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惩戒教育——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2021-05-26 07:57傅陈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买单身心健康

傅陈燕

摘要:教育本身除褒奖之外必须包含惩戒因素,其来源于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不良行为。我们允许学生犯错,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经常犯错,对自己的错误不用负责任。只有犯错后受到应有的惩戒,并为之付出必要的代价,才会记住教训,学生的行为品格才会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健康。因此,惩戒是每一个班主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当然,惩仅仅是手段,戒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教育者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惩戒教育;惩戒策略;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5-0083

一、惩戒教育的现状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育模式和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与社会舆论压力下,大力倡导广大教师要善待学生,珍爱学生,能用心发现并欣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赞扬,这无疑限制和束缚了教师惩戒行为的开展。教师实施正当的惩戒教育遭到非议时,学校出于各种原因并不能竭力维护教师的合理教育行为,为了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反而可能会不惜惩处教师。

二、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对花不应该只是叹赏、亲吻,也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喷壶,应当准备巴黎绿(农药)。不要害怕,多喷洒些水,即使有些不愿意接受也无妨。”同时他还强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

1.适宜的惩戒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这不等于迁就忍让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现如今,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百般宠爱,使他们很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责任心,很多时候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此时,学校的教育惩戒越显重要,因为恰如其分的惩戒比一味地赞赏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从而使学生吸取教训,使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惩戒的过程也让他们有机会正视自我、改进自我。惩罚的痛苦感受既考验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也更能明白和理解生活中既有鲜花、掌声,也有痛苦、失敗,这无疑有利于他们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适宜的惩戒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

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惩戒对象身体和灵魂吃苦头,惩仅仅是手段,戒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教育者的终极目标。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强化原理来看,人和动物自动出现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或抑制之后出现的可能性会很小。例如,儿童因为好奇而去碰仙人掌,手被刺痛,下次再也不敢随意触碰了。由此看来,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思想,适宜的惩戒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旁观者而言,这无疑也是一种“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也正如涂尔干所说:“惩戒并未赋予纪律以权威,但惩戒可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

3.惩戒教育的存在是教育完整性的需要

教育本身除褒奖之外必须包含惩戒因素,其来源于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不良行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正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学生,所以教育一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教育者要采用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如果教育中只有奖励而没有惩戒,那奖励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意义。再者,万能的教育方式是不存在的,奖励不能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所以从教育整体来看,可以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更需要奖励加惩戒,厚爱加严管。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允许学生犯错,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经常犯错,对自己的错误不用负责任。只有犯错后受到应有的惩戒,并为之付出必要的代价,才会记住教训,学生的行为品格才会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健康。因此,惩戒是每一个教师,更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当然,惩仅仅是手段,戒才是目的,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教育者的终极目标。

三、实践案例

案例1

作为班主任,我们都碰到过各种学习迟到现象,对付这种现象,我们都曾在教室门口专门守候那些“落伍”者来“自投落网”,但总苦于不能把这个别学生固化成习惯的“劣性”连根拔除。

临近期末,班里两个学生因为睡懒觉而不吃早饭并迟到(他算定笔者不会来),走到教室门口,被笔者看到,于是他们就自觉地站在门外不进入教室,等候处理。笔者过去,他们马上开始说:“老师,我错了。我们愿意为此背一篇英语作文。”笔者说了一句,“知错就好,但是你们吃早饭了吗?睡懒觉有什么感受?”他们很憨厚地笑笑。笔者说,“都快考试了,我带你们去吃早饭吧,但是没有下次。”他们感觉很是不安,同时更有一些悔恨之心了,笔者带他们到教工餐厅吃好饭后又补充了一句:“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让老师请客。”他们连忙说:“不会了,老师,一定不再迟到。”事实表现是:这顿早饭还真管用,从此两个人真的从不迟到,而且在学习上开始用心了。

笔者认为,有些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只是自我控制能力上出了一些问题。因此,对于这些主观上积极上进的学生不妨稍做惩戒,加以一些动之以情的行动或者言语,他们完全可以进步。像上述的两个学生就是这类学生,我们要让他们在主观上自知、自纠、自省,行为也就好起来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错事情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我们允许学生犯错,但不是指总允许学生犯同一个错误,如果一个学生犯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则这个学生需要惩戒,恰当的惩戒教育能使其避过扬善。

案例2

寄宿制学校最怕学生夜不归宿,这种事笔者也遇到过,但凡发生,所有学校的处理方式都是比较严格的,让学生“无路可退”也是一种惩戒教育的手段。

高三的一次周末真是让人心焦。整个学校就高三在校,笔者格外谨慎地查铺,以防学生溜出去,晚上熄灯时间是9:30,核对了寝室人数后竟然发现少了三个学生。按他们一贯的口径,同寝室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去厕所了,但是笔者认为他们不太可能去厕所,笔者假装说,知道了,他们回来时告诉他们以后动作快点,熄灯后早点就寝。说完后,笔者直接查厕所——没人。查其他寝室——没人,可以确定他们肯定溜出去了。在寝室楼下等十分钟还不见人影,笔者就意识到对他们这个问题要进行制止了,平时问题小,总是小事化无,现在还屡屡犯错,这次教训应该大一些,且晚上溜出去养成习惯是很不好的。于是,在基本情况了解之后,笔者开始电话一一告知家长:“您的孩子晚上9点还在学校,现在9:30,该睡觉了,孩子现在没在寝室,如果孩子有电话联系您,请一定告知我!”接到这样的电话,没有一个家长不着急的,能赶的都往学校赶,配合教师一起去学校附近网吧找。找到后,这三个学生被家长带回了家,相信家长们在家一定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批评教育。学生返校后,笔者再对这次违纪行为进行进一步处理:1.心情气和地找学生谈话,告知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2.商量这件事情的处理办法,让孩子明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买单;3.利用班会通报和完结这次违纪事件。

