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环霞
摘 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各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地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合理渗透传统文化,以丰富地理课堂的文化内涵,奠定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要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习题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G623.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5-0046-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命脉,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思想与内涵,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历史的认识和认同,在拓展地理教学外延的同时,丰富地理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学科中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从其视角去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进行探讨。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导入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在上课之初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悬念设置、情境创设等手段融入传统文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进行古诗导入,合理设置悬念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利用古诗词进行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在教学之初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古诗词形式多样,教师将其应用于地理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在古诗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置悬念,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引入其中,尤其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博大胸怀,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设置悬念:“说说你们眼中的北方?你们眼中的北方与地理书中所描述的北方有什么异同?”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引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活动,不仅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且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生动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情境创设是地理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教学情境之中,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被激发。除此之外,在包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地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兴趣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达到文化传承和地理教学的目标。
二、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地理课堂教学的外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引入传统文化内容。
1.运用教材资源,进行分类渗透
分析地理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在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以“中国区域地理”这一部分为例,其中不仅讲解了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元素,也对各地区的民俗风情、文化特色进行了阐述,这些都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地理教学,在传播地理知识的同时,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区域地理”这一部分包括有关民俗民情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地区文化特色,搜集相关的素材,并结合教材中不同地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展开针对性教学。这样,不仅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拓展地理课堂的范围,充实地理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不同区域间的差别,进而了解中国区域地理的特点。
2.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且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有选择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地图法、讨论法等,以防止“一言堂”“一刀切”的现象出现。地理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要灵活化、多元化,这样才能达到保障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多民族的家庭”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民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直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以及各个民族的文化内核,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在习题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地理教学环节中,习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師在习题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实现文化传承。
1.运用传统文化材料,设置相关地理问题
在地理习题教学中引用传统文化材料,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地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全面掌握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内涵,这样才能有效筛选和利用传统文化材料,从而设置地理习题。习题包括两大类,分别是从设定题目出发选择传统文化材料,从传统文化材料中提炼地理知识点,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保障材料的多样性,包括古诗词、历史史实、建筑特色等。
2.巧用诗词俗语,说明地理现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括大量的古诗词、俗语等,这些古诗词、俗语语言简练,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復杂联系,并且蕴藏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正确运用这些知识,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达到巩固地理知识的目的。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并向学生提问:这句诗中蕴藏了哪些地理知识?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热情高涨,不仅掌握了更多的地理知识,而且对传统文化形式与内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3.展示地方特色,巧设地理问题
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地理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地方特色建筑、民俗文化内容,结合这部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而且教师结合这些内容设定题目,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特色、区域的自然环境等。
例如,“莲藕、椰子、竹笋”这些是什么地方的特色食品,它们对生长条件、生长环境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结合地方特色,引出地理相关知识,不仅能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新课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习题教学环节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达到强化学生知识记忆、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宇.从高考试题看地理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1).
[2]金卫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之中[J].教学考试,2018(54).
[3]付申珍.专家点评:传统文化在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9).
[4]刘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9.
[5]梁春梅.地理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广西教育,2011(11).
[6]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