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纪念袁隆平

2021-05-27 11:18汪徐秋林发自湖南长沙南方周末实习生董慧吕凌棘
南方周末 2021-05-27
关键词:阳山殡仪馆稻穗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发自湖南长沙 南方周末实习生 董慧 吕凌棘

2021年5月23日,许多年轻人前往明阳山殡仪馆悼念袁隆平。

南方周末记者 ❘ 翁洹 ❘ 摄

孙明创作的图画中,云彩被勾勒成袁隆平抱着稻穗在空中微笑。

受访者供图

★点亮“诱导”后,整个星系都将在宇宙地图中清晰可见。这场网络游戏中的自发祭奠,是为了逝世的袁隆平。

外卖小哥赵凯在5月23日共接到一百六十多份订单,托他敬献鲜花。向袁隆平遗像鞠躬的动作,他重复了一百六十多次。

大片聚合的云彩,被孙明勾勒成袁隆平抱着稻穗在空中微笑的样子。她一度想将袁隆平养的一只猫画在右下角,因为那只猫让袁隆平更像一个“特别可爱”的老人。

2021年5月23日晚间,网络游戏《星战前夜》里,百余名玩家跨越大半个宇宙,来到同一星系。他们整编成一支具有40艘星舰的队伍,19时30分,40艘星舰同时点亮身上的“诱导”——游戏世界中,这一行为通常意味着指引舰船航向。

但这次,游戏玩家们却是为了纪念一位老人——此前一天在湖南长沙去世的袁隆平。

点亮“诱导”后,整个星系都将在宇宙地图中清晰可见。发起活动的玩家小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场祭奠是为哀悼逝者,也带有“星空为你而点亮”的含义。

尽管袁隆平生前一再希望丧事从简,但自5月22日他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众多年轻人开始像小鱼一样,自发以各种形式表达心中的敬意。

现实场景下,许多年轻人前往袁隆平生前留下过印记的地点,献上鲜花与稻穗。虚拟空间中,有关他的影像被一次次循环播放,他的画像被一次次重新创作,纪念他的歌谣也被一次次反复吟唱。

“我们这一代,大多没经历过饥饿,也没有受过贫穷,我从教科书里知道了他的功绩。”5月24日上午,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一位前来参加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的大学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觉得他更像是我的亲人,我发自内心地崇敬他。”

一百六十多次鞠躬

5月22日16时许,安放袁隆平老人遗体的灵车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缓缓驶出,开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再开到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吊唁的人群一路跟了过来,其中有许多年轻的身影。

18时许,吊唁厅尚未开放,殡仪馆外已有许多市民在守候。保安搬来几张桌子,摆上袁隆平的照片,市民们排队献花、鞠躬。不一会,桌子就被鲜花铺满了。

一对9岁的兄妹,带着一张彩笔画,排在队伍里。画上画着哥哥敬礼的样子,写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位大学生,身着纯黑西装衬衫,戴着党徽,排在队伍里。他说自己是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袁隆平作为学校名誉校长,两年前曾出席他们的开学典礼。“听到消息后,我就决定要来这里,暂表自己的哀思。”

这场口口相传的告别仪式持续了整个通宵。5月23日上午吊唁厅开放后,全天更有超过十万人来到明阳山寄托自己的哀思。

还有许多外地网友通过下订单的方式,托人敬献鲜花。

23日凌晨,27岁的外卖小哥赵凯接到一位辽宁网友的订单,托他在清晨6点,将一束鲜花送到明阳山殡仪馆袁隆平的遗像前。

4点30分,赵凯出了门,跑了好几家花店,最后在长沙红星花卉市场买到了菊花。

排了近一小时队,终于来到遗像前。他将菊花放在桌上,替网友向袁隆平深深鞠了一躬,再将鲜花拍照发给网友。

23日全天,赵凯都在花卉市场与明阳山殡仪馆之间来回奔走。最忙时,他手里同时拿着16名网友订的鲜花。赵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3日当天他共接到一百六十多份订单,向袁隆平遗像鞠躬的动作,他重复了一百六十多次。

互联网上的哀思

手机弹出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时,复旦大学大二学生张华成正在吃午饭。望着眼前的白米饭,他突然感到失落:“作出这么大贡献却又这么亲切的爷爷,就这么去世了?”

张华成想,能否为袁爷爷做点什么。他在网络游戏《皇室战争》里组建了一个名为“袁隆平一路走好”的部落,为纪念老人而“顶榜”。

所谓顶榜,是指游戏中玩家相互竞争,使得部落在榜单中排名靠前的行动。在张华成的带动下,“袁隆平一路走好”部落被顶到榜单第二,持续了大半天。

互联网上的年轻人,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表达着哀思。

“袁爷爷位列仙班去了。”5月22日17时,云彩爱好者孙明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自己创作的图画,画中有大片聚合的云彩,被勾勒成袁隆平抱着稻穗在空中微笑的样子。

“我希望他笑,我希望他到人生终了的时候觉得,这辈子值了,自己的辛苦没白费。”孙明一度想将袁隆平养的一只猫画在右下角,因为那只猫让孙明发觉,袁隆平更像一个“特别可爱”的老人。

