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肌肉协同收缩率及周围神经的影响

2021-05-21 05:38高雪茹孙海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收缩率偏瘫神经功能

高雪茹,孙海莹

(金乡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济宁 272200)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多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出现破裂或其它情况导致循环血液无法进入脑部,大脑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损伤[1]。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包括大脑动脉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血管破裂等,临床一般表现为头晕、嗜睡、身体偏瘫、意识障碍等,其中又以偏瘫最为常见,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脑卒中偏瘫患者多需进行康复治疗,通过训练提升肌力,改善行走及平衡能力。临床实践表明,低频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探究康复治疗联合低频电刺激的疗效,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分析该法对患者神经功能、肌肉协同收缩率及周围神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43~70岁,平均(52.69±9.43)岁;平均病程(5.17±0.89)周。联合组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42~70岁,平均(51.32±9.75)岁;平均病程(5.02±0.9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的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受试者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线资料完整;意识清醒,可理解运动指令进行运动训练。

1.2.2排除标准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伴有严重病变者;对该次实验药物或方法有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及神经症状体征不稳定;治疗配合度较差者;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该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PT):包括偏瘫上肢及手功能训练、站起训练、站位平衡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偏瘫下肢功能训练、步行能力训练(患腿负重,跨步训练)、单腿站立训练等,1 h/次,2次/d,每周5 d,共训练4周。(2)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根据患者实际功能情况,对其进行进食、梳洗、穿衣等日常生活行为训练,以及套环、拼图等文体娱乐方面的训练,共训练4周。

1.3.2联合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B-SJ1型,苏械注准20142260606)治疗,电极放置于患者患侧上肢前臂伸腕肌肌腹和下肢踝背伸肌肌腹,电刺激频率为25~100 Hz,脉宽200~300μs,强度0~60 mA,每次刺激30 min,每天上、下肢各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t scale,N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总分为4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1.4.2肌肉协同收缩率

分别于治疗前3 d、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测试仪[美国Noraxon公司,MyoTraceTM 400型,国食药监械(进)字2010第2211117号]测量两组患者肱二头肌(主动肌)、肱三头肌(拮抗肌)、腓肠肌(主动肌)、胫骨前肌(拮抗肌)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协同收缩率=拮抗肌iEMG/(主动肌iEMG+拮抗肌iEMG)×100%[3]。

1.4.3正中神经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3 d、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PhilipiU 22彩超仪[美国飞利浦公司,Philip iU22型,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30116号]测量两组患者偏瘫侧正中神经腕横纹处宽度(width,W)、厚度(thickness,T)、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BI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BI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协同收缩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肌肉协同收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协同收缩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协同收缩率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正中神经腕横纹处宽度(W)、厚度(T)、横截面积(C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W、T、CSA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形态学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形态学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 论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悬吊疗法等均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受治疗依从性等影响,单一的康复治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表明,电刺激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故该研究将康复治疗与低频电刺激联合使用,探讨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肌肉协同收缩率及周围神经的影响。

康复治疗中的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建立侧支循环式神经轴突连续,从而增强机体大脑功能代偿[4],在外周刺激感受的反馈下增强脑功能的可塑性[5]。其中的肢体训练不仅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残余功能?的发挥,还可增强其中枢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从而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6]。神经肌肉电刺激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瘫痪的肢体,通过脉冲电流来刺激瘫痪肌肉的神经使肌肉收缩,进而保持与加强患者的肌肉质量、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同时,电刺激所带来的肌肉节律性收缩,还可以大大延缓机体患侧肌肉的萎缩速度,增强患者肌力,促进患处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与神经组织再生[7],从而加快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恢复进程[8]。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NDS、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的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上述结论。以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评估常忽略对周围神经电生理的观察,无法准确获悉神经功能障碍的生理病理变化特征,该研究增加了对患者正中神经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正中神经腕横纹处W、T、C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W、T、CSA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康复治疗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周围神经改善。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周围神经损伤的改善,提高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收缩率偏瘫神经功能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聚丙烯材料收缩率影响因素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