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区固定献血点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2021-05-26 07:48谭咏恩陈锦艳吴岚张婷何彦霖黎世杰梁华钦
广东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研究

谭咏恩, 陈锦艳, 吴岚, 张婷, 何彦霖, 黎世杰, 梁华钦

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95)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机体受到各种反应因素(生理性、心理性、采血环境、医护人员操作技术等)的作用下,引起的神经-体液因子调节失调,从而产生迷走神经兴奋或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虽然大部分献血反应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但对于献血者而言,除了身体上的痛苦,更会造成严重的恐惧的心理,法国学者Riga等[2]的研究中,73%血管迷走反应(vasovagal reactions,VVR)发生在采血过程中和结束的5 min内,其结果导致76%献血者不再献血;27%VVR发生在采血结束5 min后,其结果导致40%献血者不再献血。鉴于无偿献血以自愿为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影响献血积极性的因素具有较大意义。目前国内关于献血反应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献血反应与体重、心理状况的相关性,为了全面了解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献血者体质指数(BMI)、献血前生理心理状况、献血服务、献血认知、身边人影响等信息,明确献血反应发生的各种相关因素,为合理有效地预防献血反应提供科学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9—10月在广州市区13个固定献血点选取1 30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以微信二维码推送方式共发放问卷1 300份,回收问卷1 289份,回收有效率99.2%,其中有效问卷1 225分,有效回收率为95.0%。

1.2 采集信息 无偿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学历水平、身高、体重)、献血前状态(饮食、睡眠、紧张程度)、献血认知、献血服务、献血反应。

1.3 BMI分组 根据BMI中国诊断标准[3],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BMI<18.5 kg/m2为低BMI组,BMI 18.5~22.9 kg/m2为正常BMI组,BMI 23.0~29.9 kg/m2为高BMI组,BMI≥30 kg/m2为肥胖组。

1.4 献血反应的判定 由于献血反应程度的评估需要严谨的医学判定,因此填写出现献血反应症状的问卷,研究人员会通过电话回访,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4],详细询问献血者相关症状,以正确判定献血反应程度。轻度:献血者出现面色苍白、焦虑、头晕等症状;中度:除轻型症状外,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抽搐、失去知觉、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4-5]。献血反应率:发生献血反应人数/献血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应用2检验、精确概率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者一般状况 有效访问献血者1 225人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4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4.85%。其中轻度反应51 例,中度反应 3 例。见表1。

表1 献血者一般情况

2.2 不同因素下献血反应发生状况 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或2检验对各种因素下献血反应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献血前喝水量、紧张程度、BMI、血液采集时间因素下献血反应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一天睡眠、献血等待时间、服务满意度、身边人支持献血认知正确率因素下献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因素下献血反应状况

2.3 献血反应相关因素 采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以 “是否发生献血反应”为因变量(否:Y=0,有:Y=1),纳入模型的初始自变量为性别、年龄、学历、睡眠、喝水量、献血次数、紧张程度、BMI、血液采集时间、服务满意度、献血认知等11个变量。筛选方法为向前逐步回归,引入标准为 0.05,剔除标准为0.10,系统最终筛选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血液采集时间、BMI、紧张程度。见表3。

表3 献血反应相关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献血反应常见原因有:精神因素、疲劳空腹、采血环境气氛、气温、气候、血管疼痛刺激、晕针晕血史、体位性晕厥[4]。欧洲献血者管理手册指出:采血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献血者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献血者保留措施不能千遍一律[6]。因此,通过数据分析明确献血反应的风险预警标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有效地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为献血者带来更良好、安全的献血体验。

