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绪学习视域下园本“悦心”课程的开发

2021-05-27 10:04邱红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邱红燕

摘要:社会情绪学习越来越成为各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儿童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基于社会情绪学习(SEL)视域的园本“悦心”课程开发,从儿童积极自我培养的角度诠释了我园“阳光”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出了契合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核心素养的“悦己·达人”的育人目标,系统架构了“悦心育人、微笑成长”理念下“悦心”课程的目标内涵体系,开展了多载体、多路径联动的课程实践,为社会情绪学习(SEL)的园本实践研究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社会情绪学习;园本课程开发;悦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A-0030-07

当下,儿童的社会情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儿童发展的普遍性问题,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绪学习正在成为世界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学前教育较为发达国家均将社会情绪学习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领域。最先提出社会情绪学习的美国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协会(简称CASEL)将社会情绪学习定义为“儿童和成人获得认识和控制情绪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建立并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并能够有效解决具有挑战性问题的学习过程”[1]。其包含的情绪管理能力、自信心、尊重关爱他人、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儿童后续学习和未来成长所必备的关键品质。

杭州市东城幼儿园地处杭州城市东部,以东城命名。办园之初,我们秉持“文化立园”的思想,以城市东部初升的朝阳寓意学前教育。从教育视角对“阳光”作适宜的教育解读,以此提取“阳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悦纳、温暖、活力。我们认为:教育应当以儿童为本,以尊重、悦纳每一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价值为前提,并让每一份尊重、每一份悦纳以爱的温度对话、传递、流淌,让每一个儿童沐浴自信的阳光,收获积极向上的力量。基于这样的价值引领,我园提出“让童年的阳光照亮幸福人生”的办园思想,提出让教育从悦“心”开始,结合我园“阳光”文化的价值内涵,我们建构了“悦心”特色课程,以期在“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的过程中“情暖每一颗童心,爱满每一个角落”,培育适合未来社会的“阳光儿童”。

一、“悦心”课程的概念厘定

“悦心”即愉悦的心情和让自己心情愉悦的能力。它代表了个体健康的心理、积极的自我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技能(非认知技能)”计划就涵盖了“悦心”的内容。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影响儿童后期的社会适应和学业适应,也影响儿童未来的幸福体验和心理健康状况”[2]。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最为关键且有效的时期,“悦心”课程就是在社会文化和一日情境中倾听儿童、追随儿童,让学前儿童在一日生活中习得微笑成长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获得愉悦的成长体验,提升社会情绪能力。它既包括个体层面的悦纳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包括社会层面的达济天下,在接纳、关爱他人的同时,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责任担当能力。“悦己·达人”是“悦心”课程培育“阳光儿童”的特质目标。

我园的“悦心”课程概念的基本结构如同一个风扇模型(如图1),围绕“悦己·达人”的育人目标,风扇向外展开四个相对独立的叶片,上半部分為“悦己”的两个要素:认识自己和自我管理,下半部分为“达人”的两个要素:了解他人和人际交往。这四大要素在个体内涵上保持相对独立,但是在“悦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发展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被制约,共同被建构。四大要素共同架构的“悦心”课程的学习内容,不仅为课程的静态建构搭建了路径平台,也为课程的动态实施奠定了协同发展、整合推进的实践视角。

模型最外围的气流圈,是“悦心”课程实施中历时性的纵向递进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悦心”课程的学习从儿童的情绪觉察入手,让儿童学会辨识并标识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与结果,能恰当地表达情绪,善于有效地调节、处理情绪,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情绪反应习惯,让有效的情绪学习过程引领儿童与他人共情联结,进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增强自尊自信,以积极选择的思考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帮助儿童快乐生活、有效发展,为他们的健康人格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悦心”课程的目标及内容架构

依据“悦心”课程概念模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研修,通过“悦心”课例研修展评、师幼互动视频案例回溯、反思等活动,借鉴国际社会情绪学习(SEL)基本技能框架,确立了“悦心”课程的目标及内容架构。

(一)“悦心”课程的目标架构

“悦心”课程以培养“悦己·达人”的“阳光儿童”为目标,强调通过教育让儿童具备“乐探究、常微笑、善思考、有担当”的“悦己”特质和“会关爱、乐分享、巧沟通、妙协调”的“达人”品质。悦己即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感受,对自己满意且自信,能主动探究、乐于学习,做自主思考的选择,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责任担当的能力。达人即尊重接纳他人的差异,关爱他人,乐于分享,善于合作互助,会倾听,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化解冲突的能力。

我们相信“悦己·达人”的“阳光儿童”不仅爱学习、常微笑、善思考、有担当,能积极面对并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关爱、乐分享、懂沟通、善协商,能尊重他人并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儿童一定能更积极乐观地适应生活、向未来生长。

