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开展南亚方向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05-24 07:44姜雪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南亚两地交流

姜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冠疫情带来全球经济秩序加快调整,未来全球化将更多地呈现区域化特征。川渝开展南亚方向合作,打造成为辐射南亚的区域经济中心是我国应对全球变局的重要举措。川渝两地在区位、经济、产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优势,通过完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通道,加强与南亚方向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川渝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川渝构建新发展格局,更有利提升西南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助推我国西南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川渝开展南亚方向合作的必要性

川渝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重要增长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点开发区,具有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地理位置、文化渊源、资源及产业互补性看,川渝与南亚合作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深化与南亚方向国家合作,对畅通西南地区对外通道、推动我国西南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川渝拥有成为辐射南亚区域经济中心潜质

从区位优势和陆海联通看,川渝地处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贯通内陆、辐射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这一优势使其对外能够通过陆海新通道与南亚联动,成为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空间依托。中新互联互通围绕航空、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释放了川渝向南辐射的潜力。从经济实力和市场空间看,川渝两地经济体量大,2019年两地GDP总和相当于缅甸的13倍,超过印度经济体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空间广阔,两地常住人口已超过1.1亿。从产业优势看,川渝两地在机械设备、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等领域优势明显,南亚地区对川渝的产业依存度远高于川渝对南亚地区的产业依存度,特别是机械设备等方面,这有利于形成川渝主导的区域产业网络。从技术创新优势看,川渝地区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储备,2019年,川渝两地研发投入强度为1.9%,远高于南亚国家0.38%的平均水平。两地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远超1万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

(二)川渝与南亚融合发展是川渝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要求川渝两地既要强化支撑国内大循环经济腹地的功能,又要增强对外交往、集聚高端要素和南向开放门户的功能。川渝是我国距离南亚地区最近的最大经济合作区,向南与贵州、云南等省份合作发展,积极融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打通出海国际大通道,能充分利用南亚大市场发展川渝经济。在此过程中,川渝两地可以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向南经贵州等省份,通过云南等沿边口岸,进而辐射南亚,共同打造南向通道国际品牌。深化相关领域关键环节攻关与高端产品制造应用,建立省市高层联系机制,进一步提升要素资源集聚能力。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川渝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又能利用南亚国家的广阔市场,从而为促进川渝双循环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三)川渝与南亚深层次合作助推我国西南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川渝与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既是我国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又是推动西南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关键力量。要发挥川渝综合优势,推动川渝两地與南亚深层次合作,借势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南向国际出海大通道,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以川渝两地为核心,通过加强与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创新贸易合作、强化人文交流,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拓宽开放领域,加深开放层次,创新开放方式、优化开放布局、提升开放质量,提高西南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助推我国西南地区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川渝开展南亚方向合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川渝两地与南亚国家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双方贸易发展不平衡,交流合作的基础不扎实、层次不高,合作平台建设不充分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贸易不平衡影响川渝与南亚的合作广度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川渝两地不断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但是一直缺乏与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推动力,没有认识到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以及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南亚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投资空间,因而投资和贸易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欧美和日韩国家。这导致川渝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存在规模小、波动大、贸易品的相似性大于互补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川渝与南亚的合作广度。

从贸易规模看,无论从全国还是西南五省与南亚国家的贸易比较看,川渝两地与南亚国家的商品贸易规模均相对较小。2019年,川渝两地与南亚国家进出口总额占西南五省的比重不足30%,占全国的比重不足5%,占省(市)内贸易比重不足4%。2017年至今,四川和重庆与南亚国家商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贸易额波动幅度大。2018年和2019年的进口额增速分别为195%和38.3%,出口额增速分别为46%和-11.6%。重庆与南亚国家同期进口额增速分别为128%和-52.6%,出口额增速分别为66%和-16%。

从贸易品类看,两区域的贸易并未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双方贸易呈现出相似性大于互补性的特征。川渝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化工等,南亚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于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川渝两地从南亚国家进口的机电设备和机械器具占比相对较大,而南亚国家从川渝进口的产品也以机电机械设备及相关产品为主。2019年,川渝从印度和缅甸进口的机电机械设备及相关产品占比分别为40.54%和80%左右。缅甸等南亚国家从川渝地区进口的机电机械设备及相关产品占比也均为50%左右。

