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话剧是摹象艺术,注重模仿生活,重客观的再现,是再现性的艺术,通过近似现实生活的模仿表演达到“合”的目的。在时间观念上,话剧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概念、时间长度基本一致。通过演员鲜明的形体动作与言语动作能够把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感觉到演员所扮演的人物是活生生的、真实的。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艺术形象都包括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与感觉形象三大部分。观众通过看、听与想象,来感受演员的表演,来体味话剧艺术的魅力,并与演员一起共同走向每一个角色创作的最后完成。话剧表演中形体和语言是演员对角色的真挚体验,角色形象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一、话剧表演的基本特点
话剧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艺术形式,是一个讲究直观观看感受和体验的艺术形式。它是集文学创作、音响、舞蹈、美术设计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借助于舞台空间、演员化妆、形象造型、肢体表演、语言等艺术手段进行舞台人物塑造,进而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以此在视觉与听觉上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话剧表演的形体艺术
话剧强调身临其境、眼见为实,让观众相信看到的环境,强调写实的幻觉感,如《雷雨》中的周家客厅和《茶馆》中的茶座,都是正观式的,即观众直接通过布景感觉环境,是布景中的表演。
在话剧舞台表演中,演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形体表现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塑造人物的内心活动往往通过声音的表达性、吐字的清晰性、语调的鲜明性、台词的连贯性来体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有一次问戏剧演员萨尔维尼:“话剧演员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萨尔维尼回答说:“在戏剧舞台上语言与肢体表现,是戏剧舞台最基本的要素。”这句话指出了语言(声音)在话剧创作中的重要性。因此说,演员的内心体验通过形体与语言能够逼真地再现话剧的思想内涵。
三、话剧表演的语言艺术
在莎士比亚时代,戏剧的目的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演,戏剧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表达也变得更加多元,而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生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宣泄情绪的基本手段,是人类自然感情的流露与表达。“生活语言”在一般的情况下,只需与之交流的对象能够听到、听清、听懂即可。但是“舞台语言”则是演员以剧中某一角色的特定身份在特定的地点与环境中、在舞台上说给广大观众听的艺术语言。由此可见“舞台语言”与“生活语言”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表现的特点。在话剧舞台表演艺术的范畴内,通常我们把角色在舞台上所说的话统一称之为“台词”。
这里需要指出:把生活语言变为舞台语言——人物形象的台词,首先是剧作家的事,属于一度创作的范畴。但是如何把这些平面的、无声的文字语言变为立体的、有声的、能为广大观众听得到的台词,则是我们表演者的任务,即“二度创作”的范畴。
话剧舞台语言——“台词”,即是剧作者精心创作的特定人物——“角色”的舞台语言。角色在舞台上所说的每一句台词,不仅仅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感情的流露,也不仅仅是一般人与人之间自然的感情交流、信息传递,而是按照剧作家的创作意图,通过这些台词,这些人物间的对话,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故事,产生了什么冲突,同時,还要告诉观众:演员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话剧台词是一种放大了的生活语言,独白是潜台词的外化。
追求话剧表演艺术境界,就必须要强调演员表演中的形体和语言,追求话剧表演艺术表现力,以创造具备一定高度的话剧艺术真实的舞台形象。
参考文献:
1.周宁:《试论戏剧话语形态中语词与动作的关系》,《文艺研究》,1997年第6期
2. J·洪泽尔、胡妙胜:《戏剧记号的动态性》,《戏剧艺术》,1991年第1期
(作者单位:大庆话剧团)
责任编辑 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