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警示标识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及氧浓度超标情况的影响

2021-05-24 21:47杨明月翟素娟刘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杨明月 翟素娟 刘洁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0例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设立护理警示标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氧浓度超标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氧浓度超标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可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皮肤受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病程,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警示标识;高压氧疗;氧浓度超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277-01

高压氧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高压的环境让一些因为缺氧而引起疾病的患者呼吸高浓度氧或纯氧的方法来治疗[1],高压氧医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由于其治疗的特殊性,进舱治疗,患者易出现多种护理问题,因而临床采取对患者设立护理警示标识,有利于提醒临床各科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认真查对,有效的防止医疗过失,消除安全隐患,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10例高压氧舱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护理警示标识对高压氧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及氧浓度超标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分布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5.12±1.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30-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12±0.54)岁。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者及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年龄均>18岁,同时其精神状态正常,能进行基本沟通,符合研究目的、应答良好的对象,容易得出期望结果。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具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例如肿瘤等);患有精神类疾病,存在高压氧治疗禁忌症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设立护理警示标识。

1.2.1进舱前护理

进舱前进行病员标识,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区分,可借助病员服、腕带、等级护理、床头卡、一览表等工具,尤其要针对住院病人、手术病人、危重病人、特定患者(包括残疾、智障、无名氏等)要给予明确的标志。按照不同的标志向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健康知识宣教,内容主要包括长期吸烟或携带的火种、马铃薯、打火机、电动闪光玩具等各种易燃物品,不宜在家中饱餐或饮酒过多,并且要进食有害产气的食物,例如大豆等。医师叮嘱病人清理排空小便,遵医师叮嘱病人随身携带糖果准备入舱之用。给病人展示了供氧设备、通信器械和使用技术以及在加压之后可能会导致出现的耳鸣、眼睛疼痛等不良反应。

1.2.2入舱治疗中的护理

进行环境标识,设置醒目的黄底黑字三角形标牌,包括工作区域标识、防滑防跌倒标识等,标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原则上应在工作服、工作卡上操作人员的职务、职称加以区分,警示工作人员失职,工作不认真问题。加压阶段随时保持联系。患者若有耳鸣、眼疼等耳痛,可叮嘱其食用糖果,做吞咽、鼓腮等运动。在进入稳压期,吸氧阶段,应该定期检查患者所带的面罩上有无漏气,晕厥患者的呼吸道也是否流畅,当重症患者在空调室内停留的时间太久时,要特别注意翻身以防止产生褥疮。在减压阶段,严格实施减压管理制度,防止各种减压疾病的发生。

1.2.3出舱后护理

进行沟通标识,采用白底红字方形标牌,摆在显眼处,内容为贴心引导性词语,如“您还有治疗未完成,回病房后请呼叫护士”、“您三查七对了吗”、“操作过程可能有不适感,请配合医护人员指导”。做好舱内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工作。呼吸面罩用后洗净,浸泡于0.5%洗必泰溶液中备用,以防止院内感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氧浓度超标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高压氧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两组高压氧治疗患者氧浓度超标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高压氧治疗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方面均发挥较高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长期应用中发现,其存在减压病以及气压伤等不良情况,同时当舱内氧气浓度较高时,容易引起燃烧以及爆炸等事件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4]。病人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复杂因素会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且高压氧治疗环境具特殊性,发生风险的机率会再次提高,为保证患者安全质量,在临床工作中会设立护理警示标识。高压氧室的安全事故原因包括管理的滞后,不能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去实施灵活措施[5],科室人员对高压氧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完全,缺乏研究,实际操作水平不统一。如何改進这一现象,是近几年医学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次研究发现,采用各种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防范护理隐患,可有效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综上所述,设立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警示标识可明显降低高压氧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氧浓度超标发生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预防性地制作相应标识卡片,能够明显提高治疗安全质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洪敏,刘佩.护理警示标识在高压氧风险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3):1766-1770.

[2]钟运露.护理警示标识在高压氧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5):183-185.

[3]张娴,姜炜.高压氧治疗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1):123-126.

[4]李华.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在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091-3094.

[5]杨卫华,费利萍.护理警示标识在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5):140-14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军事医学与特种学科 山东青岛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