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①

2021-05-21 06:54:04帅钰李文静帅传敏
南方人口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移民家庭

帅钰 李文静 帅传敏

(1.汉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汉江师范学院 山地经济(区域)研究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3.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

1 引言

消除饥饿和贫困是实现世界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三峡库区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26 个县(区),横跨我国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该区域的不自愿移民成为三峡工程带来的最大的社会影响之一[1]。诸多移民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容易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困境。因此,如何实现三峡库区移民的脱贫致富,成为“后扶贫时代”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峡库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该区域扶贫压力在减轻的同时,大多数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以超速的生态破坏为代价[2]。因此,如何平衡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帅传敏等通过构建三峡库区生态减贫的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型,认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减轻的协调发展方案减贫效果最佳[3]。李楠等从主观经济状况感知和客观经济现状两个角度剖析三峡库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行为特征,认为经济状况较好和较差的库区居民在经过多轮扶贫后均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而绝对贫困对库区居民环保行为的负面影响更大[4]。

家庭收入增长和政策补偿缓解了三峡库区移民的显性贫困,但非自愿迁移导致的能力受损使得隐性贫困仍较严重[5]。已有研究表明,患病、劳动能力弱和失地是三峡库区移民致贫的三大主因,而人力资本对库区移民的生计状况影响最大[6]。向德平认为生计资源、可行能力与生计结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公共产品供给与资源禀赋、可行能力、减贫效应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可行能力与生计方式相互作用,是消除贫困的必要路径[7]。黄晓野等认为贫困发生概率与贫困人口教育水平、脱贫能力和意识等个人特征关系显著,同时与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来源、社会组织、交通等家庭和社会特征有关[8]。李仙娥等认为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科学素质低,文化教育落后,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优秀人才外流,劳动匮乏,人口身体健康素质差等,因此应从加强人力资本投入机制构建生态减贫的长效机制[9]。

贫困户帮扶需求类型多样化,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及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贫困户最迫切的需求[10]。庄天慧等认为,人力资本开发中的科技扶贫是西南民族地区农户的首要扶贫需求,其次是基础设施中的饮水设施需求、教育医疗住房和相关社会保障需求[11]。郑涛认为我国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包括经济利益诉求、政治利益诉求、教育文化利益诉求及身份认同利益诉求,而权利贫困是我国失地农民利益诉求产生的根源,将虚置的公民权利回归于公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12]。针对如何满足贫困人口帮扶需求,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已有研究相继从技能培训[13-14]、小额贷款[15]以及现金转移支付计划[16]等方面提供了现实证据。

2020 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新时代中国扶贫战略已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变为解决相对贫困,贫困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不仅要告别绝对贫困,更要防止返贫,实现可持续脱贫致富。因此,深入挖掘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针对不同的致富诉求类型精准施策,不仅有助于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也有助于促进移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致富诉求的分析而言,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变量范畴,直接设计无差异的结构化问卷对公众进行大样本量化研究可能存在关键信息遗漏。鉴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移民进行深度访谈,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开展探索式研究,自下而上的分析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层Logistic 模型对三峡库区移民致富诉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扶贫时代”三峡库区脱贫致富策略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2 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 年7-8 月在三峡库区开展的关于“三峡库区移民致贫与减贫研究”的实地访谈资料和调查问卷。实地访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30 名移民作为受访对象,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访谈资料。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采集样本,涵盖湖北和重庆两个省(市),包括秭归县、夷陵区、万州区、开县4个县(区)。课题组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农户实地调查,收回问卷798 份。问卷回收后,课题组成员对全部问卷资料进行审核,对于有关键遗漏项及有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予以剔除,实际纳入分析的样本量为796 份,问卷有效率为99.75%。

2.2 研究方法

2.2.1 扎根理论

移民个体致富诉求多种多样,传统的文献归纳等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难以较为精准的获取移民的致富诉求信息。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的方式,被运用于探索尚未成熟的变量范畴、测量量表和理论假设[17]。该方法的核心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构建理论,研究者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经过自下而上的分析构建出系统的理论。鉴于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这一探索性的质性研究技术,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挖掘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

2.2.2 多层 Logistic 回归模型

考虑到移民致富诉求变量为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选择离散模型中的Logistic 模型分析移民致富诉求的影响因素。该估计方法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由于该方法不要求样本呈正态分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因变量为定性数据的实证分析中,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具体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此外,考虑到本文分析的自变量中既涉及个体层面的家庭特征、认知特征变量,又涉及社区层面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变量,因此选用多层Logistic 回归模型对三峡库区移民致富诉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 三峡库区移民致富诉求的识别分析

本文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访谈资料,随机选择了30 名三峡库区移民作为受访对象,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对移民的致富诉求进行识别分析。

