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松,高大新
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探讨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本组112例,男52例,女60例,年龄57~103岁。按硬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B、C 3组。① A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72~103(81.3±4.5)岁,血红蛋白78~110(106.1±11.2)g/L,伤后至手术时间18~42 h。② B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61~95(76.0±6.5)岁,血红蛋白77~108(101.1±20.6) g/L,伤后至手术时间25~47 h。③ C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57~96(70.0±8.1)岁,血红蛋白69~112 (104.1±16.5) g/L,伤后至手术时间20~44 h。3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① A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0.9% NaCl 100 ml。② B组: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即取10 ml 氨甲环酸溶液(氨甲环酸 2 g+0.9% NaCl 20 ml)扩髓后推注入股骨髓腔,另取10 ml氨甲环酸溶液局部涂抹手术切口。③ C组:不使用氨甲环酸。3组切口均放置1根引流管(24 h后拔除)。
术后血红蛋白:A、B组分别为56~95(69.5±11.3)、55~98(72.7±10.2) g/L,明显高于C组的53~100(65.1±16.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引流量:A、B组分别为34~107(50.3±13.4)、32~138(55.6±21.7) ml,明显低于C组的30~204(64.6±25.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不使用氨甲环酸相比,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静脉和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均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出血量和术后24 h引流量,但是静脉滴注氨甲环酸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理论上会增加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所以笔者认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能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