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史英静
修缮后的尹家坪古建筑群
稻坪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东北部,建村有200多年的历史,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景区。稻坪村民俗记忆展览馆被评为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
稻坪村位于甘肃秦岭以南,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区域,四面环山,自然环境优越。村落整体呈“伞”字形分布于半山平台之上,大部分民居沿河东侧分散分布,田地分布在东侧山地上。村内共有119户413人,有耕地1707亩。村内的传统建筑集中分布在自然村尹家坪内,包括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清代传统建筑群、古墓、古石雕、古家具等。
2013年,稻坪村被列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村,有贫困户49户153人。为实现脱贫,当地各级政府积极探索村庄发展模式,形成了多方协调机制和多元产业布局模式,并创新了合作社入股机制,在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参与的基础上,激发村民内生动力。2018年,稻坪村实现脱贫,继而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稻坪村采取集中保护与分散保存相结合的方式,对有价值的历史遗存集中进行保护和展陈,对村民家中的物件进行登记,分散保存,保持古村原有的生活形态。
从2013年到2018年,稻坪村建档的49户贫困户共153人全部脱贫。脱贫是村庄实现发展、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脱贫过程中,稻坪村在工作协作机制、参与主体、任务布局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多部门协调参与。2017年,在陇南市委组织部、徽县住建局的主导下,派驻村干部定向帮扶稻坪村。10月,稻坪村被确定为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郃联系村,并确定了建设“淳朴、幸福、美丽新稻坪”的奋斗目标。徽县县委组织部以及交通、财政、旅游等部门均参与了该村的脱贫工作。
改善人居环境,修缮传统建筑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构成村落的人居环境,是村落的基本单元,也是一个村落发展的基础条件。稻坪村在大力发展村落产业之前,首先对人居环境进行了统一修缮:一是修缮传统建筑。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传统工匠为主力进行修缮工作。编写了传统建筑修缮方案;修缮了26座共88间传统民居,并对7座老宅(共21间房屋)进行修复,安装老式门窗,恢复旧貌;修复古绣花楼、古井;疏通原应急避险逃生石砌通道,清理并修缮现存的石铺巷道。二是科学规划与引导,保护传统建筑风貌。聘请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对村落的保护发展进行考评、论证,制定了详细规划。特别强调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统一的重要性,对新建、翻修房屋的材料、颜色等均进行了具体规定。在统一规划下,通过农户自建、工程队修建等方式对破坏传统建筑风貌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三是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对村落的主路、巷道、桃园沟观光步道进行传统材料石板、石块铺设;修建公共广场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对井亭、景观沟渠等进行修复;栽种上百亩桃花林和绿植。
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及工作流程。嘉陵镇抽调2名副科级领导和3名干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村里成立的理事小组负责具体事宜的协调和实施;对村落的现状及历史遗存进行详实的摸底调查,登记并评估现有资源价值,进行前期监管和保护;召开村民会议,宣传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发挥群众的主动性,提升他们的主人、主角意识,营造村落保护发展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实现保护与推广并举。充分挖掘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采取集中保护与分散保存相结合的方式,对有价值的历史遗存进行集中保护和展陈,对村民家中的物件进行登记,分散保存,保持古村原有的生活形态。对村中现存的古家具及石器具登记造册,重点进行保护。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稻坪村通过数字化呈现方式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上进行展示,编印《青泥岭·稻坪印象文学专刊》《诗画稻坪》宣传画册,在徽县摄影大赛上通过摄影作品展示稻坪村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果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
在统一村内整体建筑风貌、提升自然环境及人居环境的基础上,稻坪村以创建合作社为起点,依托村庄的自然、人文资源,布局多元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振兴,并帮助村民创造了多元化收益。
