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有时候像女孩子逛商场:本来就是想去吃一次小龙虾,结果最大的收获是买回来一只心仪已久的打折口红。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个感悟、身边人的一声叹息、一段唯美的音乐,或是不经意间看到的一张海报都会触动作者内心的敏感,从而唤起创作的冲动。这种冲动让我们有时候无法准确地回答究竟为何而写、动笔之后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但写着写着却发现离自己最初那个冲动已经很远了。所以一个作者给自己的作品写创作谈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不是如数学公式般明晰和精准。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那些饱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很难用有限的篇幅去概括。我曾经在关于《我是余未来》的另一篇创作谈中提过,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喜欢上黑胶唱片的收藏,也正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一度在废品收购站流连忘返——淘黑胶唱片和旧书。从此我对废品收购站改变了印象,那里不仅可以找到全新的未拆封的经典唱片,也有绝版的精良书籍。后来我结识一个帮父亲打理废品收购生意的失学少年,他终日目光空洞地站在废品上的样子让我心酸。在我的提醒下,他在旧书报堆里开始了阅读生涯,后来居然主动帮我挑选了我创作所需要的资料。再后来他在网上开了一家二手书店,每月的流水有两三万块之多。我并不是说经营网络二手书店和开废品收购站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是他选择了一个更有技术性的工作——把书按照內容来卖,而不是论斤来称,这种技术并非仅仅靠“熟练”就能掌握。和这个少年的交往让我产生了表达的冲动,虽然我不知道我将要创作的文字是否“深刻”,我只想写这样一个少年在废品收购站里的成长,写他的善良、懦弱、坚强,写他曾经空洞的眼神和不甘现状的进取,也写他周围底层人的艰辛,写他们冒着风险在废品站里讨生活。他们让我感动、让我心酸、让我看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让我明白自己尚存悲悯之心。如果一定让我对自己这篇小说有一个总结,我只能说那些打动我内心的普通人、那些让我有泪流满面冲动的情感让我拿起了笔,他们的纯朴善良、狡黠自私,坦荡豁达又斤斤计较都构成了人间最真实的烟火气。这样概括有一些笼统,如果一定要具体,那就是他们让我无法忘记。我写这篇小说,肯定不是为了讲述一个励志故事,但余未来的原型——那个在旧书报堆里坚持阅读的少年,常常让我想起王尔德的一句话:就算生活在阴沟里,仍有人仰望星空。
余耕,男,祖籍青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专业篮球训练,后转行新闻界,在北京做记者十余年。自不惑之年开始职业写作,先后创作长篇小说《德行》《当心你的狗》《古鼎》《如果没有明天》《耳房》,中短篇小说《魔伽吒》《笑苍山》《临摹》《寻亲记》《我是夏始之》,等等。都市荒诞喜剧小说《如果没有明天》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话剧《我是余欢水》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上演300余场,改编的超级网剧《我是余欢水》成为现象级短剧,引发社会广泛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