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21-05-21 05:37余明亮张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夹脊电针腰椎间盘

余明亮,张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 4000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坐骨神经痛、腰痛、下肢麻木等为主要表现,其发生与腰椎间盘纤维环退行性改变有关,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当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有两种方法比较常见,分别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疗法、牵引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具有副作用小、有效、安全等优点。而神经根受压表现较重,保守治疗无效者,多进行手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发生腰痛的内因主要为肾虚,风寒湿热则为外因,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疾病。电针夹脊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疼痛。该文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康复训练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该次实验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且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自愿加入。排除标准:患重症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中途退出或拒绝加入该次实验。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病程6~28个月,平均(16.7±8.1)月;年龄34~69岁,平均(50.6±11.4)岁;女21例、男35例。观察组:病程7~30个月,平均(16.8±8.2)月;年龄35~70岁,平均(50.7±11.5)岁;女23例、男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单桥运动: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在身体两侧放置双手,在40 cm高平板上放置一侧腿,然后将另一侧腿抬起,15 s/次,反复进行10次练习后,再训练另一侧腿。(2)双桥运动:保持卧位,身体双侧放置双手,屈曲双腿,挺腰抬臀,根据腰背肌力情况,逐渐将训练难度增加,如双手抱头卧位,15 s/次,反复进行10次训练。(3)反桥运动:在瑞士球上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在地面上平放双足,与肩同宽,屈曲膝关节90°并维持1 min,重复进行10次训练,同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选择背部和足部为支撑点,屈曲双膝,使骨盆抬起,将双手压于臀下,将双下肢抬起,然后取站位,在椅背上放置下肢,躯干前倾压向下肢,交替双腿进行,8~10 s/组,每天30组。(4)伸直单腿反桥运动:即在反桥运动的基础上,将一侧膝关节伸直,保持10 s后,练习另一侧下肢,重复进行10次。康复训练共持续4周。

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选择突出部位的双侧夹脊穴,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配伍承扶、环跳、秩边、大肠俞、肾俞、委中及阳陵泉等穴,选择0.3×40 mm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对双侧夹脊穴进行深刺,直到椎板,以触电感传向下肢为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各配穴的刺入深度,采用平补平泻法。各穴得气后,将针灸针与电针仪(佛山市链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805-D型,粤械注准20142260590)相连,设定交替密度为2~80 Hz,通电量以患者感觉麻木酸胀且可以耐受为宜,30 min/次,1次/d,1周5次,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运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患者的腰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29分,其中临床症状9分,日常生活14分,主观症状6分,得分与腰部功能成正比关系。(2)运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的社会活动和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转移、社交、站、坐、睡眠、提物以及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内容,每项0~5分,得分与社会活动和功能呈反比关系。(3)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感越强[2]。(4)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度与后伸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JOA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痊愈:症状消失,且JOA改善率≥75%;显效:JOA改善率为50%~74%;有效:JOA改善率为25%~49%;无效:JOA改善率≤24%。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18例痊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9例痊愈、11例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9,P=0.010)。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分]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分]

?

2.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前屈度及后伸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度、后伸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腰椎活动度[(±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腰椎活动度[(±s),°]

?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好发于青壮年。该病病因为腰椎间盘退变,使周围韧带松弛度降低,增加腰椎不稳定性,并且长时间病变使椎间盘一侧突出,对神经产生压迫,影响患者腰功能,甚至会使其丧失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大的危害性[3]。目前,药物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疗法,包括激素类、非甾体抗炎类等,虽然能够减轻患者症状,但是长时间服用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并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降低患者耐受性。康复训练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使腰椎保持稳定,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神经功能[4]。然而,单一康复训练的周期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无法获得满意效果。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区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循行线路相吻合,而夹脊穴位于膀胱经和督脉之间,是调控两经的重要枢纽。在该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取穴,其中肾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能够使肾脏之热外散;而委中穴可以活血散瘀、舒筋活络,上述两穴相配,具有活络通经、温经散寒的功效。大肠俞穴可以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秩边穴具有强健腰膝、疏经活络的功效;阳陵泉可以壮筋、舒筋,上述三穴合用,对腰腿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环跳穴作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交汇穴,具有强健腰膝、益气壮阳、健脾益气的功效;承扶穴可以舒筋活络、通便消痔,与委中穴相配,能够对腰骶疼痛进行治疗,并且与上述诸穴合用,具有祛寒除痹、舒筋利骨的功效[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电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椎间盘的营养供给,使细胞处于修复状态,有助于炎症因子吸收,松解损伤组织粘连部位,恢复腰部功能;此外,电针还能增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释放量,给予脊髓运动神经元和大脑营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8]。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夹脊电针腰椎间盘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