2018年,稻坪村创办了徽县青泥岭树蜜稻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进行了产业布局:以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依托传统建筑风貌、自然景观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产业,依托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合作社种植业、养殖业,依托红色历史发展红色旅游,依托当地的饮食文化发展餐饮和民宿产业,依托村庄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纯娱乐休闲产业。
以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为依托发展观光旅游业。稻坪村下辖自然村尹家坪被大山环抱,又有嘉陵江支流桃源河流经,风景宜人,自然环境极佳。村内保留着明末清初的26座古民居。这些古建筑既有独栋建筑,也有合院,古朴雅致,弥足珍贵。其中,清代传统四合院尹家老宅的部分房间被改造为民俗记忆展览馆,尹家书院被改造为书画展览馆。在尹家坪周边,依托自然资源,还打造了古生物化石、阶梯瀑布等20多处景观。目前,正在建设的高山稻田综合休闲园位于稻坪村下辖的自然村稻坪社,建成后将有体验田、稻草人主题广场、水磨坊、青梢洞府、荷花池、芦苇荡,绿竹林等众多景观。
稻坪村创办了徽县青泥岭树蜜稻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进行了产业布局。
修缮后的尹家老宅
以自然地理环境、传统美食为依托发展美食产业。发展农家乐,提供罐罐茶、豆花面等特色农家饭;发展民宿,除村集体开办外,还带动20户村民自办民宿;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大面积种植芍药花、辣椒、板栗、核桃、中草药材,养殖蜜蜂。
依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依托1936年开国中将廖汉生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小分队曾在稻坪村停驻的这段历史史实,稻坪村在尹家老宅内修建了红色革命文化馆,集中再现了“红军到稻坪”“村民观望”“救治伤员”“为红军送粮”“为红军捐钱”等场景。
依托地理区位发展纯休闲娱乐产业。稻坪村距离徽县县城、两当县县城不到1小时自驾车程,距离陇南成县机场也仅有不到2小时自驾车程。为了满足游客的游玩需求,稻坪村在村庄周边的大山里设置了思源湖水上游乐、网红桥、彩虹滑道、真人CS野战基地、儿童城堡、秋千等娱乐体验项目。
在产业布局过程中,稻坪村除了发展传统农业外,还注重发展制造业和旅游业,并将旅游发展融入了徽县大三滩旅游产业发展框架内,让传统观光与现代化体验相结合。严格实行产业分区,划分了传统建筑区、娱乐设施区、合作社种植区、养殖区、自然景观区。成立了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配备了专业人员。设置了景点安防监控,配备了农家饭食品安全监督员。规划了3条旅游环线和节点停车场来保障交通的顺畅。
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稻坪村以合作社为纽带,将产业发展、村落发展与每位村民都联系了起来,真正通过入股盈利及其他奖励措施,帮助全村村民脱贫和实现村庄发展。
2018年,徽县青泥岭树蜜稻坪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在完善蜂场设施、健全营销体系、推动中蜂养殖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还通过“支部引领+集体控股+群众参股+为贫困户配股”等方式,整合资金30多万元,另外吸纳了79户村民的入股资金25.1万元。每年年终,入股村民都可以分红。
多种方式入股分红,提高村民收益。稻坪村村民以资金、土地等多种形式入股。每年年底,稻坪村按照协议入股资金红利分配、村集体协议入股红利分配、贫困户协议配股红利分配、土地入股分红、原始股红利分配、村集体红利分配、股民红利分配等方式进行分红。
合作社实行议事集体决策、经营民主监督、财务公开透明的制度。严格落实“三分三合”机制,对从业人员设岗定责,进行绩效考核;切实规范财务管理,聘请了专业会计、法律顾问、专职出纳,坚持财务公开制度。
从股份分配上来看,原始股中的总股金分为村集体持股、群众入股、贫困户配股三部分。非贫困户年终可分得自己的入股红利;贫困户除了自己的入股红利外,还可以凭借贫困户配股分红。
政府的扶持资金也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徽县“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持资金10万元入股后,村集体持股5.1万元,其余的4.9万元配股给了49户贫困户;扶持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协议入股5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到户资金为2017年底前脱贫的28户农民提供了2.8万元的配股资金,为2017年底未脱贫、2018年巩固提高的23户农民提供了42.79万元配股资金。
通过奖励与培训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除了年终分红外,稻坪村还通过评选致富能手、最美庭院、稻坪好人、服务明星等,举办美食比赛、培训课堂等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
未来,稻坪村将进一步深度挖掘村庄文化特色,增加传统文化的体验内容,打造传统村落体验生活;发展村落农产品IP整体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做大电子商务产业,将本村土特产做成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组织合作社工作人员、摊点经营户外出观摩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到村里开展集中培训,促使从业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本文特感谢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人民政府、稻坪村村委会提供帮助。)
稻坪村以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入股盈利及其他奖励措施,帮助全村村民脱贫和实现村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