从贸易方式看,当前川渝与南亚国家的贸易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单边进口或者单边出口的方式以及进料加工贸易的方式。2019年,川渝与南亚国家一般贸易方式占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均为50%左右,进料加工贸易占比分别为37.53%和48.45%。

(二)联通设施是川渝与南亚国家深度合作的短板

虽然目前四川和重庆均已建成至南亚国家的高速通道和进出川渝铁路,铁海联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畅通与南亚国家的双向流动。但是,目前川渝建成的跨境公路、铁路运输及铁海联运仍然存在很多短板。跨境公路运输统筹力度不够,各国运输农产品的冷藏集装箱缺乏统一国际标准,跨境公路运输通关口岸较为单一,通关时间长、通行费用高,影响冷链物流运行效率。铁海联运需多个运输环节,各运输环节均会产生相关费用,提高物流成本。从这方面看,双方联通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是制约两区域深度合作的短板。

这既有客观存在的两个区域之间地形地势复杂的因素,也有一些主观的人为和政治上的因素。从客观因素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目前重庆市构建公路对外运输通道存在瓶颈。成昆铁路运输条件较差,受雨季泥石流影响易中断,成昆复线扩能贯通前运能持续不足。不同国家铁路制式不同,跨境列车需要在口岸换装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施联通的发展。从主观因素看,作为南亚最大经济体的印度,对我国在南亚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与交流往来一直抱着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川渝地区与南亚之间的合作。印度一直对我国主导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采取“积极的敷衍”态度,一方面印度想通过走廊为其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并推动东北部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国在利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支配次区域权利和挑战印度在南亚的地位。这就导致在中印边境地区,我国边境一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但印度方面却采取消极的态度,有意放任落后的基础设施存在。

(三)尚未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格局

友好城市、友好省邦等是川渝与南亚国家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是主要形式,合作项目、承建南亚国家项目以及在南亚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川渝企业与南亚合作交流的主要形式。但无论是地方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交流层次单一、交流领域不广、交流程度不深等问题较为突出。除双方缺乏积极发展交流合作的推动力外,川渝地区与南亚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也是两个区域加深交流往来的重要制约因素。

具体地,川渝与各友好城市和友好省邦之间的交流频次并不高,尚未形成严格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活动举办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友好城市建立的初衷,使得友好城市活动流于形式。川渝企业在南亚开展的合作也并未建立稳定长效的机制。在合作平台方面,川渝两地与南亚国家交流交往平台多集中于圆桌会议和合作论坛。四川省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畅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开放合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有序与南亚国家开展经贸人文科技交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柬埔寨、老挝、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建设境外产业园等,但是目前至今尚未形成能够有效落地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仍需要进一步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文交流是不同国家之间加深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川渝与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川渝需要与南亚国家加强多层次的交流,尽快形成“二轨”交流协动“一轨”沟通的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

三、加强川渝与南亚合作的建议和举措

从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加强川渝与南亚国家交流与合作,需要在有效发挥政府部门合作主体作用的同时,提高私营部门和民间组织参与度,探索开展第三方合作,以人文交流合作为基础,协同促进经贸合作。

(一)有效发挥川渝政府部门合作主体作用

地方政府是推動区域间合作的主体力量,是推动“一带一路”相关成果落地的关键,推进川渝与南亚国家合作,应注重发挥地方政府的合作主体作用。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南向物流通道。川渝两地政府正在积极构建南向合作的“多通道跨境、多口岸过境”的全物流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条南向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南向跨境公路班车、铁海联运班列均已稳定运行。未来,川渝应以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物流通道为目标,加强南向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川渝国家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尽快搭建“南亚大陆桥”。打通川黔、川滇、川渝省级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改造升级成昆铁路等重要路段。争取增开往返南亚各国首府及重要城市的航班,建设以江北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及空港铁路货站为核心支撑的“川渝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创新“航空货运+高铁快运”等物流服务产品,壮大航空物流优势。各政府部门应加强合作,创新投融资方式,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东盟地区国际金融机构等参与川渝南亚方向陆海新通道建设。

