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陈金源
摘 要: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促进内陆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是引领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群区域,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开放合作战略布局的“领头羊”。近年来北部湾城市群高速发展,但对外开放仍然存在外贸依存率偏低、利用外资实际效益较差、对外金融业务发展缓慢、旅游国际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借助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等全力建设之势,北部湾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多重政策优势助力金融改革、搭建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探索旅游新业态模式等措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程度。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
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沿海主要城市群之一,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六市、广东省三市和海南省三市三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与“三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门户,201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进一步增强粤、桂、琼三省(区)协作力度,有效促进北部湾城市群成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区域。2018年10月,國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实施,北部湾城市群积极融入“一自贸港,双试验区”建设中,享受77项对外开放政策,被赋予191条试点任务,进一步深化了北部湾城市群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如何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全力建设之势,发挥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引领作用是北部湾社会经济发展、西南地区战略崛起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发展现状
(一)进出口规模稳定增长,东盟成为第一贸易伙伴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动下,北部湾城市群进出口规模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从贸易规模上看,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进出口总额5094.4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1.6%。其中,出口总额2614.75亿元,同比增长22.3%;进口总额2479.68亿元,同比增长6.5%。出口增长率显著高于进口增长率,贸易顺差促进城市群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从贸易方式上看,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952.3亿元,同比增长21.1%,占进出口总额38.3%;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015.6亿元,同比下降11.6%。北部湾城市群合理利用崇左、防城港沿边开放优势,优化整合边境要素资源,促进边境贸易快速发展。2019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242.7亿元,占进出口总额24.3%,一般贸易与边境贸易成为推动北部湾城市群贸易规模稳定增长的主要方式。从贸易伙伴上看,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对东盟进出口总额2631.9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北部湾城市群进出口总额51.6%。东盟已连续三年成为北部湾城市群的第一贸易伙伴,标志北部湾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作用初步显现,国际竞争优势初步形成。
(二)外商投资主体日益增多,外资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随着自贸试验区利好政策落地,越来越多的外商选择北部湾城市群作为投资对象,引进外资成为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城市群各市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764家,同比上升6.2%。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北部湾城市群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97家,同比增长10.1%。北部湾城市群外商投资主体逐渐由中国港澳台地区扩大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商投资主体的增多直接带来了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增加,带动了外资利用效率的提升。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95个,同比增长22.6%,新签项目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议总投资金额4145.6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24.23亿元,同比增长6.3%。北部湾城市群是典型的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大量引进外资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北部湾城市群增加固定资本存量,刺激其他相关行业形成乘数效应,从而进一步提升外资利用效率。
(三)积极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开放门户,扩大对外金融开放程度
北部湾城市群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衔接点,金融开放门户的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2017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北部湾城市群金融市场建设要立足北部湾,辐射“一带一路”。2018年12月,国务院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北部湾经济区协同北部湾城市群积极融入建设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开放门户战略中,北部湾城市群各市政府出台有关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政策文件32项,实施方案78项,涵盖金融创新、金融科技、跨境保险等九个方面。北部湾城市群积极探究在东南亚地区开拓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跨境产业园区推进限定金额的资本账户自由兑换方案、健全多样化跨境金融配套体系,给予“两国双园”与保税区信用贷款支持,积极建设形成以南宁五象新区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城、以海口为中心的中国自由贸易港特色金融小镇与金融产业示范区。伴随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试点与金融项目的落地,北部湾城市群对外金融必将更加开放,为建设高水平“金融版本”自贸试验区打下坚实基础。
