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2021-05-21 05:37于庆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关节

于庆强

(淄博高新田氏骨伤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可将其分为脑出血、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发病原因是脑部循环发生急性障碍导致脑功能全面或局部缺损,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将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致残率极高。临床有相关研究表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2]。该文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经该院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排除标准: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存在严重重要脏器疾病;合并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经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68.46±3.04)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68.02±3.4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与该院签署相关协议。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并对患者采取药物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必要的医疗干预手段。

实验组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疏导:急性脑卒中发病急,且致残率较高,发病后患者可伴随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影响其心理与情绪,因此需要予以基础心理疏导,为后续康复训练奠定基础;医护人员可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讲解康复训练对疾病的影响,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与治愈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医护人员通过交流与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培养患者养成积极、乐观心态面对后续的康复训练。(2)关节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其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如患者不能主动训练,则康复治疗师可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予以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首先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手法尽量柔和、力度适中,先为患者的大关节进行按压,而后转为小关节,30 min/次,1次/d,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3)良肢位摆放: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其选择舒适体位,定时为患者翻身,让患者体验侧卧、仰卧等方式休息,以期获得最佳感受;使用足托板或枕头为患者维持良好的姿势,避免患者足内翻、足下垂、髋关节外旋等,抬高患者足部,避免发生下肢水肿等并发症;康复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练习坐位、站位、行走等动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4)运动疗法诱导性肢体功能锻炼:通过诱导性肢体功能锻炼诱发患者正常肢体运动模式训练,为后续康复训练奠定基础。(5)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基础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锻炼包括进食、洗漱、穿衣、脱衣等基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鼓励患者自己动手,患者家属要减少帮助,但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有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避免发生意外情况。(6)吞咽功能锻炼:患者在进食时选择合适的体位与状态,这有利于患者独立咽下食物,对于卧床患者可以将床头抬高至45°;刚睡醒的患者由于味觉神经比较迟钝,因此不宜立即进食,应该适当予以刺激,并在清醒状态下进食。(7)语言功能锻炼:可通过口腔操、舌运动等方式进行语言康复锻炼,口腔操包括噘嘴、呲牙、鼓腮等,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增强患者面部肌肉的协调性;舌运动则包括舌绕唇、舔上颚等运动,2~3次/d,每次重复5~10组训练。

两组均接受6个月的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及治疗满意度。(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穿衣、如厕、洗澡、行走等日常生活能力,每项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3)治疗满意度:患者根据自身的治疗结果进行满意度评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Barthel指数对比[(±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Barthel指数对比[(±s),分]

?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n(%)]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的急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急性脑卒中患者患病后会陷入意识模糊甚至丧失意识状态,经积极干预后仍易发生偏瘫、失语等症状,其原因在于该病可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从而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赖他人帮助,这不仅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需给予积极的干预,以提升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促使患者自身康复[3]。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功能,增强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与治愈自信心[4]。

在该次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的治疗干预为早期康复治疗。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关节训练、体位护理、早期坐位功能训练、精细活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所有训练内容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开展,通过这一系列的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5]。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不但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为患者后续功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6];关节锻炼主要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的早期被动训练内容,通过关节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体位改变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让患者处于舒适状态下,可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7];坐位功能锻炼能让患者自行坐起,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较大的作用;精细活康复训练则能恢复患者手指的灵活度,便于后续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的开展[8]。

该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arthel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毛媛等[9]的研究结论一致。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骆新宇[1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关节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