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对献血者的体重要求相对简单,男性≥50 kg、女性≥45 kg,然而,对于体重相同而体型不同的人,失血的耐受能力也会不同。国内学者曾将献血者BMI分成两组,研究发现BMI≥20 kg/m2的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比率为 BMI<20 kg/m2的献血者的0.6倍[7]。为了更深入地探讨BMI与献血反应的关系,本研究根据亚太区BMI中国诊断标准,将献血者BMI分成4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低BMI组发生献血反应是正常BMI组的1.919倍(OR=0.521,P<0.05)、高BMI组的3.86倍(OR=0.259,P<0.05)。这表明低BMI组献血者与献血反应关系密切。国内调查分析也指出[8-9],急性失血时,体型瘦长且体重较轻的献血者机体调节能力较弱,比体型敦厚的献血者更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在采血工作中,除了测量献血者的体重外,还应重视献血者的BMI,对于低BMI组(<18.5 kg/m2)的献血者,应积极主动地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在进行常规的献血者健康征询的同时,还应注意了解献血者献血前的血压、饮食、睡眠状况,对于血压偏低仅≥90/60 mmHg的献血者,应详细了解其身体状况、献血经历、晕针晕血史,因为献血后血压会进一步下降,低BMI组人群调节能力弱,更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对于空腹的献血者应及时提供糖水、点心等食物,同时注意献血者献血前的喝水量,我们的研究显示献血前喝水≥6杯比没有喝水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2=3.159,P<0.05);对于睡眠不佳、过度疲劳的献血者,充分感谢其爱心的前提下向其解释献血前注意事项和不宜参与献血的原因,希望其择期再献;根据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献血量,不片面追求400 mL献血率;敦促献血者献血后休息半小时以上才离开,起站或转换体位时避免过急过猛。对于低BMI组献血者可能出现的迟发性献血反应,工作人员应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主动进行跟踪回访。国内研究显示[10-11],献血后积极的电话跟踪回访,对献血者及时的沟通与关怀,可以减轻献血反应产生的负面情绪,增加献血者未来再次参与献血的信心。

国内外研究报道,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因为在相同的体重下,女性比男性的总血容量相对较少,也可能与女性在心理上容易紧张、焦虑有关[12-13]。然而性别间的具体差异程度大部分文献中并未明确指出,根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女性发生献血反应是男性的1.979倍(OR=1.979,P<0.05);精神紧张者发生献血反应是精神轻松者的3.262倍(OR=3.262,P<0.05)。袁克宇等[14]研究指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知识普及不足所导致的精神紧张、恐惧心理密切相关。对于女性、精神较紧张的献血者,应从献血接待开始,提供针对性细致化的人文关怀服务。工作人员与献血者交谈时态度应热情诚恳,与献血者拉近距离,帮助献血者建立起献血的信心;通过介绍献血流程、献血生理知识等打消献血者的顾虑;献血过程中,加强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献血紧张情绪;邀请广大的女性固定献血者加入到献血志愿服务中,其丰富的献血经历对于有心理压力的初次女性献血者更有说服力;献血环境干净明亮的同时,还应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给献血者亲切而愉快的献血体验,最大限度地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国内文献指出,护士采血的每个细节都直接影响献血护理的质量,在整个采血技能的培训中,特别要加强对静脉选择这一环节的重视[15]。因此,我们选择血液采集顺畅与否作为专业技能判断指标。我们的研究显示,血液采集不顺畅发生献血反应是血液采集顺畅的7.912倍(OR=7.912,P<0.05),这提示采血专业技能与献血反应关系密切。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也显示,对疼痛敏感的献血者更容易发生迟发型献血反应[16-17]。因此,采供血机构除了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操作规程外,还应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献血者通过观察护理人员娴熟的技术,可以获得心理暗示,增强献血的信心,缓解对静脉穿刺的心理恐惧[18];护士穿刺时选中血管后,应动作轻柔、果断进针,最大限度地减少进针的疼痛感,减少因反复穿刺、血流不畅、局部疼痛而引起的恐惧紧张心理。穿刺失败时,应主动向献血者真诚道歉,如果献血者允许,自己也有把握成功,可再次进行穿刺;如果献血者已经对你的穿刺技术产生怀疑,或者自己也不确定能否穿刺成功时,建议换人操作,以免再次失败引起献血者不满或者产生不良献血体验[19]。

综上所述,BMI<18.5 kg/m2、女性、献血前喝水量、精神紧张、血液采集过程不顺畅都与献血反应的发生呈相关性(P<0.05)。在疫情的关键时刻,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献血热情高涨,我们除了实行“一对一”采血、献血场所严格消毒等的防护措施外,还应实行献血预约制,根据预约人数合理配备医护人员,针对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提供全程精细化的护理服务,人性化的心理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采血工作的保质保量,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和组建一支长期、稳定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