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宿迁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1-05-21 04:14:00谷新军
初中生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墨兰老先生题目

文 谷新军

真题回放

世界你我他,路旁虫鸟花,案头诗书画……生活中,万事万物大多普通。

普通,意味着平常、平凡;平凡,有时又会绽放出不平常的色彩,迸发出不平凡的力量。

请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和感受,可以发表议论和看法。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在写作此类作文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题材料。

同学们应全面把握材料,认真理解文题中的每一字句。“生活中,万事万物大多普通”,是本题的一个关键句,所谓的“万事万物”,题目中的前一句话已对此进行列举:“世界你我他”,说的是人;“路旁虫鸟花”,说的是大自然;“案头诗书画”,说的是艺术。当然,“万事万物”不止于此三点,但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生活中”这一限定词,所写内容应与生活有关。

“普通,意味着平常、平凡”,我们可以将“平常、平凡”理解为外形的平常、身份的平凡等;同学们更要注意后一句话,“平凡,有时又会绽放出不平常的色彩,迸发出不平凡的力量”,我们可将此处的“不平凡”理解为行为的不平凡、精神的不平凡、人生境界的不平凡等。所以在写作时,我们既要涉及“平凡”,也绝不能忽视“不平凡”,两者均要在文中体现,也要在逻辑上互相支撑。

2.确定立意走向。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往往直接决定文章的好坏。在立意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文章的立意应来自材料,不能脱离文题。其二,立意必须明确。在本题中,考生一般能够确定“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中心,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不平凡”上,却不知道“不平凡”与“平凡”的内在联系及其具体内涵,文章的落脚点就不稳定。若能厘清“不平凡”与“平凡”间的逻辑关联,文章立意就会清晰而鲜明。其三,立意应有创新。这要求考生摆脱思维定式,写一般考生想不到的题目。比如,“佳作赏析”《哑语》中,小作者刻画了一位出生卑微的乡村边缘人二哑子,她在关键时刻跳入水中救下戏弄她的小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二哑子的宽厚善良,体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人性光芒”。

3.关注题目设定。

本题要求“自拟题目”,而不少同学容易忽视题目的重要性。题目是否合理、是否吸引读者很重要。好的题目能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且蕴含作者的某种情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修车的“王羲之”》这个题目,“王羲之”是书法名家,这里暗指主人公的书法才能,但是他的身份是“修车”的,这就勾起了身份的“平凡”和能力的“不平凡”之间的关联。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概括了文章内容,表现了文章主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

迷津指点

1.通读文题,把握材料。

审题的本质就是准确审读导语,正确把握行文方向。“普通而不平凡”是本题的关键所在,有些考生只写了“不平凡”,而未提及“普通”,这就导致了文章的偏题。

在把握文题之后,我们还要生疑、发问、扩展。如写清“普通”的是什么,“不平凡”的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何种关联,又有哪些特殊的含义。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题,就可以轻松抓住写作的重点,这样写作方向就明确了。

2.精心选材,确定立意。

生活是丰富的,但是许多同学会将目光聚焦在惯常的几个题材上。尽管这些题材契合题意,但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此题中,我们的描述对象可以是人,写人物外貌、身份、职业的平凡,但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不平凡的追求与品质等;也可以是物,写出它们普通的外形状态,但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不凡的光彩。这些均能体现精巧的构思,并体现主旨立意。在所有的候选素材中,同学们要尽量选择别人不会选的素材,给读者以新鲜感。

3.注意章法,合理布局。

写文章时,合理的布局十分必要。写开头和结尾时,应首尾呼应,适当点题。写主体部分时,应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得当。有些同学试图在形式上求新,却忽略了内容与整体效果。比如,有的文章以小标题形式排列内容,但小标题并不吸引人,文章内容也较为零碎,缺乏逻辑关联,这样一来就因小失大了。

佳作赏析

哑语

文 宿迁一考生

雨后初霁,日光带着夏日的张扬泻入天地。空气里满是泥土混杂草木的气息。望向那扇木门上锈蚀的锁,我的思绪如蹁跹的蝶,飞往了窗前。

她很平凡,亦不凡。她老了。昏花的眼睛看不清花和树,耳朵听不清鸟啼,嘴巴说不出哪怕一句话……

环境描写,语言优美。思绪如蝶,引起下文。

交代人物的形象特点,也呼应了题目。

红砖黛瓦,我家旁边就是她家。早就知道她了,很怪的一个人。她每天都很闲,只是东溜溜西串串,无所事事。没人陪她,有个阿姊,在一次洪水中淹死了。往后嘛,她便哑了,所以人们叫她“二哑子”。