3.1 开放式编码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本文从搜集到的三峡库区新闻资料和受访库区移民的原始访谈记录资料中挖掘初始概念,界定概念范畴。为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偏差,本文尽量采用新闻报道和库区移民的初始表达进行访谈资料的记录。开放式编码阶段共获取表征初始概念的原始语句535 条,通过对初始概念进行范畴化并借助Nvivo10.0 软件,筛选出频次在5 次以上的初始概念(部分初始化概念见表1)。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主要通过对范畴之间潜在逻辑关系的梳理,发现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副范畴。本文通过对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进行梳理,对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进行识别分析,编码过程见表2。现有研究通常将贫困人口的致富需求分为科技、教育、医疗等人力资本开发需求,饮水、住房、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医保、低保、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需求,以及增收产业、资金帮扶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主轴编码过程的分析,归纳出能力再造诉求、公共设施诉求、权益保障诉求和生态致富诉求等四类移民致富诉求。

表1 开放式编码过程

3.2.1 能力再造诉求

杨云彦等在研究南水北调库区移民贫困问题时,首次明确提出了“能力再造”这一术语,并建议对处于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库区移民进行“能力再造”[18]。张峻豪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能力再造分为资本积累能力再造、就业能力再造及社会风险应对能力再造三种类型[19]。本文分别选取信息扶持、能力建设、资金扶持、贷款渠道和产业扶持五种致富诉求共同表征移民在能力再造方面的诉求。

3.2.2 权益保障诉求

杨涛等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我国失地移民的权益问题进行分析,将失地移民陷入贫困的原因归结于其可行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经济参与能力短缺、社会机会不足、利益表达能力欠缺三个方面[20]。本文分别选取利益共享、话语权、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政策支持五种致富诉求共同表征移民在权益保障方面的诉求。

3.2.3 生态致富诉求

刘慧等认为生态扶贫的内涵就是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进行,生态恢复与脱贫致富相互协调,即结合生态综合治理和保育项目,挖掘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性就业岗位,为当地贫困劳动力提供生态就业机会,提高其收入水平[21]。本文分别选取环境改善、灾害防范、灾害修复、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五种致富诉求共同表征移民在生态致富方面的诉求。

3.2.4 公共设施诉求

公共设施是指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民生,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发展。本文分别选取文教水平、医疗水平、基础设施和文娱活动四种致富诉求共同表征移民在公共设施方面的诉求。

3.3 统计分析

本文对796 户移民致富诉求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移民的权益保障诉求最为强烈(占比86.56%),其次为能力再造诉求(占比72.86%)、公共设施诉求( 占比60.55%)和生态致富诉求(占比37.06%)(见表3)。从移民自身的角度来看,移民的致富诉求更多的关注于移民内部条件的改善,包括自身利益的维护和能力的提升;其次是移民外部环境的改善,包括社会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表2 三峡库区移民的主要致富诉求

表3 三峡库区移民致富诉求的统计分析

4 三峡库区移民致富诉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选取

4.1.1 因变量

基于上文的扎根理论分析,本文将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分为四类:权益保障诉求(y1)、能力再造诉求(y2)、公共设施诉求(y3)和生态致富诉求(y4),并将这四类致富诉求作为因变量,无相应诉求的赋值为0,有相应诉求的赋值为1。

4.1.2 自变量

现实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他们通常拥有有限的知识和能力且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因此难以做出最优解,而只能选择最满意解[22]。江涛等对有限理性下的纯个体决策进行分析,将有限理性决策的影响因素分为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认知因素包括个人的智力水平、认识水平、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23]。三峡库区移民是在其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做出的致富诉求选择,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本文在有限理性模型的基础上,既选取个体层面的家庭特征和认知特征变量,又选取社区层面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变量,进而对移民致富诉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家庭特征和认知特征决定了移民的判断力和决策水平,是影响移民致富诉求选择的内部因素,本文将移民的家庭特征和认知特征归为认知因素。家庭特征方面,本文选取家庭负担人口占比(x1)、家庭人均纯收入(x2)和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x3)三个指标共同反映移民家庭经济水平和人口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认知特征方面,本文选择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x4)和对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程度(x5)两个指标表征移民在乐观、自信和希望等方面的心理资本水平。此外,移民致富诉求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将其归为环境因素。生态环境方面,本文选取耕地条件(x6)和水土流失状况(x7)两个指标反映移民家庭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受生态环境影响的情况;社会环境方面,本文选取移民支持政策的完善程度(x8)、村干部保护生态的模范带头作用(x9)、村务公开程度(x10)、民主决策参与的难易程度(x11)、交通便利程度(x12)、中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x13)和饮用水来源(x14)等七个指标共同表征移民家庭所面临的基层民主状况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外部环境。

