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的业者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能力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在找工作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创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各地的地方政府也鼓励创业,不仅给更多的劳动者更广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在这种创业的分为下,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品质内容及其形成条件。
个性——或称为个性特质,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个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发现和认知世界的驱动力。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而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体从事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兴趣和动机可以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敢于竞争——商品经济社会充满各种商机,也充满各种竞争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创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眼光,还必须有过人的胆识与勇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是否敢于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是决定一个人创业能否顺利开始的第一步,创业需要的是敢于竞争与冒险的胆略。
勤奋求实——创业仅仅有胆略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勤奋求实的态度。
锲而不舍——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挫折或失败,是从头再来还是选择放弃?大学生们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半途而废的创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有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新趋势,正在崛起的中国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可以说,历史机遇稍纵即逝,中华海内外儿女必须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勇做创新驱动发展的笃信者和躬行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发程文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就业与创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04
[2]高绪界,薄爱敬,王彦明主编.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部高职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8
[3]傅兆麟,谢红霞,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08
[4]刘道玉著.大学生自我设计与创业(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4 33(美)埃兹科维茨著,王孙禺等译.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8
[5]刘晓明主编.就业.择业.创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
[6] (美)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內利著,周伟民,吕长春译.创业学案例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