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花,张立艳,李霞
(1.日照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日照 276800;2.日照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日照 276800)
胫骨平台是指胫骨和股骨下端间的平面,是膝关节的重要负重结构。胫骨平台的结构相对复杂,包括副韧带、胫骨粗隆、交叉韧带等[1]。胫骨平台发生骨折不仅会直接损害胫骨平台本身,还会连带伤害其周边韧带与半月板[2]。伴随社会经济与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较好,但因胫骨平台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常合并复合伤,所以术后护理对于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该文选取该院2020年1—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与CT检查确诊,与胫骨平台骨折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相符。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意识模糊、资料不全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康复组,每组49例。常规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20~52岁,平均(42.23±5.07)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性骨折35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7例,重物砸伤12例,高空坠落9例,摔伤11例。康复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8~52岁,平均(42.21±5.06)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34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8例,重物砸伤10例,高空坠落10例,摔伤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后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肢并制动。(2)严密观察患者临床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足背脉动等。(3)给予患者常规切口护理,避免切口感染。(4)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给予康复组患者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与肢体运动情况,依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并给予患者全程指导。(2)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即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正确评估其心理活动情况;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基础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告知患者当前的治疗进展情况,打消患者的疑虑;告知患者术后及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的作用和重要性[3]。(3)康复护理指导:首先,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运动前,告知患者踝泵运动的重要性、要点和注意事项,并且嘱咐患者坚持运动,以加速患肢血液循环并恢复肌肉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健肢撑在床上,拉住吊环两边,使用手臂和大腿力量将身体支撑向上。其次,患者麻醉药效过后,可指导其行脚趾伸缩、踝泵、股四头肌等的收缩运动,定期为患者按摩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2次/d;术后2周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锻炼与非负重主动训练,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患者的负重重量,直至患者可以完全负重;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训练,将患者双下肢抬高45°,3次/d,15 min/次;术后4周加强膝关节主动锻炼,依患者主观疼痛情况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康复后期行勾脚、绷脚、屈膝等训练,然后逐步过渡至仰卧屈膝、屈髋等训练,3次/d,每个动作40次,连续锻炼6个月。注意严格控制患者的锻炼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避免强度过大而造成肢体负担,反而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嘱患者至少锻炼至切口有骨痂出现时,切忌半途而废,避免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对其行跟踪随访,每周至少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情况,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每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以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参照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伸膝、自行行走、关节活动、稳定性、是否需要协助、膝盖内外翻等情况进行观察后再实施综合评判,满分100分,并计算恢复优良率。评判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评分>80分为优,评分70~79分为良,评分60~69分为可,评分<6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分别于术后第1天与术后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于术后6个月利用该院自制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内容包括自行行走能力、无需旁人协助、生活自理与未出现消极心理四项,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表示为[n(%)],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康复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84%,较常规组的75.51%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且康复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
康复组患者的自行行走能力、无需旁人协助、生活自理与未出现消极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是指发生于胫骨近端与关节面处的骨折,患者常伴膝关节周边组织损伤[4]。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主要采取复位固定法,其临床疗效较好,但由于受到手术操作、患者体质、术后护理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包括力线偏移、复位丢失、负重过度等,致关节周边创伤性炎症,加剧疼痛程度,使患者产生膝关节障碍或骨关节变形等情况,影响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5]。
临床研究显示[6-7],科学的康复锻炼能帮助患者松驰损伤关节处的韧带、肌肉与肌腱等,改善局部塑形,并有效预防组织挛缩。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也是对传统康复护理的延伸,其利用各类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措施,从生理、心理与社会等各方面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服务,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患者重新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并再次参与社会活动[8]。康复护理自患者入院后便开始,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与肢体运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9]。同时,该护理模式非常重视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并给予其康复锻炼指导,使患者能正确面对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患者在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运动前,要告知患者踝泵运动的重要性、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待患者麻醉药效过后,指导其脚趾伸缩、踝泵、股四头肌等的收缩运动,以激活肌肉组织,避免术后肌肉僵硬;踝泵运动还能加快患肢的血液循环,配合肢体按摩,可起到良好的消肿止痛作用,有利于胫骨关节面的重造;术后加强患者被动锻炼与非负重主动训练、膝关节功能主动锻炼以及康复后期勾脚、绷脚、屈膝等训练,以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另外,据临床研究显示[10],康复护理还能减少膝关节粘连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这样不仅能消肿止痛,还能加快胫骨关节面的重新塑造。出院后的随访让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有助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该文选取了98例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并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康复组:91.84%;常规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张西霞[11]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相比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在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更好。康复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此研究结果与杨铱[12]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经康复护理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该文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护理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此外,康复组患者自行行走能力、无需旁人协助、生活自理与未出现消极心理评分分别为(90.19±2.47)分、(89.16±2.47)分、(91.25±2.81)分、(91.28±2.74)分,均高于常规组的(78.61±1.43)分、(77.65±1.72)分、(76.32±1.48)分、(77.15±1.7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尽快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