二是以川渝自贸区协同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南亚国家合作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四川和重庆自贸区承担着“构筑我国西南地区新一轮改革开放高地前沿门户、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和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的重任。以川渝自贸区协同建设为重点,加强与南亚国家合作平台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川渝辐射南亚的优势。为此,川渝应抓住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整合两地优势,力争把川渝地区培育成为我国与南亚国家开展商务交流合作和货物流通的重要基地,带动建设川渝—南亚国家投资经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飞地经济区等,促进形成跨境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探索成立川渝—南亚投资协会,便利化川渝企业在南亚国家投资办厂。完善川渝与南亚合作的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促进两地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峰会、论坛、交流活动的举行,完善两地有关机构、部门、人员定期磋商、会话的体制机制,以消除经贸合作进程中的各种疑虑,提升合作各方的互信程度。

三是形成以川渝为主的生产网络,吸引要素集聚。充分利用南亚国家资源、原材料,结合川渝自身产业优势,布局如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探索将川渝打造成为辐射南亚的产业链布局中心和生产要素配置中心,根据各方产业比较优势构建产业分工网络,发挥川渝地区在构建跨境产业链上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与南亚国家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分工关系。提高川渝的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增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吸引南亚地区跨国公司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川渝地区布局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

(二)提高私营企业参与度,积极探索第三方合作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合作快速发展和获得日益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国外对我国推进合作主体的“国有”标识心有疑虑。在与南亚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中印之间战略互信水平不高,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推进大项目合作更容易引发印度的战略防御和抵触。因此,川渝在与南亚国家合作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私营企业的合作参与程度。

一是应积极鼓励开展私营部门为主导的新兴领域方面的合作。相较于南亚国家,川渝在数字经济、通信技术等方面具有技术和发展优势。南亚国家具有人口较密集、移动通讯技术普及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等特点,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形态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国家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有助于缩小其与世界的数字鸿溝,能够让社会大众普遍感受到发展成果。川渝应通过优化企业境外收入税收抵免等税收政策设计、设立境外投资补助资金等,间接为相关领域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鼓励以企业联合体的形式开展对外项目合作。对于川渝在南亚国家投资标的较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和影响较广的合作,应鼓励采取由国有与民营,国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形式开展项目合作。在建立规范和健全的伙伴合作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合作伙伴的多元化,弱化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等国有机构的合作主导地位,多数合作项目应名副其实地回归到商业性质的合作。

三是积极探索开展第三方合作。“中印+阿富汗”外交官培训合作为中印第三方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川渝两地可以以此为借鉴,进一步推动将这类合作向南亚其他国家拓展。位于成都的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日本MHI公司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同孟加拉国BCIC公司签约的GPUFP项目是川渝企业在南亚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的典型示范。鉴于此,川渝可以借助第三方合作协议,推动川渝企业与日韩等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南亚国家市场开拓。

(三)发挥好人文交流对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

人文交流是推动区域合作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川渝地区与南亚国家在教育、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增进双方信任,更好地促进经贸合作。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拓宽合作内容。川渝两地应进一步完善与南亚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交流方式,把双方人文交流合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与南亚国家在教育培训、国际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合作。如加强川渝面向南亚国家的教育培训辐射效应,积极发展与南亚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孟中印缅汽车拉力赛、足球公开赛、大学生体育交流等活动。在稳妥发展香客外交、朝圣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宗教文化交流形式。

二是要进一步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依托现有研究机构和科研力量,探索成立“中国川渝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组建“川渝南亚学会”,组织协调科研资源,通过定期组织南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民间交流与沟通。以缔结友好城市为抓手,深化认知增进互信。在现有友好城市的基础上,扩大“朋友圈”,定期互派人员交流。受新冠疫情影响,川渝可探索与南亚国家合作建立区域性防疫应急体系,实质性帮助南亚国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以此促进官方和民间的了解,增进互信,达成共识,为川渝地区与南亚合作扫清思想和心理障碍。

三是利用企业承包大型项目工程的机会,主动推动民间交流。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是重要的工程承包者,这些大型项目往往施工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民间文化交流机会。因此,川渝地区可以以企业合作为依托,在进行工程施工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增加南亚地区政府和人民对川渝的了解。

注释:本文的南亚方向国家主要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和缅甸。缅甸虽然为东南亚国家,但近年来在孟中印缅框架下与我国合作不断加强,为了便于分析,将缅甸纳入南亚方向国家。相关贸易数据来自于国家海关总署。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猜你喜欢
南亚两地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南亚》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交流”等5幅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