因她很怪,我有些怵她,从不敢离她太近,怕染上什么邪气,只是每天看她在河边摘些果儿喂鸡鸭。那天我也在河边闹腾,远远瞥见她坐在一桩枯木上,头歪向一边,不知道在干什么。她耳朵虽不灵便,倒也能听辨些事物。而那时她双手拄着杖,咿咿呀呀说着些没人能听得懂的哑语。

“怪”“闲”“没人陪”,表现了她命运的凄惨。

天色渐晚,不知不觉已入黄昏。我转身,准备回家,蓦地,身后一声落水的声音。原来她把一块石头踢进了水中,溅起了水花。大夏天,她却穿着棉衣,满身是汗。对岸两个孩子笑她,向她扔土块。她艰难地寻找着声音的来源,却也不恼,复又坐下。一个孩子扔了个小水漂,却不想连鞋子一同扔了去。那孩子,伸着个竹竿,奋力去够。我不想磨时间了,向家走去,“扑腾”一声,又是二哑子吧。此时,响起了孩子的尖叫。

“二哑子”的“怪”、孩子的调皮,在小作者的笔下徐徐展开。孩子的“尖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二哑子”跳水救人做铺垫。

我一看,原来是那够鞋的孩子落水了。夏天水深,又急。那孩子被水冲着向东去。我急忙准备回家找大人,又听见一声落水响。我讶然,却是二哑子。她脱了棉衣,跳入了水中,双手努力托着那孩子。水流从她的白发中穿过,又无情地流走。她咬着牙,托着那孩子向岸边游去。小孩子上来了,二哑子却沉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几个大人才匆匆跑来救人。

“脱”“跳”“努力托着”生动地写出了“二哑子”救人的过程,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可敬。

二哑子整个肚子鼓鼓囊囊的。有个大人上前摸了下脉搏:“活不成了,赶明儿埋了吧……”那个孩子哭了起来:“救她嘛……救她……”她的生命到了尽头。

现在,无意中看到红墙那边,我好像还能听到二哑子含混不清的哑语。在那哑语中,我似乎懂得了:平凡不过的生命,也终究能燃放不凡的烟火。

结局悲惨,让人唏嘘。“二哑子”因救人而死,平凡的生命透出人性的光辉。

呼应题目,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也表达了“我”对“二哑子”的怀念和敬重。

综合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小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乡村“怪人”:二哑子。她耳朵、眼睛、嘴巴都不灵,夏天穿着厚棉袄,并且身世悲惨,可以说是平凡甚至卑微的一个生命。这样的边缘人在每一个地方似乎都有,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电影《Hello,树先生》中的“树先生”。“二哑子”虽命运悲惨,却天性宽容善良,面对小孩子的捉弄,她并没有恼怒。在捉弄自己的小孩落水后,她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救人,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跳,小人物的人性光辉显现,让读者在心酸之余,又生出深深的敬重之情。

小作者文笔老到,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完整,过渡自然,立意深刻。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雨中老柏

文 宿迁一考生

盛夏,燥热难安。不时降临的暴雨,使人难以宁神。

环境描写,渲染了燥热不安的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天边没什么光亮。我觉得压抑,便趁着雨停出门散心。

半途,狂风骤雨。

我没带雨具,只好奔入路边的亭下避雨,碎发尽湿,十分狼狈。平定喘息,我抬头四顾。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绿化区,而我的面前,是一株同样再寻常不过的老柏。

自然引出下文对“老柏”的描写。

我细端详,发现这老柏比旁边的树更加平凡朴实。它既没有桃红柳绿的光彩照人,也没有栀子桂槐的花香迷人。可是,这朴实中,我又隐隐觉察出它的不凡。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老柏的“平凡”。

这是一株左扭柏,即树纹一律向左,且那纹路粗得惊人,丝毫没有桃李的半分娇态。怪不得只生长在路边绿化带里,我想。

树的表面高低起伏,正如沟壑纵横,又像古人的笔画,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即将喷薄而出。整棵树像一条从远古走来的巨龙,睥睨众生。

