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夔纹扁足铜方鼎科技保护

2021-05-23 04:05刘鑫
科学与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铜器器物病害

刘鑫

历史背景:1989年3月,焦作矿务局的工作人员在嘉禾屯村林场砖窑取土时发现了一批窖藏铜器,经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共出土了41件套青铜器。嘉禾屯村位于焦作市区西南隅3公里的解放区王褚乡,林场砖窑在该村西南里许。南距周代雍城遗址约2公里;东距汉代山阳城遗址约10公里;焦枝铁路从砖窑南侧经过,原焦(作)博(爱)公路从北侧通过。此地为太行山南麓,丘岭与冲积平原交错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状。 窖藏铜器出土于砖窑西北侧靠近公路的边沿,此地因烧砖取土已将原始地面下挖1.2米,窖藏距现地表仅30厘米。铜器藏于一窖穴之内,窖穴呈不规则长方形, 南北长2、东西宽1.3、深0.5米,器物散放于窖穴内, 无任何容器盛装的痕迹。上半部已被推土机取土时扰乱,部分器物残损,下半部存放规整,未扰乱。出土的部分文物出现了严重的挤压变形,影响文物的安全与美观。

嘉禾屯窖藏铜器,是集实用与观赏为一体的器物,造型优美、奇特,形象生动逼真,构思新颖,器形别致。它们既是日常实用器,又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工艺水平,设计灵巧, 铸造工艺高超,是出土铜器中不可多得的工艺珍品。

青铜文物在埋藏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棺椁坍塌等因素的作用,出土时经常发生破损、形变,特别是由于长时间的埋藏,青铜文物发生腐蚀、矿化等病害,严重影响了文物的稳定性,青铜金属变得非常脆弱,失去了金属韧性。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在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上,根据文物的对称特点恢复青铜文物的完整性便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明夔纹扁足铜方鼎

方口侈口,两耳完整,四面饰有兽面纹。两足残缺,缺失处有锡块残留,底部有铭文,边缘有裂隙长约0.9厘米,底部有1.3*1.0缺失,缺失扁足连接处孔洞约3.8*1.7厘米。铜鼎成黑褐色,正面兽面纹有刮痕数道,内部有绿色锈蚀,黄褐色泥土少许。

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最少介入与可再处理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有关规程进行保护修复操作。

减缓该文物的腐蚀速率,清除器物现存有害锈等对铜器致命的病害,能满足在一般库房保存条件下,铜器不再生成新的有害锈。

揭示和提高文物的艺术与观赏价值,使之达到可以公开陈列展出的要求,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稳定的实物资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馆藏青铜器病害与图示》要求完成该件文物病害绘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法》完成该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基本信息、文物保存现状、文物检测分析、文物保护修复记录工作。

根据该件青铜文物的病害情况,结合X射线荧光、X射线探伤等对青铜器文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 登记、拍照和建档。包括对所需要处理保护的文物进行登记造册、留取修复前完整的影像和文字记录资料,采集文物修复前信息。检查并记录文物外观、强度性能、工艺信息、病害状况、受腐蚀程度等现状,记录保护修复过程所采用的材料、技术及分析测试结果等。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

(2) 分析检测。运用现代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综合了解和把握器物的病害以及工艺信息为,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依据。在文物保护修复前,运用 X 探伤技术,记录和解析器物锈蚀程度、锈蚀物之下组织结构、纹饰、文字分布情况、损伤、裂痕、锈蚀状况、铸造痕迹、修补痕迹等可能的信息,为采取物理及化学处理方法提供直观的依据;用硝酸银定性分析铜器中有害的氯离子存在情况;用显微镜对文物的材质、构造、锈层和断面仔细观察,采集病害及工艺信息。针对铜器具体情况,进一步选用 x 衍射分析、拉曼分析、x 荧光能谱分析、金相分析、离子色谱等方法,综合分析其病害及工艺状况。

(3) 依据前期调查、分析结果,针对器物研究并拟定出相应的具体处理保护方案。

保护修复材料和工具:

设备:超声波洁牙机、超声波清洗机、手持式打磨机、电热鼓风干燥机、通风橱等。

工具:台钳、矫形圈、各种夹具、电热风枪,电烙铁、毛刷、毛笔、手术刀等。

材料: 去离子纯净水、焊锡、焊药、浓度为3%BTA溶液、浓度为3%B72溶液、矿物颜料、

硝基清漆、漆片、百得环氧树脂胶等。

1.对文物进行修复前的影像资料的拍摄。仔细测量器物的重量、尺寸病害等信息并填写文物修复表。

2.去除表面硬结物及锈蚀

物理方法主要为机械和手工相结合。对于锈蚀膨胀厚实的器物,使用喷砂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磨料与频率进行去除。锈蚀坚硬、或器物纹饰复杂的则使用手工去除,通常需要声波洁牙机、小电钻、打磨机、手术刀、錾刻刀、竹刀、毛刷、牙刷等辅助工具,并且在纹饰和铭文的部位谨慎操作。除锈操作后,采取刷洗或浸泡的方法,用去氯离子水清洗器物,浸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辅助浸泡,增加去除效果。