变量的具体解释说明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分别见表4 和表5。

4.2 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多层Logistic 回归模型,从移民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入手,对三峡库区移民致富诉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为了确保模型的可靠性,本文首先利用Pearson 相关系数对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低于存在共线性的门槛值0.7[24],因此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比较可靠,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在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时,本

文对四类致富诉求均分别构建两个模型,一个为考虑移民个体层面变量的模型,另一个为加入社区层面变量的模型。模型估计的具体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在每类致富诉求下的两个模型中,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个体层面变量大致相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同时考虑个体和社区两个层面的模型。

表4 变量解释与说明

表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权益保障诉求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负担人口占比(β=1.029,p<0.05)对移民的权益保障诉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作用最大。家庭负担人口占比越高,意味着移民家庭的患病和上学人数比重越大,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移民在加强社会保障、扶助弱势群体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的诉求也越强烈。家庭人均纯收入(β=-0.466,p<0.01)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程度(β=-0.441,p<0.01)均对移民的权益保障诉求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移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是其心理资本水平的体现,失地、疾病和地质灾害等事件的发生使得移民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不足,心理资本存量较低,更倾向于由国家进行兜底保障。

能力再造诉求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负担人口占比(β=-1.251,p<0.01)对移民的能力再造诉求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影响作用最大。移民家庭的负担人口占比越低,劳动力占比越高,移民劳动力在生产技能培训、信贷资金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β=0.064,p<0.05)对移民的能力再造诉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移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高,认知能力强,更倾向于在内部通过技能培训增加自身人力资本存量,在外部获得政府信息支持、资金支持和产业支持,把握致富机会。

公共设施诉求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负担人口占比(β=0.880,p<0.01)对移民的公共设施诉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作用最大。家庭负担人口占比越高,即移民家庭患病和上学人数所占比重越大,对提升当地医疗和教育水平的需求越强烈。交通便利程度(β=-0.300,p<0.05)、中小学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β=-0.400,p<0.01)以及饮用水来源(β=-0.147,p<0.01)均对移民的公共设施诉求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离不开道路、饮用水、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教育更是提高下一代素质的重要途径,当这些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促使移民做出对公共设施诉求的选择。

表6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生态致富诉求的回归结果显示:耕地条件(β=0.489,p<0.01)和村干部保护生态的带头作用(β=0.234,p<0.05)对移民的生态致富诉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树立村干部的生态环保榜样,有利于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调动移民参与库区环境综合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状况(β=-0.264,p<0.01)对移民的生态致富诉求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水土流失状况与移民的土地禀赋和生存安全息息相关,严重的水土流失会蚕食农田、削减地力,威胁移民生存,加深移民贫困,削弱移民对生态致富的信心。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三峡库区30 户移民的深度访谈资料和796 户移民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多层Logistic 回归模型对移民的致富诉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三峡库区移民的致富诉求主要表现为能力再造诉求、权益保障诉求、生态致富诉求和公共设施诉求。其中,权益保障诉求反映了三峡库区移民在扶助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增强话语权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的要求,是移民最强烈、最迫切的致富诉求。

(2)三峡库区移民的权益保障诉求主要受家庭负担人口占比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对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程度等因素的负向影响。

(3)家庭负担人口占比对三峡库区移民的权益保障诉求、能力再造诉求和公共设施诉求的影响最大,耕地条件对三峡库区移民生态致富诉求的影响最大。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移民的切身利益。三峡库区移民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才匮乏和经济基础薄弱等诸多不利因素,土地面积减少、丧失原有职业、边缘化等风险也使得部分移民容易从经济发展中掉队,从而陷入贫困状态。有关部门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精准掌握移民群体的致富需求,建立移民需求响应机制,围绕移民不同需求精准施策;进一步完善帮扶移民脱贫致富的政策,提供移民迫切需要的政府补贴和信贷支持;加大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力度,提升移民家庭抗风险能力。

(2)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升移民的就业能力。人力资本开发是加快三峡库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三峡库区移民脱贫致富问题最彻底、最有效的途径。有关部门首先应加大公共资源倾斜力度,提高科技教育服务投入的比重,深入了解移民最迫切的职业技能需求,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充分利用乡村资源,走绿色发展之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为移民提供返乡就业机会;最后,加强人才引进,建设新型农民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三峡库区发展软实力。

(3)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移民的生活质量。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道路、饮用水和排洪沟等密切关系移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和医疗卫生条件,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积极保护和改善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和响应措施,及时开展灾后修复和心理援助工作;重视移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移民业余生活,增强移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移民家庭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签证移民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3:53
Immigration移民
留学(2015年12期)2015-12-19 06:18:40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