此段突出老柏外形的粗犷、遒劲,富有想象。

雨仍骤,老柏浑身上下已是湿透。这时,我看到那柏的顶上还有一枝新叶,正被风雨冲击得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挺立。这是风雨里摇曳着的一抹翠绿,仿佛给人带来生机与希冀。

我向下看去,树的根部如盘虬卧龙,斗折蛇行。原来树的近旁都是坚硬致密的石板,这柏竟从石板下破土而出!树根也如树纹一般粗糙坚硬,看上去像老人的手和脸,饱经沧桑。

“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挺立”,表现了老柏的坚韧和搏击风雨的勇敢。

本段写老柏的根部,既写外形的遒劲盘曲,也写了它内在勃发的生命力。

我后退几步,看这株柏挺立在雨中,正构成一幅奇绝的画作。它那立风雨而高昂首的傲然,那深扎根而挺其身的功力,那身将衰而长新叶的生机,令人动容。

一株老柏尚能不屈如此,何况人呢?

我立在雨幕前,仿佛看见自己乘着轻舟,携着梦想,吟着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行走风雨间,穿过万重山。

即使生而平凡,也能拥有不凡的灵魂,抵达不凡的远方。

“立风雨”“高昂首”“深扎根”“挺 其 身”“身 将 衰”“长 新叶”这几个三字短语体现了小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写出了老柏强大的生命力。

由树到人,自然过渡。

用苏东坡的经典词句画龙点睛,表现了小作者所追求的风雨之后从容不迫的人生境界,和老柏的精神内核有共通之处。

结尾点明主旨,突出题意,简洁明了。

综合点评

这篇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一棵老柏在暴雨中百折不挠、从容不迫的风度,表达自己“即使生而平凡,也能拥有不凡的灵魂,抵达不凡的远方”的人生追求。文章结构精致,对老柏的描写生动形象,体现了小作者较高的写作水平。

离开说书馆,丝丝感动仍充盈全身。时光流逝,虽无功无名,却绽放出无声的伟大。

简洁明了,呼应题目,引起下文。

平凡中的伟大

文 宿迁一考生

一桌,一扇,一醒木。

老先生是馆里的名嘴,走进发亮的红漆木门,常常人满为患。人们或是追忆上回精彩的故事,或是为下面将发生的事争吵着,有时面红耳赤,可老先生一上台,瞬间安静。

借观众的神态侧面写出说书的精彩。

“啪!”惊堂木响起,人们伸长了脖子。只见老先生口中奔涌出精彩的打斗场面。他一挥手,一扬头,一瞪眼,目光炯炯。我随他一同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观孔明夜撰《出师表》,赏袁绍与曹操纷争……“啪!”惊堂木再次响起,将人们的思绪拉了回来。人们顿感意犹未尽,若有所失。我的童年,似乎也与老先生一同度过。他平凡,却带给我快乐。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说书人技艺的高超。

圈圈年轮,数不尽多少岁月。隐隐花香,醺醉了多少光阴。多年以后,我寻找着童年无瑕的记忆。

再次推开木门,曾经发亮的红漆木门,如今黯淡无光。“吱!”岁月的声音涌入耳中。偌大的馆中十座九虚,显得有些破败不堪,竟有几分“蝉鸣黄叶汉宫秋”之感。

拣好座位,等待老先生的到来。

老先生探出头来,满脸的兴奋悄然化为失落,却仍与几年前一样,一步一踱地走向舞台中央。他那崭新的长袍也变得无光。“啪!”惊堂木响起,只有它还与往年那样干脆。我随他更显苍老的声音一起看项羽自刎乌江,观黛玉葬花园中,赏三国群雄争霸,闻宝马嘶鸣——只是嘶鸣中少了往日的雄壮……

不禁轻叹口气:他真的老了。

以前人满为患,现在十座九虚,前后对比,为“不平凡”埋下伏笔。

邻座感慨道:“前两年有个人要和他做生意,干点大事,可他坚决不肯,平凡了一生,几十年如一日。”

侧面表现老先生对说书这一艺术的坚守,从而更好地表现老先生的不凡。

惊堂木再次响起,余音绕梁。看他那平凡的长袍,平凡的惊堂木,平凡的小桌,平凡的身影……可就是如此平凡的人,守在这小小的、破败的馆中,将这份热情延续下去……

老先生仍一步一踱走下舞台。他突然一个踉跄,我的心中有点悲凉,但霎时又充满敬意。

虽平凡一生,但您将这古老的艺术延续着,编织着。

此时,我深深地向那“平凡”的红漆木门鞠了一躬。

主旨进一步凸显,切合了主题,呼应了题目。

“我”的鞠躬,表达了小作者对老先生品质的敬重,表现了老先生的精神感染并影响了一代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综合点评