对于有粉状锈的器物在机械去除表面可见的部分后,将器物浸泡入5%倍半碳酸钠溶液中,待溶液饱和后更换新的溶液浸泡,直至器物中氯离子含量将至50ppm之下。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浸泡、刷洗,去除残留的化学药品。用吹风机吹干之后,再入恒温箱50℃下烘干三小时。

3.矫形

对于变形部位,根据变形程度和铜质的延展性、脆性、强度等情况分别采用模压、工具整形或撑位焊接等方法进行整形。

采用工具整形,主要整形工具有木工夹、矫形圈、矫形盘等,通过木块加压、定压、撬搬、扭等方法矫正變形。修复破碎严重的器物时,临时支撑固定残片,局部整形之后进行焊接或粘接,之后调整好其余残片位置,进一步连接、补配或整形。

4.补配

对于缺损一定面积,但缺损部位器壁较薄的情况,使用紫铜片裁剪出残缺的形状,进行补配。如果缺损部位器壁较厚,或缺失部位呈立体型状,则使用石膏和硅橡胶翻模,铸造锡质配体,并且手工錾刻配体上的纹饰。配体与文物连接时,根据文物金属性的情况决定焊接或是粘接。

对于体积和面积较小的残缺、裂隙等,用环氧树脂胶掺和矿物颜料或原子灰补齐。补配后打磨配体表面与茬口部位,使表面线条流畅,美观。

使用刻刀清理鼎的扁足,为翻模做准备。使用石膏对鼎足进行翻模,制作石膏模范。熔化铅锡合金,对已经制作完成的石膏模进行浇筑。对浇筑的鼎足进行打磨。使用打磨机对铸出的鼎足纹饰进行加深、抛光处理。

5.连接

焊接鼎足,焊接前先使用锉打磨,去除茬口的锈蚀物,用焊锡做焊接材料,电加热方法融化焊料达到焊接的目的。需要整形的部位,根据变形情况,在焊接前或焊接中进行整形。

对于器物铜质丧失的部位采用粘接的方法,粘接剂采用914或AAA环氧树脂胶,在粘接剂内同时也调入了适量矿物颜料。并用百得环氧胶对焊接缝隙进行填充加固处理。

6.缓蚀封护

涂刷浓度为3%的BTA(苯骈三氮唑)酒精溶液缓蚀处理,自然晾干。再涂刷浓度为3%的B-72丙酮溶液进行封护处理,自然晾干。

7 .作旧

粘接缝隙处及补配处用矿物颜料做出底色,待凝固后,用清漆和矿物颜料等材料随色做旧。根据文物修复痕迹可辨识原则,鼎处表面做旧浑然一体,鼎腹内部修复痕迹可辨识。

8.做旧完成,进行拍照,称重,量尺寸,填写文物修复记录表。

保护修复后的保存环境安全控制建议

(1)保护措施

铜器处理保护完成之后,存放地点的保护措施需要得到有效的保障。如在一定时间内要做到定期检查检测;器物的外部及内部包装要得体;防止粉尘和有害气体的侵蚀;避免过度震动给文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恒温恒湿条件等。

(2)保存环境

文物的保存环境直接影响文物的“寿命”。铜器腐蚀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将保护后的文物长久留存,其保藏环境尤为重要。铜质文物应保存于相對湿度小于 35%、温度 18-24℃,温湿度变化幅度较小的环境中,保持室内环境整洁,没有尘埃和空气污染物,杜绝铜器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酸类、油脂、氯化物等。可采取小环境干燥和充氮的方式保存。将铜器存放在囊匣中,再置于橱柜中。

(3)展出条件

陈列展柜的内部需要严格密封,具有十分稳定的恒温恒湿功能(展柜的上半部分为陈列器物的区域,下半部分是仪器仪表的设置区域)。避免光源(阳光和灯光)直接照射,延缓保护封护材料的老化变色。

总之,让保护处理后的青铜器处于缺氧、低湿、密闭的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中,有效防止青铜器继续锈蚀,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的目的。

焦作博物馆

猜你喜欢
铜器器物病害
桥梁病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研究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某道路病害原因及维修改造方案探讨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刘朝中
山东日照地区出土汉代铜器鉴赏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依据
器物之心
土传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