不过转念一想,她还是在右下角画上了更多稻穗。她相信,老人会喜欢饱满的稻穗,以及稻穗象征的丰收。

80后孙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很想向袁隆平致敬,无奈远在辽宁。令孙明欣慰的是,在一些悼念活动现场,她创作的这幅云彩图被网友们打印下来,放到袁隆平的塑像前。

在韩国留学的阿奈,四年未曾回家。不被理解的日子里,他常常观看来自祖国的短视频排解孤独和郁闷,其中就有水稻增产的消息。

“在我心中,袁隆平就是与祖国的那条联结。”阿奈在一款沙盒游戏中,利用一个个沙盒,为袁隆平搭建了一幅画像。

“特别喜欢年轻人”

真正接触过袁隆平的年轻人,铭记着老人对待科研的认真和严谨。

2008年,湖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李建武做毕业实习时,来到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习过程中,老师给他安排了一块试验田试种。

3月水稻抽穗时,恰逢袁隆平下田查看。他发现一块长势出众的稻田,稻穗长得高、稻谷也结得多。待收割时,这片稻田的产量遥遥领先。袁隆平询问得知,它的照料者正是李建武。

这是袁隆平与李建武的初识。李建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袁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时,就打趣他身上的“黑”——因为李建武天天下田,几个月就被晒成了“黑人”。

在询问几个专业问题并得到满意回答后,2009年,袁隆平把李建武破格招录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当时我本科毕业,但研究中心基本都是博士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12年过去,李建武已成为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袁老师一直坚持,做杂交水稻一定要踏踏实实下田。这十几年来,一周七天,我们80%的时间都待在田里。”李建武回忆。

袁隆平多次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自己不下田就不踏实。为了精确亩产量,即便自己不下田,他也会要求研究人员精确数出一株稻穗有多少谷粒。如果认为有一个基地报上来的数字偏高,他就会派研究员再次下田核查数据。

直到袁隆平生命末期,李建武和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仍会每天在病床前向他报告研究进度。“他就像中心的一面旗帜,一直很严谨、很钻研,从不夸大。”

科研之外,与袁隆平同宗的侄辈亲戚袁景辉回忆,老人“特别喜欢年轻人,也特别喜欢支持有想法的年轻人”。袁景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袁隆平曾大力支持他兴办家乡的红色文化展览馆。“他就像个老顽童,他叫我‘小袁,我有时候就叫他‘老袁。”

李建武说,袁隆平十分节俭,十几年来“好像只有一条皮带”。但是看到年轻人们下田辛苦,身上脏兮兮的,他会掏钱给大家买衣服,“当然和他自己穿的一样,都是35元的T恤”。

寻找共鸣

赵凯来自湖南农村,父母至今仍在田间种水稻。除了上学时从课本里知道袁隆平,他说,家中多年的生计也离不开袁隆平。

2010年的春天,赵凯所在的村庄接连下了十几天雨。父母耕好了地,却发现买好的种子全部烂了。如果没有收成,赵凯和姐姐的学费也就没有着落。

后来,乡政府给他们送上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那一年水稻丰收,他们家的产量较往年增产一倍。“我和母亲去卖谷子时,蛇皮袋能装满整整一车。”赵凯回忆。

这些年,赵凯在刷短视频时常看到袁隆平。老人的新动态,常常占据热搜榜:袁隆平的猫、袁老预防老年痴呆打麻将、袁隆平最爱格子衫、自称“90后资深帅哥”……赵凯觉得,袁隆平就像村里的老爷爷。

除了短视频,袁隆平还会以表情包的形式出现在年轻人的聊天窗口中。不知名的表情包制作者选用一张袁隆平夹着烟、眯着眼的照片,配上文字:“还是吃得太饱了。”

一家媒体在2020年采访袁隆平时,向他展示了这幅广为流传的表情包。袁隆平一开始笑了出来,紧接着又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

没有挨过饿的年轻人,从袁隆平身上找到了许多共鸣。

白领孙明寻找到的是随和。她以前从父母口中得知袁隆平,只觉得是一个“很厉害的科研人员”。后来看到袁隆平接受访谈,说自己“是个种田的”,才惊觉老人这么接地气。

大学生张华成寻找到的是坚毅。他说,自己面临很大的学业压力,纪念袁隆平,也是希望学习他钻研科学的坚持和毅力。

遗体化妆师小鱼寻找到的是淡泊名利。在小鱼的工作不被外界理解时,他会想到一辈子默默“种田”的袁隆平。如今,袁隆平逝世,小鱼在游戏里点亮“诱导”,“既是对袁老的尊重与爱戴,也希望自己能好好和他说一次再见”。

5月24日上午,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上,赵凯又来到明阳山殡仪馆。

进入吊唁厅前,他脱下了头盔和鲜黄色的冲锋衣,露出里边黑色的T恤。望着照片里微笑的袁隆平,赵凯心头发酸。他抱着早上刚从花卉市场买来的鲜花,朝前方深深鞠了一躬。

“今天的鞠躬,只属于我和我的家人。”赵凯说。

(文中小鱼、阿奈为网络昵称)

猜你喜欢
阳山殡仪馆稻穗
Spring Outing
小刺猬的烦恼
去殡仪馆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关于保护阳山荡景区白鹭群的建议
魂锁殡仪馆
稻穗
超级侦探
“如果挤得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