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2021-05-23 05:14苏春永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光屏凸透镜焦距

苏春永

教育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因果关系的推理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过程到一般过程,从而能够找到普遍的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科学能力。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步骤的教学反思

在实验开展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测量本次实验凸透镜的焦距,给学生解说与凸透镜有关的知识,有的学生注意力很集中,有的学生测量时要么产生错误,要么误差较大。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原因呢?有些好奇的学生问:“老师,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烛焰的中心为什么要在同一高度?”教学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这一目的是:使像能够清晰的呈在光屏的中央,使学生较好的观察像的大小,引导学生固定好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使蜡烛位于凸透镜的2f以外,学生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学生观察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为止,让学生仔细看此时像的情况,发现其是一个倒立的火焰,而且是比烛焰小的实像,要求学生仔细测量并记录好此时的物距u和像距v,再让学生把物距、像距与凸透镜的焦距f、2f相比较。接着让学生移动凸透镜,使物距u等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其是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并让学生测量出此時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然后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思维想象,如何运用此原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让学生继续使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之间,同时要让学生移动光屏,直到让学生观察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仍让学生继续探究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在光屏上能否观察到像,并让学生思维想象此过程为什么不能成像?最后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焦距f以内,通过移动光屏,让学生观察此时光屏上是得不到像的,让学生撤去光屏,用学生的眼睛在右边光屏侧可以看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应当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找不到像的原因教学反思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知,可能是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实验中当发现蜡烛越燃烧越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越来越高,还是越来越低呢?探究过程中学生发现像会越来越低,调整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应当只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者只将蜡烛向上移动、或者只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实验中当不小心摔烂了凸透镜,而此时没有准备现成的凸透镜,或者是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成像效果是怎样的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生科学探究实验,学生应当发现此时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像,只不过没有原来亮而是暗了些。

2.第二种情况是让学生探究得知,可能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或者是在一倍焦距以内,此时让学生科学探究,积极发挥思维想象。在做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加近视镜时,也就是说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加上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像距将会变大,像的大小也要变大。让学生继续探究,如果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加上远视镜,或者说再加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像距如果变小了,像也要变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总结的反思

再简单的规律,再机械的记忆,学生就是不学,为什么呢?根据我在农村授课二十多年的经验,也见到过各种性格的学生,我也通过各种途径教育他们,可我看到大环境的影响。我想,当今的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学习,也要注重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和国家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政治任务,要全民关心教育,让大家都意识到:尊重知识的同时也要尊重人,尊重老师。只有教师的地位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才高,教师并不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只要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就会高。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眼睛近视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眼睛近视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教师要抓住这一代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理学生,教育他们如何爱护自己的国家,如何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和小孩,尊重教师的地位。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可知,只有全社会都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教育好下一代。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交给老师了,他的学习好与坏都与老师息息相关。可他们没有真正关心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情况如何,是否真正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家长都来关心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身心也不会受到伤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一定很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也就提高了。

猜你喜欢
光屏凸透镜焦距
光屏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
二倍焦距之外的神力
探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程赞作品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
用不等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