基于“悦心”课程概念模型和目标要素的确立,我们继续研究梳理了内容要素的子要素内涵,确立不同子要素内涵在学前阶段的一般性学习标准,整理形成“悦心”课程目标要素学习整体框架。此外,我们还从大量的视频案例和“悦心”课例观察中采撷每一个子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大致水平及典型性表现,以丰富“悦心”课程各目标要素的内涵标准,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学龄前儿童各要素的不同发展状况,为后期“悦心”课程的实施和学习评价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悦心”课程的目标要素整体框架

围绕“阳光儿童”的育人目标,一级目标的确立从影响儿童发展的心理社会维度出发,包括个体层面的“悦己”和社会层面的“达人”。对照国际社会情绪学习(SEL)基本技能框架,把“认识自己”“自我管理”和“了解他人”“人际交往”分别作为“悦己”“达人”的二级目标。我们认为:个体层面的“悦己”是儿童适应社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基础;同样,社会层面“达人”中与他人互动情况也会影响儿童对自我的认知、自尊自信的建立和角色担当意识的增强。由此衍生出对应二级目标的9个三级目标:自我认知、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挫折应对、抉择担当、尊重接纳、利他行为、沟通交流、冲突解决。三级目标要素的发展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推进育人目标的整体达成。对照三级目标的层层确立,我们从当下社会对未来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上择选了8种对应特征:乐探究、常微笑、善思考、有担当、会关爱、乐分享、巧沟通、秒化解,凸显“阳光儿童”的育人特质(如图2)。

(三)“悦心”课程目标要素内涵解析

依据“悦心”课程概念界定及目标要素整体架构,我们梳理了“悦心”课程目标要素学习架构表(见表1),从对幼儿日常的行为观察、视频案例回溯和“悦心”课例反思中采撷每一个目标要素、子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大致水平及典型性表现,对“悦心”课程的三级目标做内涵解析。

三、“悦心”课程的架构与实施

(一)课程架构

“悦心”课程主要分为“悦己”和“达人”两大板块。

悦己简而言之就是悦纳自己,对自己满意,并以此自我管理、接受挑战、自主选择、承担责任。悦己的前提是正确的自我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宗师卡尔·罗杰斯认为:我是一切经验的总和。自我在人格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积极的自我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关键。正确的学前早期关键经验能够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情感能力。悦己既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的自我认同和自尊自信,也是来自他人、社会价值观评价引领的自我控制、挫折应对和角色担当。

达人简而言之就是通达事理、达济天下,是在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过程中,共情他人,建立与他人的联结,对他人和集体表现出真诚的关爱与互助,人际关系和谐。达人需要基于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能够将对自己情绪感受的理解应用到对他人的理解上,有同理心、有爱心,能尊重差异、接纳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这将有益于儿童今后在面临负面压力或者同伴欺凌时做出不伤害他人的正确决定,有益于儿童与他人和所在的集体建立和维持积极的关系。达人既需要在建立准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他人尊重接纳和友好关爱,也需要儿童能够参与人际互动,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需求,并具备一定的冲突解决能力。

“悦心”课程遵循情绪学习的社会建构取向及能力发展的等效性原则,以“路径联动、体验领悟、渗透融合、自主探究”为设计理念,综合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内容,从微情境、微体验、微生活三个维度进行载体架构(如图3),力图从认知引领、实践领悟、环境营造三大路径促进“悦心”课程目标指向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为“阳光儿童”的培育打下了“悦己·达人”的特质烙印。

(二)课程实施

1.重在认知引領的微情境设计

参照心理的认知行为疗法,我们从有效的全面预防的角度思考重在认知引领的“悦心”微情境教学内容架构(见表2),以面向全体的高结构化内容帮助幼儿调整认知,形成正确的信念和想法,为幼儿情绪理解和调节能力及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能力提升提供正面的方法借鉴。“悦心”微情境从幼儿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两大板块出发,在前期研究积累的情绪绘本课例和动画视频教学资料库中,择选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情绪学习的情境切入点,以有效的对话互动、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支持反思等形式,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讨论、体验和感悟分享,让幼儿在还没有面对一些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已经从别人的经验中习得相关的经验,知晓并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建立正确的认知并储备有效应对的方法。

“悦心”微情境教学力求每一个活动都能契合幼儿社会情绪经验的“生长点”,调整思路,提升认知,让正确的认知作为幼儿行为决策的引领,具备预见行为后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瑞吉欧教育工作者所言:“集体式的情感和认知的学习为个体儿童创造了全新的机会。儿童不仅学会怎样适应社会,而且通过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学到了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2.重在实践领悟的“悦心”微体验创新

幼儿能否把正确的认知转变为自己的认识,进而转化为心甘情愿的行为,主要靠幼儿自己在亲身实践中的体验。只有经由幼儿自己体验获得的领悟才有可能真正支配幼儿的行为,这是“悦心”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悦心”微体验就是创设有益于幼儿亲身实践的任务和游戏情境,让幼儿在亲历中引发更深的情感体验,内化更深的社会认知,生发更好的行为,让好的行为附着强烈的情感动机而产生自觉而持久的影响。当然,在这样的微体验活动中,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语言、行为,了解幼儿实际的社会情绪发展水平和需求,给予幼儿适时、适合的支持,助推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

