通常软导线的弧垂是已知的,可通过弧垂反推出“H”,具体方法可采用试凑法,这里不赘述。
根据式(4),软导线任一点的力矩为:
根据式(3),导线任一点的垂直力为:
工程中的软导线多为绞线,将绞线近似看作一“束”子导线构成的集合体,忽略子导线间的摩擦,则软线的截面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8-9]:
式中:n为绞线中包含的子导线根数;r为子导线的半径,m。
根据上文的推导结果,下面给出几个工程实例做计算。
1)某110 kV设备连线,相关计算输入及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某110 kV设备连线计算结果
2)某220 kV设备连线,相关计算输入及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某220 kV设备连线计算结果
3)某500 kV设备连线,相关计算输入及计算结果如表3~表5所示。
表3 金具角度与导线自然弯曲角度相反时设备连线计算结果
表4 金具角度为零度时设备连线计算结果
表5 金具角度与导线自然弯曲角度相同时设备连线计算结果
由表1~表5可以看出,导线端部的力矩随着导线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导线抗弯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对比表3~表5可以看出,同样跨度和导线重量下,适当调整导线端部的角度,使其尽量与导线自然弯曲角度相同,可以明显降低端部力矩。实际工程中,调整导线端部的角度可以通过选择金具的角度来实现。
计及软导线的抗弯强度后,本文推导了软导线的力学表达式,为一个四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结合工程实际,引入一定的近似条件,本文又将微分方程线性化,并给出了它的解。
通过几个算例可看出,随着导线重量和抗弯强度的增加,导线端部的力矩由数十N·m增大到了数百N·m;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导线端部力矩不应该被忽略处理,而应纳入设备的招标规范中,否则设备端子板有可能被力矩损坏。另外,合理选择设备端子板连接金具的角度可以有效降低端部力矩。
本文共有两处近似,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2)计算软导线截面系数时,将其看作一“束”子导线构成的集合体,未考虑子导线绞绕的效果及相互的摩擦力;对于多分裂导线,也未考虑间隔棒的影响。后续应结合理论和试验开展软导线截面系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