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要:目的:就横纹肌溶解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防治做一概述,探讨早期血液透析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运动,药物,血液透析,横纹肌溶解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325-01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各种损伤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坏死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从而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及多脏器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病因:1.创伤性因素:挤压综合征,过度运动,强体力劳动,肌肉缺血,烧伤等;2.非创伤性因素:药物:降脂药,乙醇,阿片类药物;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度感染: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细菌(军团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寄生虫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低钾,低钙,高钠,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甲状腺疾病等遗传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糖酵解异常,线粒体呼吸链异常等病毒心肌炎,床上,结绨组织病,药物反应(他汀类药物),运动锻炼后,代谢性疾病,酒精以及抽搐后在白血病患者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常常继发于感染后,常见的感染原因有大肠埃希菌,产期单胞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多为大剂量化疗如大剂量环磷酰胺,大剂量阿糖胞苷,也有常规剂量出现者,高热引起横纹肌容积溶解的报道,体温多在42℃以上。
本科室4例横纹肌溶解病例,不同年龄,不同原因:
一 .他汀类及核苷类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1)
例1:男性患者,66岁,因“反复心慌、胸闷、气短10天。加重1天。”入住心内科,入院后2021-2-4 14:57:19 心肌酶II:谷草转氨酶:209.0U/L ;肌酸激酶:357.9U/L ;乳酸脱氢酶:539.5U/L ;肌酸酶同功酶:25.8U/L ; 2021-2-5 9:59:23 心肌酶II:谷草转氨酶:7600.8U/L ;肌酸激酶:2504.3U/L ;乳酸脱氢酶:2742.2U/L ;肌酸酶同功酶:73.7U/L ;考虑横纹肌溶解,原因为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能),立即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补液,2021-2-6 8:44:58心肌酶:肌酸激酶:2098.3U/L ;乳酸脱氢酶:1017.7U/L ;肌酸酶同功酶:29.2U/L 2021-2-7 9:03:28 心肌酶:肌酸激酶:1005.9U/L ;乳酸脱氢酶:447.9U/L ;肌酸酶同功酶:24.1U/L ;2021-2-8 9:33:45 心肌酶II:谷草转氨酶:277.0U/L ;肌酸激酶:320.3U/L ;乳酸脱氢酶:326.6U/L ;肌酸酶同功酶:16.0U/L 2021-2-9 9:06:49 心肌酶II:乳酸脱氢酶:279.6U/L ;肌酸酶同功酶:9.2U/L ;于2月10日出院
二.苯杂贝特所致横纹肌溶解:
苯扎贝特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降脂药物,除发挥降血脂作用外,尚兼抗凝,抗血栓,抗炎性作用等,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全性分析显示使用苯扎贝特药物可引起肌酸激酶及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增加,停药后可恢复,但罕见发生。(2)
例2女性患者,53岁,因糖尿病,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入院,入院后予控制血糖,调血脂,护肾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2020-6-17 9:54:10 心肌酶:谷草转氨酶:80.0U/L ;肌酸激酶:2288.0U/L ;乳酸脱氢酶:222.5U/L ;肌酸酶同功酶:124.9U/L ; 2020-6-17 17:15:47 肝功I:谷草轉氨酶:115.1U/L ;肌酸激酶:3596.1U/L ;肌酸酶同功酶:74.1U/L ;2020-6-17 23:44:09 心肌酶II:谷草转氨酶:172.3U/L ;肌酸激酶:5581.7U/L ;乳酸脱氢酶:255.5U/L ;肌酸酶同功酶:99.4U/L ;考虑为横纹肌溶解,原因为药物(苯扎贝特)引起可能性大,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肌酸激酶逐渐下降,症状缓解,;于6月29日出院
三.啤酒+小龙虾(3)
例3,女性患者,37岁,因胸背部疼痛4小时入住心内科,当晚有饮酒及食用小龙虾史,入院查心肌酶:谷草转氨酶:154.0U/L ;肌酸激酶:7053.6U/L ;乳酸脱氢酶:336.4U/L ;肌酸酶同功酶:386.7U/L伴酱油色尿,考虑横纹肌溶解,因患者有食用龙虾及饮酒史,考虑为食物所致,转入我科,复查心肌酶:心肌酶:谷草转氨酶:448.0U/L ;肌酸激酶:15902.9U/L ;乳酸脱氢酶:589.3U/L急诊行血液透析治疗,随后复查肌酸激酶下降,症状明显缓解。
四.剧烈运动到致横纹肌溶解症(4)
例4,男性患者,14岁,周身疼痛4天入院,伴酱油色尿,发病前有过度运动史,入院查心肌酶示:谷草转氨酶:2342u/l,肌酸激酶:2683u/l,乳酸脱氢酶:2697u/l,肌酸激酶同工酶:968u/l,予大量补液对症治疗,复查谷草转氨酶:1849.0U/L ;肌酸激酶:156462.5U/L ;乳酸脱氢酶:5030.9U/L ;肌酸酶同功酶:1218.0U/L,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予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症状逐渐缓解,肌酸激酶逐渐下降。
总结:
根据本科室近1年4例横纹肌溶解病例分析,横纹肌溶解原因很多,可由运动,食物,药物等引起,主要表现在周身肌肉酸痛,乏力,酱油色尿,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到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需要大量补液,控制感染,纠正低血容量的发生,碱化尿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监测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肉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早期行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能明显改善预后。
(1)药品评价杂志2012年20期 他汀类及核苷类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及其防治
(2)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2012年16期 苯杂贝特致横纹肌溶解1例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肾病科 湖北襄阳 4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