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吃瓜”背后的传播学理论剖析

2021-05-25 23:20金朴
记者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围观舆情热点

金朴

“吃瓜群众”一词流行于2016年,用来表示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事件走向的一种态度。在近期的舆论场中,“吃瓜群众”的概念进一步延伸,从仅围观逐渐发展到对事件的参与式讨论,在一定意义上显示出公民的舆论参与积极性以及对公共议题的讨论热情。然而纵观当下“吃瓜”舆论场,大多夹杂的是营销号及其他无良媒体的蓄意炒作,从而带来一系列网络审判、舆论暴力等次生危机。

2021年1月份以来,众多明星的系列流言以及相关争议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并进一步发酵,从而牵扯出其他相关的次生舆情。一个热点的诞生,引发出与此相关联的舆情事件,造成“蝴蝶效应”。人们不再满足于了解社交平台上爆出的新闻事件,更倾向于去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当热点事件的衍生足够多时,事实的扭曲与谣言的泛滥相伴而生,民众参与的热潮进而催生出更多次生事件,更多的私人领域被裹挟在这一庞大的舆论空间,诽谤、网络暴力等恶劣现象随即出现。

新闻的社交价值满足受众所需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价值作为衡量一则新闻能否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准绳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中同样适用,然而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是,新媒体时代在新闻价值的内涵以及偏向上会有所不同。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能否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则是新闻价值的关键所在。受众对新闻进行简单性理解的同时,参与式转发以及对相关事件的探讨甚至会超越事件自身,这一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正是新闻本身所带有的社交价值。例如2021年年初,某明星代孕事件以及“微博认孩子风波”,都具有道德争议成分,事件当事人又是被受众熟知的公众人物,因而引发了众网友的疯狂评论和转发。

在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批判的同时,受众内心的正义感得以伸张,在参与式转发与评论之中,获得了大量趋同性意见,从而满足其社交感以及归属感。社交媒体时代高速便捷的传播环境,成为现如今新闻价值中社交价值得以日渐重要的基本技术支撑。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交媒体的增多,受众才得以实现史无前例的媒介化交往,从而产生“全民吃瓜”的现象。

网友缺乏思考,盲目从众

网络中热点事件在经由众多网友的转发扩散之后得以引爆,再加之营销号、自媒体的联合炒作,引发受众对相关事件的大肆猜测,从而导致事件真实面貌扭曲,事实真相也被淹没在网友的声讨中。从某种程度来看,“吃瓜群众”的诸多心理以及行为表现,都可看作是一种群体现象,这种群体性早在《乌合之众》中已有描述:“一是人类本身就有合群的向往,二是人类为了合群,而降低自己的智商。”网络热点事件在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后,使得一些本身对事件了解不多的人群也参与到对事件的参与式围观之中,并且大多选择支持或附和多数网友所给出的意见,这一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想获得所谓的群体参与感与归属感。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了模仿律,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不是发明就是模仿,在对热点事件进行围观的同时,处于群体情绪感染与群体暗示环境中的网友,为了寻求所谓的身份认同,避免遭受群体排斥,抑或是受到“沉默的螺旋”理论影响,往往会做出与之类似的行为。

争议性公共议题导致舆论发酵

社交平台上的热点事件仅依靠其自身的社交价值以及网友的转发评论等,多数情况下会随着时间流逝以及下一个热点事件的爆出而逐渐淡出受众的视线,真正做到可以引发受众持续关注、在舆论场存留时间长的事件,其背后往往都存在着更具价值的社会公共议题。

只有在触及这些极具公共议题的情况下,话题事件才能持续升温,才会引发受众对相关事件的持续讨论,从而导致后续的相关次生舆情。陈力丹教授在《新闻理论十讲》中对舆论进行了拆解,提出了“舆论的八要素”,其中之一便是“舆论的韧性”,也就是舆论的持续时间。他特别指出,舆论的持续时间与舆论客体(即新闻事件中涉及的社会现象)的情况有关,“如果人们议论的客体所体现的理念与公众差距过大,或问题没有解决,舆论的持续时间就会较长。

1月份以来,微博上某明星代孕恶性事件被爆出后,媒体后续接连扒出与代孕相关的黑色产业链,相关的次生舆情随之接踵而至,受众随即出现直观意义上的道德谴责,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声对此事件进行批判,随着讨论范围的扩大和相关话题的进一步延展,关于非法代孕这一话题以及由此展开的黑色产业链成为舆论聚焦池,一些网友甚至以此为线索,搜寻其他明星是否也存在相关“恶迹”。

由此可见,热点事件引发的主流舆论以及其后续导致的次生舆论是一个层层包裹的连续化进程。事件开始,由于其话题的独特性和劲爆性引发公众热议,随后经过激烈的讨论以及公众受到群体归属感和社交感的驱使,形成较具一致_生的主流舆论,最后因为相关舆论所具有的争议性引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次生舆论相继出现,由此形成一个递进式的连续过程。

新时代技术变革对事件的驱动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在当下社交平台的应用仍颇为广泛,媒介作为热点事件的选定与推送者,对热点事件的发展起着重要助推作用,因此在讨论相关热点事件时,媒体背后的相关技术支撑应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热点事件之所以能够登上微博热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博后台的算法技术作用,其发挥着议程设置的相关功能,热点事件所引发的相关次生舆情也在相关的算法技术作用下呈现在受众眼前。

此外,在现如今技术赋权的媒介环境中,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再作为发聲的唯一渠道,人们作为受众广泛接收信息的同时,也作为信息传播者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信息。新媒介环境中,去中心化态势日益显著,使得以往所谓的“吃瓜群众”得以从“围观”逐渐走向“前台”。

从正向意义来看,“吃瓜群众”所形成的参与式网络围观通过新媒体渠道对事件的还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网民的参与式围观所形成的相关舆论压力会对事件的整体走向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从而倒逼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对事件的恶劣影响做出回应,促使事件尽快得到解决。

但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热点事件的爆出,一些媒体和个人为了追逐相关的流量红利,变相生产出次生话题,随着商业逻辑的带入,公共议题的讨论不免会走向异端,某明星代孕及某明星私生子这两则娱乐新闻便是最好的例证。在事件登上热搜后,后续便引发一系列对其他明星私生活的疯狂推测,原本具有争议性的公共议题衍生出一系列低俗的八卦新闻,诸如此类行为不仅会带偏受众,也会造成舆论失焦。

“吃瓜群众”在进行参与式围观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证自身的行为在合理区间内,平台和政府也应思考以正确姿态对平台中存在的荒谬、低俗言论进行约束管控。

猜你喜欢
围观舆情热点
朋友圈,欢迎围观
4月高考热点关注
消费舆情
The Easter Parade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奇葩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