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已成为旅游热点。这种深度游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给景区和文物保护部门带来不少麻烦。由于旅游热点的兴起和游客数量的增加,历尽风吹日晒雨淋的古建筑历史遗迹也被迫承受着游客的热情,这一方面增加了古建筑历史遗迹本身的承载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古建筑历史遗迹的承载力也给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这就要求文物主管部门在合理开发利用古建筑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加重视古建筑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关键词:古建筑遗址;修缮;保护;分析
1古建筑遗址修缮保护的必要性和意义
简单地说,它是人类历经几千年历史的物质文化遗产。从表面上看,它反映了中国各个朝代的技术变革。但不仅如此,在其古老坚硬的外表下,更是各个朝代的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遗产。每一处古建筑遗址都是古代文明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珍贵信息,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深远的考古价值。这也是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古代建筑遗存在建筑技术和器物制造上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它的许多精湛的工艺技术可能在现代技术中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它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件真实的东西,相关研究者可以在实践中研究,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方便人们直接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这可能比参考历史文献更有效率。它一方面保持了古建筑和文物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它既是对古代历史文明的保护,也是对中国几千年深厚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有必要对历史建筑和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如果不是对历史建筑和古迹进行修复和保护,如果任由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那就是对宝贵文化资源的浪费。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仍有不少人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保护就是要使其看起来完整和人工加工。但事实是,修缮和保护古建筑文物的目的不仅是使其完整,提高其观赏价值,最主要的是保存其历史价值。对于古建筑遗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我们应该看到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古建筑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固然可以改变其原貌,但要使其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挥作用,还需要把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进行到底。
2中国古建筑文物的特点
古建筑文物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建筑物,现已成为我们修缮、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文物。每一座古建筑都是文物,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古建筑遗存特征不同,不重复。从建筑外观上看,整个中国对建筑的分类包括: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顶部屋顶,通常由木(梁)瓦(屋顶)构成,屋顶形状因地区而异;二是中间层屋顶(柱、坊、墙、门窗等),通常为木材和砖,第三是基础,由砖、加固地基、承重和保护作用的房屋组成。一些古建筑内部也有斗拱结构,通常位于檐下的柱子上方,起到装饰美化和支撑作用。
3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保护意识淡薄。
目前,由于社会公众、文化水平、观念、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为破坏古建筑文物的案件不断增多,这也反映了公众保护意识的缺失,这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保护问题。虽然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也在进行中,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公众参与和反映程度不高,导致宣传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此外,旅游业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古建筑遗迹的兴趣,导致一些经营者过度开发古建筑遗迹,对古建筑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3.2保护和修复方法相对落后。
关于古建筑文物保护这方面,很多地区在方法上滞后,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一些受损的古建筑遗存,如特定的景观、街道等,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修复。但是,目前的修缮保护方法是违背初衷的,古建筑在修缮中发生了变化,没有表现出原貌完整,这样的修缮保护是不提倡的。
3.3文物完整性严重受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改造的不断深入,许多地区盲目开发,没有把古建筑和文物的特点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造成古建筑遗址在建设和修缮过程中遭到破坏和破坏。还有一些古建筑遗存没有被破坏,但由于城市建设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彻底破坏了原本和谐的整体环境,直接影响了古建筑遗存的完整与和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
4完善古建筑保护修复策略
4.1提高古建筑保护意识。
为了有效地保护古建筑和文物,有必要在具体的保护中运用多种形式,使人们在保护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保护意识。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出与古建筑文物保护相关的方案,使其价值得以广泛传播、开展工作,使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节中来。或者在一些地区推广古建筑遗产保护理念,深化古建筑遗产保护意识。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与古建筑、文物保护相关的公众号,让人们在公众号中更多地了解这一相关内容。
4.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缺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国文物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主要原因有:一是人才输出不足。虽然高校每年都能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文物修复技能的毕业生,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古建筑和文物的大量损毁,古建筑文物修复专业人才数量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国内古建筑文物修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很多从事保护工作的学生选择了从事其他行业,毕业生流失加剧了历史建筑文物修复行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缓解古建筑文物修复人才匮乏的困境:一是政府出台了一定的福利政策,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掌握专业技能,积极参与课外领域的实践活动,培养对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二是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从事古建筑文物修复工作人员的工资,通过外部经济力量引导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行业。第三,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知识技能交流会等方式,为古建筑文物保护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沟通能力。
4.3坚持科学的古建筑、文物修复方法
修缮者应采用适合修缮者特点的方法,尽可能恢复古建筑和文物。在正式开始修复行动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历史建筑的损坏情况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了解,并在充分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情况下制定修复计划。其次,修缮工作要从内到外进行,尽量延长历史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人为因素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三是坚持改造适用性原则。在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中,技术越不成熟,修缮古建筑的效果就越好。一些古建筑的受损部分只适合人工修复,相反,现代科技手段会对古建筑和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4.4进行古建筑和文物的修缮。
政策政府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文物修缮政策,确保古建筑文物的科学管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修缮工作,及时记录各地区古建筑、文物的损毁修复进度,并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力量的参与和政策引导将推动我国古建筑文物修复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4.5保证维修资金的投入。
古建筑修缮需要大量的财力,修缮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社会团体集资和个人捐赠。为避免修缮资金浪费,应采取措施,确保各类资源有序投入:一是国有古建筑、文物的修缮费用由政府部门承担,修缮剩余资金用于旧建筑维修。其次,村集体所有的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修缮费用由村集体承担,必要时国家可以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扶持。
5结论
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修复与保护任重道远。因此,要让古建筑遗迹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绽放出它的光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古建筑和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
参考文献
[1]罗维.浅谈中小城市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1):102-103.
[2]王方方.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发展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3]杨海珍.浅谈古建筑的保护和修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206.
[4]楚仁君.安徽寿县古建筑的地域特色与保护利用[N].中国文物报,2016-04-15(008).
济宁市文物保护中心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