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贤
(枣庄市立医院全科医学科,山东枣庄 277100)
脑梗死是指大脑局部出现供血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软化、坏死,使患者表现出偏瘫、偏身障碍、偏盲等,预后较差[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且治疗中需要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加之受到环境变化、饮食、服药、心情烦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肠道功能紊乱,不仅会增加其治疗负担,还会诱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排便中用力过度也会造成其颅内压增大,危及生命,影响临床疗效[2]。因此,脑梗死患者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后应当积极予以纠正。腹部按摩是通过手指直接用力促进肠蠕动而加快排泄的方法。穴位敷贴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对肠道产生直接作用,帮助顺畅气机,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排便[3]。该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158例脑梗死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为对象,分析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对脑梗死肠道功能康复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158例脑梗死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观察组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40.28±4.13)岁;肠道功能紊乱时间11~22 d,平均(18.04±2.63)d。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37例;年龄为21~70岁,平均(41.59±3.97)岁;肠道功能紊乱时间10~23 d,平均(17.65±2.8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排便时间延长,超过2 d排便1次,粪便坚硬干燥,大便艰难,干燥如栗,神倦乏力,少腹部胀急,胃纳减退。
(2)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中肠道功能紊乱诊断标准[5]。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为肠道功能紊乱的脑梗死者;(2)年龄≥18周岁者;(3)肠道功能紊乱病程≥10 d者;(4)无肠道器质性病变者;(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长期服用泻药排便者;(2)合并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3)合并凝血或出血机制异常者;(4)药物过敏史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嘱患者多摄入苹果、香蕉、蔬菜和粗粮等食物,每日饮水量确保为1 500 mL以上。每日服用3次果导片(江苏黄河药业,国药准字H109 10053),3片/次,对于超过48 h不排便者,采取灌肠或开塞露促进排便。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腹部按摩及穴位贴敷,具体方法如下。(1)腹部按摩:责任护士每日为患者进行2次腹部按摩,午餐和晚餐前各按摩1次。按摩前排空小便,取卧位,双腿屈曲,放松全身,然后放松腹部。将高压消毒后的治疗巾铺于腹部,由患者右下腹部开始,沿结肠解剖位置顺时针按摩15次,然后逆时针按摩5次,最后由剑突部直线向下按摩5次。按摩时注意逐渐加压,由轻到重,使腹部下陷3 cm左右,重复上述动作,每次按摩15 min。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穴位敷贴:方含芒硝、大黄、冰片,各药物碾成粉末,加蜂蜜调至稠糊状,将拇指大小药物置于5 cm×5 cm的贴片中心,分别贴于患者两侧天枢穴及神厥穴,每日1贴,每贴使用7 h。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积分:①排便困难:无-0分;偶尔-1分;有时-2分;经常-3分。②粪便性状:表面光滑且柔软,呈软团状或腊肠样,为水样便或糊状便-0分;表面有裂缝的腊肠样便-1分;硬结状腊肠样-2分;坚果状硬球-3分。③排便时间:10 min以内-0分;11~15 min-1分;16~25 min-2分;25 min以上-3分。④下坠/不尽/胀感:无-0分;偶尔-1分;有时-2分;经常-3分。⑤腹胀:无-0分;偶尔-1分;有时-2分;经常-3分。
(2)排便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周排便次数、排便间隔时间和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
(3)肠道功能康复效果:①大便恢复正常为痊愈;②大便恢复病前水平,便质、排便间隔时间接近正常为显效;③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d或便质改善为有效;④各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持续肠道功能紊乱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腹胀积分及总积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images/BZ_43_979_1147_979_1149.png
干预前,两组的周排便次数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周排便次数均较干预前增多,排便间隔时间均较干预前缩短,且观察组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排便情况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排便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7%和79.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的疗效比较[n(%)]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因脑部缺血、缺氧对中枢神经功能产生影响,机体对内容物填充的感觉减退,且患者发病后通常需要卧床休养,且存在一定的身体活动障碍,机体运动量明显减少,胃肠蠕动缓慢,加之饮食中纤维素摄入量不足,食用一些流动食物导致胃动力不足,极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6]。中医认为肠道功能紊乱多因气虚、血虚、阴虚等而致大肠传导无力,造成便下无力,治疗应以行气通腑、润泽肠道、活血化瘀为主[7]。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腹胀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周排便次数均较干预前增多,排便间隔时间均较干预前缩短,且观察组周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经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干预后的肠道功能明显好转,其中腹部按摩依靠手掌的直接作用力使胃肠管腔内发生形态变化运动,促进了胃肠蠕动,且通过经络和神经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了胃肠道消化功能和蠕动功能,获得了通畅气机的效果。按摩中的顺时针按摩与肠道生理走势吻合,促进了肠道血液循环,增加了肠黏膜神经营养,进而加快了胃肠蠕动,促进了排便[8]。同时联合使用穴位敷贴,选择两侧天枢穴和神厥穴,此穴位连接机体五脏六腑及上下内外诸经,可理气滞,调肠腑[9]。同时,贴敷能够帮助药物快速吸收和渗透进入血液循环,且作用温和,有效促进了肠胃蠕动,刺激了胃肠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了排便[10]。因此,在腹部按摩联合穴位贴敷的双重作用下,患者胃肠蠕动能力明显改善,促进了排便,改善了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同时这两种干预方式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具有较佳的临床推广性。
综上所述,脑梗死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使用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干预,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有效改善肠道功能紊乱情况,缩短排便间隔时间,增加周排便次数,疗效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