比如“任务微项目”是我园开展的以解决真实的现实问题为目标的团队体验活动,我们借鉴OECD全球教育中心倡导的“项目式学习”框架,结合当下教学主题或者季节性节日活动,适时生发可以让幼儿真实体验的活动任务,创设真实的体验机会,鼓励幼儿解决每一个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亲身经历中去尝试成功、品尝失败,既看到自己的擅长和无限可能性,又看到他人的优点和缺憾,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情绪认知,提升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任务微项目”的真实体验,让每一个幼儿在亲历中体验领悟,看见自己的成长,听见自己的努力,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和好行为的自觉形成。

3.重在环境营造的“悦心”微生活设计

生活即教育,环境皆课程。“悦心”微生活是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得以实践运用的重要场域。它既包括显性的幼儿一日在园学习、生活、游戏的计划和流程、物质空间的规划布置,更涵盖隐性的心理环境氛围,比如积极的师幼关系、和谐的同伴关系、高质量的互动支持等等[3]。它从环境营造的视角诠释温暖、安全、积极的氛围和提供反馈的成长空间,为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比如在班级的支持性环境中我们倡导“爱的入园礼”,教师用充满爱意的笑容、亲切的问候、暖暖的拥抱、期待的眼神迎接清晨每一个幼儿的到来,营造每一个班级充满信任和归属感的氛围。我们倡导让幼儿可预见的、有规律的一日活动安排。因为幼儿的成长取决于新奇和可预见性之间的平衡,正是可预见的一日活动常规所固有的确定性,使幼儿能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调整自己的状态,开展新经验的学习。我们合理调整一日活动中幼儿集體活动时间和个人独处时间,一来可以确保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二来也可以让幼儿在想独处的时候,走进班级半开放的心情魔法屋,在自由地睡睡躺躺,摆玩各种感官玩具、特质材料中,释放压力,舒缓心情,为更好地加入集体生活补充能量。“悦心”微生活全方位关照幼儿生活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全过程关照幼儿社会情绪学习的随机渗透和及时反馈,让幼儿在安全、信任、关爱的情感氛围里,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探究、主动思考、互动参与。

四、“悦心”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考量课程实施成效和育人目标达成的必需。我们遵循“阳光”文化倡导的核心价值,以悦纳每一个幼儿的特质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过程、倾听每一个幼儿独有的发展节奏为出发点展开评价。

(一)建立促进幼儿发展的表现型评价指标

基于“悦心”课程概念模型和目标要素维度,我们从大量的观察案例中采撷每一个子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大致水平及典型性表现,整理形成“悦心”课程子要素表现性评价指标,供教师更好地理解不同发展状况的幼儿在各目标要素的行为水平,为后期“悦心”课程的实施和策略跟进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自我认知包含多个标准,每个标准又有不同层级的表现性指标,供老师观测,进行科学评价(见表3)。

标准1:了解自己,喜欢自己,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感受。 所属子要素:自我认知表现性评价

水平一:1.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及简单能做的事,会用重要他人的评价笼统评估自己。2.能用语言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而不用哭闹等行为策略。

水平二:1.会识别自己的重要特征以及和自己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2.能辨识基本情绪并用对应的词汇进行标识,会用相应的词汇进行表达,可以理解简单的感受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水平三:1.会描述自己的个人特征,并能够独立评价并与他人进行比较。2.可以辨识并理解更为复杂的情绪(例如自豪、骄傲、尴尬、孤独等),能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开展主观质性评价,创新课程评价策略

我们在探究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表现性评价的同时,开展基于“儿童视角”的主观质性评价,创新课程评价策略,发现并鼓励幼儿的元成长、新成长、微成长。如每个班级开展以目标特质命名的“微笑星”“关爱星”“分享星”等“星宝贝”评选,班班都有自评墙,从大家约定的标准中确立发展目标,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又如班级每个幼儿的“心情日记”,让幼儿把自己在课程体验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绘画和前书写的形式加以记录、表达和分享。我园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阳光宝贝”成长档案,教师、家长、幼儿均可以照片、语音、微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在微情境、微体验、微生活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

基于社会情绪学习(SEL)视域的园本“悦心”课程开发,从儿童积极自我培养的角度诠释了我园“阳光”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出了契合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核心素养的“悦己·达人”的“阳光儿童”的育人目标,系统架构了“悦心育人、微笑成长”理念下“悦心”课程的目标内涵体系,开展了多载体、多路径联动的课程内容实践,为社会情绪学习(SEL)的园本实践研究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蒋世萍.美国社会情绪学习环境的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6(1):33.

[2]公孙一霏,刘丽娟,何慧华,等.学前儿童的“社会-情绪学习(SEL)”:必要性与可行性[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22.

[3]徐鹏.美国学前儿童“社会情绪学习(SEL)”的基本结构、培养策略与特点——源自马萨诸塞州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7):22.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