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丽浙江的高分“答卷”

2021-05-23 23:36查君红
浙江人大 2021年4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浙江文明

查君红

2021年3月24日至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2020年度全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对全省环境状况进行“年度体检”,已成为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浙江的绿色发展综合得分、城乡均衡发展水平都是全国第一。”生态省评估报告认为,浙江已在全国率先步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2020年我省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2021年又将采取什么措施,扎实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规划纲要落实落地,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冬日的仙侠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仙侠湖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多年治水后,家乡的水更清、山更绿,靠这山水一年就有近80万元收入。今年又在仙侠湖设置了水上桨板运动,相信我们的旅游产业会越来越红火。”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上林山舍民宿主人濮家栋兴奋地说。

仙侠湖的日益秀美,是浙江深入推进治水工作的一幕剪影。

报告写道:“2020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00%达标。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面积显著上升,劣四类海水面积显著下降。”镶嵌在之江大地上的江河湖泊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持续蝶变。

2020年是浙江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报告显示,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2%,比2019年上升3.1个百分点,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达标。蓝天白云已成为美丽浙江的生动注脚。

在固体废物方面,到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项目207个,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144.97万吨/年,主要种类危险废物实现各设区市自我平衡。共建成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27座,日处理能力9.29万吨,实现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处理“零填埋”。

此外,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省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2020年度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得分为84.68分,比2019年提高0.59分,连续9年持续提升。

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2020年,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成功与生态环境部签订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每一个浙江人的真切体验。成绩的背后,是我省各级相关部门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审计和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逐项压实整改目标、工作举措、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中央督察组交办的4641件信访件已完成整改3487件,有力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雙减”行动,县级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完成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实现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联网全覆盖。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详查,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优化完善固体废物监管系统,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开展“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办理案件101件,已办结85件,累计赔偿金额近7500万元。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6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

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6件地方性法规和4件省政府规章的修改。坚持严格高效执法,出台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目录,加大公检法环联动力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龙头,出台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构建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出台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建立全省环境质量公开排序机制,首创排污权交易指数,生态环境管制进一步加强、“两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打通。

强化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坚持“两手硬、两战赢”,持续推进医疗废物处置、医疗废水和城镇污水排放监管、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环境应急监测监控工作。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也为“十三五”生态环境工作顺利收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五年,“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率先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产权交易,出台全国首个主要污染物财政收费奖补政策、首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首张环境地图……可谓硕果累累。

“上述工作成效的取得,是与省人大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特别是近年来,省人大在生态环境领域全面加强立法,连续开展执法监督,极大地推动了我省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浙江省副省长刘小涛在作报告时如是说道。

续写新时代美丽浙江新篇章

尽管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对标新目标新定位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节能降耗、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待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性、行业性污染仍未根本改变,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智慧化程度还不高。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寄语浙江:“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新篇章,在向省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省政府给出了答案。

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聚焦聚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编制实施我省达峰行动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着力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进一步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动部省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

统筹实施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八大水系 水生态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推进24个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试点、100条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开展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常态化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强化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开展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清新园区”。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统筹抓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利用,联动建设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持续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快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纵深推进“垃圾革命”,开展危险废物治理专项行动。

持续推进巡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升。坚持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建立健全举一反三机制,深入开展“四不两直”督查督办,着力强化精准问责,杜绝“包装式”“洒水式”“一刀切式”整改,努力实现标本兼治、整体提升,确保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突出数字赋能,推进整体智治、综合集成,迭代升级生态环境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完善生态环境全要素态势感知、污染源数字化档案、生态环境治理协同指挥、生态环境治理应用服务四大系统,深化落实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质扩面,开展生态环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提供有力生态环境支撑。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浙江文明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绿水青山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漫说文明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对不文明说“不”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