四、惩戒教育的反思

惩戒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去劣存良。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家庭因素,多方面导致了现在的抗挫能力弱、心理素质差。因学生矛盾、教师批评、家长数落而报复学生、教师,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例子已屡见不鲜。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家长对他们的溺爱太多,表扬太多,成长可谓顺风顺水长大,听不起逆耳之言,经不起逆境之挫。现如今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背景,学生成为“被尊重”的主体,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上却畏首畏尾,学生缺少了对教师的敬畏,教师失去了他该有的威严。教育是讲究分寸的,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一定是不完整、不合理的教育。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惩戒目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讲究一些策略,并把握好惩戒的对象、原则和程度,让学生真心理解并接受。

1.惩戒对象

惩戒的对象,因人而异。有些学生偶尔犯错误,可能教师还没有批评,学生就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甚至打算来认错,只是有时他们没有鼓足勇气。对此,我们教师要做的只是适当地指出错误和改正方向。倘若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加以惩戒,那么很有可能让学生觉得你小题大做,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摧毁其上进心。惩戒的学生应该是那些屡教不改、错误性质比较恶劣的学生。

2.惩戒原则

惩戒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以戒除为目的。同时,教师要考虑惩戒对象的心理、性格等主观因素,注意惩戒方式的科学合理,不能一意孤行,不计后果,不分场合,这样往往会给惩戒对象带来伤害和痛苦。教师的惩戒一旦让学生记恨终身,那么这种惩戒一定变质了;如果教师的惩戒伤及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这种惩戒是为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所不容的。

3.惩戒程度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惩戒的强度达到刚能唤起所需行为和阻止不需要的行为而又会消除不协调时是最理想的。“惩戒”等于“惩罚”或“体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惩戒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通过一些强制性措施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并通过意志努力去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惩戒教育并非小错小罚,大错大罚。《易经》也认为,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的惩戒不应是恶意的,而应该是善意的。教师应适时、适当地惩罚,让学生能够警醒自己的同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教师过度的、变相的惩戒往往会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乃至伤害学生的生命。

4.惩戒策略

(1)“将功折罪”

将“功”折“罪”在某種程度上是指把学生某种学习或劳动任务看作是为自己错误行为“买单”,也是教师常用的惩戒方法之一。如果学生犯错误,教师经常会惩戒学生背书、抄课文、为班级做好事等等,并希望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其负面效应。因为学生可能无意间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把握好这个“媒介”,如果“媒介”选择恰当,效果则会意想不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不同情况、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后,有效地设计相应的惩戒教育方式,力争实现对学生的错误有效矫正和对学生成长真正促进。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对学生惩戒的方式就曾让整个教育界耳目一新,为之叹服。

(2)里应外合

教育惩戒没有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都将失效,特别是家长的配合。作为教师,如果学生出现违禁事情,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先与家长沟通的,消除误解的同时,能和家长达成共识。为了能行之有效地戒除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和家长应当行为一致,使教育惩戒产生最大合力。学生在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下,行为习惯也必定会更规范。

(3)适时适量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不求十全十美,只求恰到好处。惩戒过头,则变成体罚。惩戒滥用,效力则会大打折扣。经常受罚的学生对教师的惩戒往往是近乎麻木、无所畏惧。更有甚者,过多的惩戒击垮学生心理屏障,导致其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乃至精神坍塌。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惩戒的“量”。同时,适时的惩戒也能助力惩戒目的的达成。非及时的惩戒不仅会因为时过境迁而使学生淡化错误行为,甚至会让学生感觉“揭伤疤”“翻旧账”,还会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更不用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教育是一门艺术,惩戒教育或许是这门艺术的巅峰。教师如果能够长袖善舞,独具匠心,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因“生”地运用惩戒,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定能赢得学生,定能使教育真正有效。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应该既不吝啬表扬,也不放弃批评。既要学会赏识,又要学会惩戒,使学生常常处于阳光之中,这应该是为师者永远的责任。师者,只是一条河,载着学生走一程,帮着他们解解渴;师者,教之有识,育之良性,师之德辅,矩之方圆。

参考文献:

[1]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张元阳.论教师惩戒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

[3]暨金荷.刚柔并举,赏罚分明——试论在教育中如何适度运用“惩罚”教育[J].教育界,2014(10).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311200)

猜你喜欢
买单身心健康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我要试一试
论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必买单品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