“说书”是一种小众艺术。本文通过写说书的老先生坚守着“说书”艺术以表现主题。文章第三、四自然段对观众的神态进行了生动描写,侧面衬托出了说书的精彩。“再次推开木门”,场景不再像以前,“人满为患”变成了“十座九虚”,唯一不变的老先生仍然“一挥手,一扬头,一瞪眼,目光炯炯”。观众变了,馆内环境变了,前后对比鲜明,更能凸显老先生对艺术的坚守以及淡泊名利的不凡品质。

名师下水文

墨兰的倔强

文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姚敏

有段时间,我喜欢上了郑板桥的画,特别是他画的兰花,叶子修长,看起来清雅飘逸。于是,我便想养一盆兰花。

一天,经过花店,我不由折了进去。

我问店主:“有兰花卖吗?”

他指着角落里一盆不起眼的植物说:“喏,那就是。”

我一看,很失望。那株植物根部包裹着黑色的塑料盆,叶子发黑,比板桥画中的兰花叶子要宽,直愣愣地向上,完全没有画中兰花的清雅飘逸。

“这是墨兰,是兰花中普通的一种。它价格比较便宜,只要十几块钱。”店主说。

实在是太普通了!不过“墨兰”这个名字倒是很有书卷气,我还是决定买下它。

我把它栽在一个紫砂花盆里:它不仅叶子粗大直愣,而且稀稀落落,还不对称,毫无美感可言。我决定把它带到办公室养起来,即便被人碰着也不心疼。

就这样,它被我放到了办公室的桌子上。

转眼多年过去,它好像从来都没变过。本来,我还期待它能开花,可它始终是风轻云淡的样子,我便不再对它抱有期待。

去年寒假,因为疫情的缘故,假期延长。回校时,走到楼梯口,远远地,我就从窗口看到了一丛绿——那深邃得有点发黑的绿,那么显眼,简直光彩夺目!

是墨兰!

急切地打开门,办公桌上生机盎然。它稀落的叶子好像变茂盛了。仔细一看,在老叶边上,长出好几片新叶,色泽比老叶浅一点,长度比老叶短一点,同样直直的,好像被无形的力提着,不弯一点腰,不低一点头。再细看,绿丛中竟多了两枝暗紫的茎。茎的顶端长着小小的月牙形的苞芽,是略浅的紫,怯生生的。有的已经绽开了,像孩子裂开的嘴,欢快地笑呢!

墨兰开花了!

我一阵激动。很多年了,在我一直盼着它开花的时候它不开,在我无视它的时候它也不开。可是现在,在一片荒凉里,甚至绝望里,它开花了!

它竟然开花了!

那小小紫色的花,没有月季的明艳,没有玫瑰的娇媚,没有栀子的甜美。可是此刻,放假已经近三个月,在这被寒冷和疫情肆虐过的世界里,在这空荡荡寂静的校园里,在这灰尘遍染的办公室里,我只觉得它盛大而辉煌!

我看着那盆墨兰,那叶舒展有力,那花淳朴灵动。谁说它不美呢?它倔强里的真实、勇敢、顽强的生命力,不正是美的内核吗?我又想到板桥的兰。曾执着于形似的我是多么浅薄。其实,板桥的兰并不是我看到的兰,而我的墨兰也不是板桥的兰。

新题练笔

1.请从以下两则文字中任选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和感受,可以发表议论和看法。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1)山有顶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途中,万物皆有回转。当我们觉得余味苦涩,请你相信,一切终有回甘。

(2)站在山巅与日月星辰对话,潜游水底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语,方知宇宙浩瀚,自然可畏,生命可敬。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________让我感受到了诗意/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诗人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要有丰富的美的知识,敏锐地去发展对美的需要。

猜你喜欢
墨兰老先生题目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中华诗词(2022年10期)2022-07-29 09:16:38
绿洲里的老先生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6
自报家门的省略号
墨兰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幽香暗吐是最美的姿态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2
继续向前跑
快乐语文(2020年2期)2020-03-13 06:52:04
关于题目的要求
郑红雨墨兰作品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