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2021-05-27 10:04陈睿姿
求学·文科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参差多态笔记

陈睿姿

“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王小波写的杂文里,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先生说的。我对这句话再赞同不过了,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足以概括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四年青春,它是参差多态的,我从中汲取了不少幸福养料。

学习,永远放在第一位

初入大学时,很少有人马上就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一往无前,大多数人都是小心翼翼地摸着石头过河。我就是那“大多数人”。选择西南民族大学、选择新闻学专业都是机缘巧合。刚进入大学,我对即将生活四年的校园和所学的专业一片茫然,尤其是在大一的时候,各种不适应,甚至还出现了失落沮丧和后悔等不良情绪。好在我明白这些情绪都只是暂时的,明白要赶紧调整自己的状态。优秀是一种习惯,何时何地都不例外。

有人说“到了大学就自由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只要涉及学习,我就要全力以赴。认真听课,积极答题,按时完成作业,课后进行回顾,不懂就问……这些都是学习的基本习惯。

我还有一些小小的习惯,比如制订计划,每天、每周、每个月、每个学期、每年都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和任务,然后努力去实现,计划好了再开始行动;比如上课要坐在教室第一排,这个位置听课、看黑板都很清楚,而且能够排除其他干扰,全心全意地学习,于是这四年我成了这里的常客;比如上课时不做笔记,而是打草稿,草稿主要记录老师讲课的要点,课后再总结笔记,顺便把这些草稿精简地誊写进去,这样能够使我对这节课的印象更深刻,且笔记能够记得很详细,页面也比较整洁。

由于新闻学专业的特殊性,“看”“听”“写”这三要素是我特别重视的。因此我每天都会看新闻,看的量虽然不算太大,但重在积累,大一的时候是边吃午饭边看《新闻直播间》,到了大三就改成每天边吃早餐边听《新闻早餐》,大四时就转向阅读各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比起看“肥皂剧”,我更倾向于刷一刷纪录片和经典影片,在长知识之余学习影片的拍摄技巧。从初三到大三,我一直保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灵感来了的时候还会写点杂文,大量阅读和勤奋写作让我在专业学习中游刃有余,专业水平也大大提高。

课后笔记

课后,我喜欢去图书馆浏览各种书籍,不敢说自己遍观群书,但还算是略有所得。图书馆里很安静,冬暖夏凉很舒服,我经常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看不完的书就借回宿舍看。临近期末的时候,我更是成天泡在图书馆里,早出晚归,不敢大意。我觉得图书馆有种魔力,能够褪去人的浮躁和不安,在这里,我备战了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师资格考试、学期期末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紧张繁忙的大学生活和高中沒什么区别,认为大学不应该这样过。但当我连续三年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时,当我大四那年凭借优秀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并拿到国家奖学金时,就会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种奋斗的感觉让我觉得生活充满了充实感,苦涩之后的甘甜才是最让人回味无穷的。

学习之外,生活缤纷

当然,参差多态的生活不只有读书学习,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未免也太单调了。就我而言,我不喜欢所谓的死读书,也不想成为书呆子,于是我参加了一些学生组织和社团,待的时间最久且收获最大的就是院学生会。从大一到大三,我在那里结识了很多朋友,策划并参与了很多场活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是在大一,那时我还在学生会的公共事务部,我拉到了学院“一二·九”晚会的第一笔赞助,从联系赞助商到撰写策划案,再到与赞助商对接、整理反馈资料等,我全程参与其中,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它证明了我的价值,证明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是真实存在的。

在特殊学校做志愿活动的现场

我是那种一有想法就一定会去做的行动派,所以在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方面一直都很积极,学美声、跳韩舞、弹钢琴、玩尤克里里、下国际象棋等,我都尝试涉足。如果发现不适合我的项目就果断放弃,觉得还不错的就继续坚持,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十分热衷旅游,大学的假期很多,一到假期,我就会去各个地方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而每去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去参观这个地方的博物馆,因为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得去看看它的历史、了解它的过去,博物馆自然是不二选择。

大学前三年的默默付出和努力在大四这年迎来了丰收。大四这一年我经历了很多,我成功保研到深圳大学,并拿到了“优秀毕业生”的奖状。虽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知足者常乐,这些是对我前一个阶段的肯定,之后又将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披荆斩棘,在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继续参差多态下去。

猜你喜欢
参差多态笔记
分层多态加权k/n系统的可用性建模与设计优化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参差是一种乐器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多态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