(四)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国际旅游开放发展态势良好
北部湾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壮族“三月三”、京族风情、琼州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形成了一大批独具北部湾城市群特色的滨海、沿边旅游景点。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4A及4A级以上国家旅游景区8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个。北海市、湛江市滨海旅游特色显著,北海银滩是“天下第一滩”,雷州半岛西海岸被誉为“中国马尔代夫”;崇左市依托中越边境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海口市海岛风情浓郁,拥有海上“红树林” “火山口”等罕见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北部湾城市群国际旅游开放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有利于促进旅游开放度的进一步提升。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278.55万人,同比增长9.1%,崇左、南宁、海口三市是境外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1.63亿元,同比增长21.8%。北部湾城市群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地缘优势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深化国际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合作,提升旅游资源的对外开放程度,推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二、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外贸依存率低,各城市外贸开放程度差异大
近年来北部湾城市群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总量不断提升,但相对于粤港澳、长三角等发达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贸易总量小、整体外贸依存率低、各城市外贸开放程度不均衡。2009-2019年间北部湾城市群外贸依存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但平均外贸依存率仅为21.1%,而同期我国平均外贸依存率达到39.9%,比全国平均外贸依存率低了18.8个百分点。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外贸依存率达到25.15%,逐步逼近全国水平31.83%。比较而言,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出口总额达151850亿元,外贸依存率139.9%,远高于北部湾城市群。可见,贸易对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度有限,以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促开放助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各城市之间外贸开放程度差异较大。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中对外贸易依存率高于100%的城市有:崇左市、防城港市;对外贸易依存率低于5%的城市有:茂名市、东方市、玉林市、儋州市。北部湾城市群外贸依存率呈现“倒三角型”,外贸依存率高低差异显著,各个城市之间外贸开放水平不均衡,容易导致外贸依存结构失衡,不利于北部湾城市群贸易一体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利用外资实际效益偏低
2009-2019年间北部湾城市群外资依存度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外资依存度仅0.58%,比我国同期外资依存度低了0.38个百分点。可见,北部湾城市群吸引外资的水平较弱,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不明显,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北部湾城市群利用外资实际效益偏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外资来源渠道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台湾与东南亚地区。2019年北部湾城市外资有69.2%来源中国香港,外资来源单一,易受外资来源地经济政治局势影响,若大量资本外撤,易造成经济动荡,不利于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其二,外资投入产业分布不均衡。北部湾城市群外资主要集中于附加值低且科技含量少的制造业与能源供应业,较少涉及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等高附加值产业。其三,国内其他城市群利用外资竞争激烈。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出台了各种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结合其国家战略与资源禀赋优势,加快了以加工贸易类产品为主的传统产业向西北部地区的转移步伐,间接削弱了北部湾利用外资的实际效益。
(三)对外金融业务规模较小,企业国际合作融资方式单一
对外金融业发展滞后限制了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度的提升。从金融体量的角度看,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对外金融业增加值是987.5亿元,仅占城市群GDP比重的4.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为30742.85亿元与30111.5亿元,仅占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与贷款余额的1.93%与2.11%。从企业融资方式的角度看,北部湾城市群企业以债务性融资为主,主要借助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应付票据等间接方式进行融资,而股票、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式使用率较低,带有投资性的私募或天使投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北部湾城市群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64.7%,仍是社会融资主要渠道。北部湾城市群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对外金融业务规模较小严重阻滞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单一的融资方式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融通,进一步将会制约北部湾城市群企业的生产制造、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活动,亟须构建适应“一个自贸港,两个试验区”的对外金融体系与机制。
(四)旅游国际知名度不高,入境旅游总量偏少
