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春 汪芬芳 张举* 毛源
(1.宿迁市妇产医院 江苏宿迁 223800;2.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所)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病灶部位所造成的溃疡, 致使生殖器皮肤完整性破坏,也会增加HIV 病毒的传播概率[1]。 随着人们对性观念的开放, 梅毒感染成为危害社会健康的公共问题。 本文以我院诊治的一名青春期患者梅毒异常结果为案例, 分享临床在鉴别诊断青春期患者梅毒合并疱诊感染时需注意的要点。
选取我院接收的1 名疱疹合并梅毒感染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本研究已征得患者本人同意, 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病人资料如下:女性,15 岁,头面部、躯干、四肢及掌跖部等部位皮肤未见皮疹, 外阴部查见一1.0~1.5 cm 大小的灰红色结节,有皮损,基底宽,表面平坦,浸润明显,中央有溃疡,有性交史。实验室检查:白带常规 IV 度,滴虫阳性,HIV 阴性。
酶联免疫(TP-ELISA )试剂盒分别使用英科新创、 上海科华和北京万泰;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剂盒使用日本富士;化学发光(TP-CLIA)试剂盒使用郑州安图和美国雅培;胶体金快检(TPRT)试剂盒使用英科新创;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剂盒使用上海科华;免疫印迹(WB)试剂盒使用北京万泰;全自动酶标仪为Thermo MIULTISKAN FC酶标仪; 化学发光仪为安图AutoLumo A2000Plus、雅培 Architect i2000sr。
分别于患者初诊时和经驱梅治疗1 周后, 采血检测,空腹8 h 抽取静脉血,经离心机4 000 r/min,离心15 min 后,排除溶血、脂血及黄疸等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因素,使用上述试剂盒,分离血清同时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按照各厂家说明书声明的判断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阴阳性判断。 比较各种血清学检测在初次检测和跟踪检测试验中的阴阳性差异。
患者在首次采血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后发现,经常为普通实验室梅毒初筛试验的TP-ELISA 的2个厂家,一家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另一家为阳性;其余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果如表1。
表1 初诊采血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患者在经过驱梅治疗1 周后, 再次采血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首次检测中未能检测出梅毒抗体的2 家酶免试剂再次出现阴性结果;其它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RPR 滴度呈升高趋势,滴度由 1∶16 上升为 1∶32。
目前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是协助临床诊断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4 周~10周, 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2]。 梅毒检测中ELISA 法常作为实验室筛查试验,若ELISA 检测结果为阳性会加作 TRUST/RPR 及TPPA 补充试验,若为阴性则会发出阴性报告。 这种操作流程可能将ELISA 假阴性结果漏检。 有报道称,老年人出现假阳性率的概率偏高,考虑可能是由于基础疾病、 其他内源性干扰因素以及相关螺旋体等因素[3],梅毒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检测的阳性患者的标本中, 仍有部分患者显示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为阴性,即可判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检测假阳性的存在[4]。 因此,实验室仅使用单一的ELISA 作为梅毒初筛试验具有较大的漏诊和误诊风险。
RPR 和TRUST 是临床常用的评估梅毒活动性感染和治疗效果的血清学试验, 梅毒疗效监测周期长,实验室随意更换试剂品牌,有可能因试剂的系统误差,引起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会干扰临床医生进行判断[5]。
CLIA 法为近年来新兴免疫检测新技术,相比于常规检测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自动化高、重复度好、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可检测IgG 类抗体和IgM 类抗体, 进而减少出现假阴性结果。经CLIA 法联合ELISA 试验,检测发现阳性检出率高达98.75%,远高于ELISA 试验单一检测。 但一定程度的溶血、脂血、黄疸以及离心效果不佳的标本会干扰检测,甚至产生错误结果造成误诊。 因此,提高梅毒初筛试验的灵敏度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CLIA 较ELISA 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能有效控制假阴性结果。
WB 检测梅毒螺旋体 TP15、TP17、TP45 和 TP47蛋白的IgG 抗体, 如果检测结果至少出现两条带的为阳性,如果只有1 条判定为不确定,没有条带的判定为阴性。王欣俞等[12]研究表明,梅毒检测弱反应性结果需特异性较高的TP-WB 检测方法学进行鉴别诊断,TP-WB 检测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结果的确证。
由此可知,我们有必要在梅毒初筛时,联合多个检测项目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向临床误报或漏报梅毒结果,延误患者治疗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