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丛强
【习作要求】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有过什么样的感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习作指南】
本次单元习作要求我们从课本中所给出的十四个情感体验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何写好本次习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思路:
1.选真事,梳理真情。
一切真情皆源于真事。在写作前,依据习作要求,用心选择一件最能打动自己、让自己动情的事情。这是写好本次习作的重要保障。在选择好事情以后,我们还要对事情进行梳理:一是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回忆,让事情完整而细致起来;二是梳理情感,通过回忆,体会情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化的(可以是由弱到强的变化,也可以是不同情感的转变),哪些环节是情感流露的重点部分,哪些细节是情感的直接体现,等等。我们只有理顺了事情的过程,梳理清楚真情的缘起与变化,写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让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以课文《那个星期天》为例。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的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诺言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2.描细节,巧露真情。
只要一个人心中怀有真情,那么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小小的心理变化,甚至是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都是充满感情的。我们只需要抓住这些能够流露出情感的细节,运用蕴含情感的文字进行细腻描写,便可以自然而巧妙地流露出我们的真情,并且能够达到“随文潜入字,抒情细无声”的表达效果。即便我们不用文字直接表明,读者也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我们深深的情感。
以课文《那个星期天》为例。文中“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这处心理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我”在上午即将结束而自己盼望的出行还没有实现时的急切心情。而“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是妈妈未能带男孩儿出去玩,男孩儿眼中的景物描写。作者融情于景,通过“一派荒凉”自然地流露出“我”内心的沮丧和失落。
3.抒胸臆,表白真情。
我们在写作时,除了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把我们深厚的情感无声地表达出来以外,在情感的强烈之处,还可以用文字直接表达出来。这在写作上叫作“直抒胸臆”。这是一种更为直白的抒情方法。不过,为了能够让这种强烈的感情自然流露,我们一定要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在情感的自然表达中,待情感强烈到了不直接表白则不快的情况下直抒胸臆,方能取得浑然天成、自然流露的效果。否则,可能会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
如课文《匆匆》倒数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两句话:“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如果说作者用两个“赤裸裸”和一个“转眼间”所表达的惆怅与不安还有一些含蓄的话,那么最后一问中,一个“为什么偏要”,把那种“不能平的”、不甘心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之情。
总之,要想让真情自然流露,我们就要用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情,对最能表达情感的細节进行具体描写,在情感强烈之处要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