北部湾城市群旅游国际知名度不高,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不完善,入境旅游总量偏少,对外开放程度仍有待提升。一方面,国际旅游客源量较小。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游客总数量达52451.48万人,境内游客数量占游客总量的99.47%,境外游客数量仅占游客总量的0.5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1.32%。另一方面,国际旅游服务接待水平落后。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旅行社1012家,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2.5%,旅行社数量较多,但能提供境外旅游落地对接服务的旅行社数量较少,难以承接大批量境外旅游团。境外游客住宿习惯以高品质的酒店为主,2019年北部湾城市群星级酒店数量268家,达到4星级的数量仅有60家,5星级仅有16家,且都集中于南宁市与海口市,国际化高档次酒店较少。另外,旅游标识语言单一、境外游客旅游“绿色通道”不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欠缺、针对境外游客的专业导游稀缺也是北部湾城市群国际旅游总量偏少、旅游开放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三、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发展对策
(一)充分发挥多重政策优势,助力对外金融开放发展
北部湾城市群在享有自贸试验区与金融开放门户等多重国家政策优势同时,应不断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点,利用政策优势提升金融开放程度。第一,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助推对外金融业发展壮大。重点引导跨境金融业务实力较强的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证券投资、保险等行业公司入驻,逐步完善北部湾城市群与“一自贸港,双试验区”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二,重点推进沿边金融与离岸金融对外开放。在“东兴模式”基础上,积极建设更高层次的防城港市边境金融改革试点区域与海口市离岸金融中心,鼓励更多金融机构“走出去”拓展境外金融业务,如离岸银行、境外股权投资公司等,同时注意跨境融资风险预警与保障体系建设。第三,北部湾城市群各市政府积极推进企业与自贸试验区政策性金融部门合作,探索更多惠及金融開放的发展基金、跨境风投项目、丝路筹资等融资渠道,拓展企业对外融资方式。
(二)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搭建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
北部湾城市群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从多层次多领域的角度搭建更多开放型的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第一,深化试验区开放平台建设。以“一自贸港、双试验区”为基础载体,推动城市群绿色化工、生态农业、海洋开发、智能科技等重点领域开放窗口建设,广西自贸试验区主力打造向海经济与沿边开放两大平台,海南自贸港着力打造国际消费旅游中心与国际港口枢纽中心。第二,推进开放型产业园区建设。立足于中泰(崇左)科技园、中马(钦州)产业园等跨境合作的产业园区,以此为契机增加北部湾城市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往来的渠道,共建高端产业聚集、科教和资本富集的区域典范,带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第三,完善跨境电商虚拟开放平台建设。北部湾城市群应统一研究出台跨境电子商务规划意见,整合各市跨境电商虚拟平台资源,建立统一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网络电商平台,培育境内外电商示范性企业,培养中高级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三)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培育国际投资竞争新优势
北部湾城市群积极融入海南自贸港与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中,以制度创新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培育投资开放竞争新优势,促进利用外资实际效益提升。第一,创新推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北部湾城市群各市政府联合建立一体化政务服务系统,实行“极简审批”制度,单一窗口实现从投资服务、设立公司、银行外汇、项目落地到企业服务、员工生活等投资全链条,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第二,探索跨境投资负面清单制度。贯彻落实2020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在试验区开展扩大投资开放压力测试,适时适度放宽科技金融、现代化农业、先进制造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主动承接绿色化工、海洋开发等高新项目与产业,扩充外资来源渠道与分布产业。第三,制定向海开放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各类行业主体融入“陆海新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产能富余的机电制造业与石油天然气供应业参与海外海洋工程建设,投资成立境外濒海基地、国际海洋研究中心,建立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促进机制,培育国际投资竞争新优势。
(四)探索自贸试验区旅游新业态模式,提升国际旅游品牌知名度
通过自贸试验区经贸合作先行,大力推进北部湾城市群滨海、沿边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为旅游对外开放寻求瓶颈突破点。第一,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立足北部湾城市群在新通道的重要枢纽定位,深耕崇左片区与钦州港片区“两大实验田”,建好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和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携手湛江、阳江、茂名三市倡导发起“边境旅游联盟”,争取成立世界上首个以东南亚边境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旅游组织。第二,打造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品牌。探索“跨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经济走廊”先行先试模式品牌,积极举办各类国际性活动,如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博览会、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国际合作论坛,打响“自贸试验区旅游目的地”地理标识。第三,推进旅游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出资兴建更多高品质的特色民宿与酒店,以指标考核要求境内旅行社加强与境外旅行社合作,并且制定51国游客168小时入境免签、东南亚国家旅行团14天入境免签等便利商旅政策,为跨境游客开辟“绿色通道”,提升跨境旅游开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军,段喆,闫东升.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否显著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度[J].经济问题探索,2020(7):72-80.
[2]陈萍.自贸试验区引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审视与提升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20(5):105-113.
[3]陈岩.“新时代”辽宁省对外开放的发展策略[J].對外经贸实务,2019(2):89-92.
[4]陈德铭.关于新形势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18(12):1-4.
[5]孟广文,杨开忠,朱福林,等.中国海南:从经济特区到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港的嬗变[J].地理研究,2018,37(12):2363-2382.
[6]张自然,张平,刘霞辉,等.宏观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9-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