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悬吊运动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伴恐动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21 05:38伍磊冉华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康复

伍磊,冉华国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骨关节科,重庆 404500)

随着老年人群的比例逐渐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易引发膝关节外翻、屈曲挛缩畸形及膝关节炎等疾病,需要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3]。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关节肿胀,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和出血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4]。此外,部分患者在术后由于担心运动训练会导致病情或疼痛加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恐动心理,无法进行持续且有效的主动运动,不利于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5]。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CPM)训练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但CPM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作用具有较大的争议性,对术后伴恐动心理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也不明确[6]。悬吊运动作为一种主动功能锻炼方法,在各类骨科疾病临床康复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治疗效果良好[7],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伴恐动心理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对此,该研究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且术后伴有恐动心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CPM和悬吊运动训练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康复方法,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且术后伴有恐动症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为60~83岁,平均(70.52±8.37)岁;男22例,女2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55~89岁,平均(71.18±10.06)岁;男19例,女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该研究。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该研究实施。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在40~90岁者;(2)经临床诊断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者;(3)术后48 h经恐动症评估量表(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评估为恐动症者;(4)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功能障碍性疾病者;(2)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者;(3)关节置换翻修者;(4)难以配合开展该研究者。

1.3 方法

以恐动-回避模型为指导,在训练前与患者进行全面的交流,明确患者恐动的原因及由此引发的认知和行为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其训练方案,必要时辅以镇痛处理。

常规组患者采用CPM训练。患者在术后第1天使用智能关节康复器[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XY-CPM-ⅡB型,豫食药监械(准)字]进行康复训练,将训练曲度调至10°~40°,根据患者的训练情况,每日逐渐增加角度,每次的角度变化不超过5°。在进行训练时,患者应将训练肢规范摆放在机器上,曲度由0°开始,在机器带动下进行被动训练,尽量达到机器设置的角度以实现训练目的。

研究组患者采用悬吊运动训练。患者在术后第1天进行悬吊康复训练,选择健侧卧位,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使用2条悬吊带将训练肢的腘窝和足踝固定在床架上,令患者的肩峰与股骨大转子和足外踝保持齐平。指导患者将训练肢伸直,以膝盖为原点逐渐进行主动屈腿训练,训练时需注意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曲度,同时避免由于训练过猛而导致的疼痛发生。

两组患者训练治疗时间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回病房即刻、术后3 d以及术后15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出院当天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判定,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3)采用,TSK量表评估患者的恐动程度,TSK评分≥38分为存在恐动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3 d和15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出院当天、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恐动症评分比较

出院当天、出院1、3、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TSK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SK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TSK评分比较[(±s),分]

?

3 讨 论

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会经历一段长时间的锻炼恢复期,要想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疼痛明显改善,除了要有科学的锻炼方法之外,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多数患者由于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通常难以坚持康复锻炼,导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多数患者因害怕运动会造成膝关节再次受损,加重疼痛感受,从而产生恐动心理,严重影响其术后恢复[7-8]。我国目前针对恐动症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关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恐动心理的认识以及克服该心理的方法尚处于摸索阶段。术后功能锻炼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疼痛的重要措施。疼痛程度的改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恐动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加适应康复训练,并且随着疼痛程度减轻,患者更容易接受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训练信心,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运动训练中对患者进行良好的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情况调整训练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并避免由于运动方式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上述均为术后功能锻炼改善患者恐动心理的作用机制。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不同的效果,由此产生的对患者恐动症的改善情况也有所不同。

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了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CPM训练,而研究组患者接受悬吊运动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且患者的恐动心理有了更加显著的改善。以上结果证明,悬吊运动训练有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伴恐动症患者的康复,能减轻其恐动心理和疼痛程度,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膝关节置换术后伴恐动症患者采用悬吊运动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康复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