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闻的拍摄技巧探究

2021-05-20 21:02蔡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3期
关键词:摄像机运动

蔡炜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数字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处理技术的流媒体技术、基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计算机动画技术、以及基于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和显示等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而在这些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方式中,视频新闻目前是最受广大受众接受和喜爱的,本文主要分析了视频新闻的拍摄技巧。

【关键】词视频新闻;拍摄技巧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23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脑逐渐取代了报纸、电视,成为人们了解新闻的主要媒介。而移动互联网则开启了移动终端应用的新时代,再一次改变了传统媒体及各新媒体呈现新闻报道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在电脑上阅读新闻的习惯,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媒介。5G时代的到来,传输速率不再成为瓶颈,各移动终端新闻类APP、网站视听类新闻节目已成为目前主流新闻传播方式,作为这些传播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视频新闻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

1. 视频新闻

一般来说,视频新闻是指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以视频为主要形式,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为辅助形式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视频新闻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短时间内完成新闻信息的传递,集视频、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与传统文字、图片类新闻相比,视频新闻更具有冲击力、现场感。

从报道方式来看,视频新闻主要包括:消息类新闻视频、直播类新闻视频、深度专题类视频新闻等。消息类视频新闻多用于突发事件、政策发布、社会民生现象等方面,一般是现场拍摄配合人物访谈。直播类视频新闻多用于重大会议、活动等,一般以前方现场直播配合后方演播室专家解读。深度专题类视频新闻,主要应用于重要主题的专题报道、人物事迹的传记类报道等,一般制作周期较长,呈现形式也是最为复杂。

2. 视频新闻的拍摄要点

2.1拍摄器材的选择

针对不同的报道类型应选择相应的拍摄器材。突发事件的消息类视频新闻,其时效性决定了其拍摄工具的选择更应该考虑便携性和易用性,能够做到随身带随时拍,所以手机及各种运动相机成为首选。社会调查的消息类视频,要保证拍摄的隐蔽性、安全性,应选择便于隐藏的运动相机。重大会议、活动的直播类视频,除了采用专业级、广播级的摄像机拍摄外,还应使用性能可靠的导播台、调音台和网络传输设备及线材,以保证直播的安全、流畅。专题类视频新闻对画面色彩、景深、运镜方式等要求较高,可考虑使用专业微单、电影机及航拍设备。

2.2拍摄器材的使用

2.2.1保持稳定

好的视频新闻镜头拍摄的前提是稳定性。无论何种拍摄器材,拍摄时都需要保持稳定。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使用三脚架固定拍摄器材,或是身体倚靠在墙壁或是其他支撑体,抵消人体对摄像时的不稳定因素。尽量靠近被摄对象,靠得越近相对整体画面越稳定。尽量不要使用数字变焦方式,数字变焦除了扩大不稳定状态还非常影响画质。移动拍摄时尽量使用稳定器。

2.2.2合理用光

要拍摄出好的视频新闻镜头,合理运用光线也很重要。室外拍摄,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凌晨直到深夜的各个时段,晴、雨、雾、雪各种天气条件下的光照强度都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光照强度准确测光,合理调节摄像器材的光圈、快门和ISO从而准确曝光。室内拍摄,根据不同的照明条件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景别或者自行布光。自行布光一般采用三点布光法。

主光:放在摄像机镜头轴线45度位置并处于人物头部以上的位置。它规定了角度与方向,一般聚光灯采用的比较多,决定光影的格调和主要造型。辅助光:放在摄像机镜头轴线45度位置,主光灯的反方向。作用是辅助主光照亮未照亮的区域,调整光比,柔化主光。轮廓光:放在摄像机的反方向,一般把主体的轮廓照亮,使主体和背景分隔开。不同时间段,不同光源下,光的色温是不同的。大中午的日光是白色的,傍晚的日光是暖黄色的,钨丝灯的光线是黄色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视频新闻的拍摄时也要注意色温的平衡问题。一般凌晨傍晚的色温在3300K左右,其余时间除夜间,基本色温在5000K到6000K之间,我们需要根据拍摄地点的光线温度合理设置摄像器材的白平衡,白平衡的调节直接影响色彩的准确性。

2.2.3保证音质

视频新闻拍摄中,我们一般收录人物同期声以营造现场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拍摄时尽量靠近被拍摄主体以获取较为清晰的音质。为防止拍摄过程中产生的杂音被意外收录,拍摄时尽量使用监听设备监听。人物访谈时尽量使用外接话筒,以动圈式心形指向性话筒为宜。对于多人访谈,有条件可以使用调音台。室外录制视频时有条件可以使用挑杆挂麦克风进行有效收音。航拍时可在地面用录音设备收取一些现场声音素材后期制作时配合航拍镜头以增加现场感。

2.3拍摄技巧的运用

固定镜头拍摄是指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机位、镜头、焦距都是固定不变的,被摄对象可以使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人物访谈时的近景,大型活动会议时会场全景、与会者发言时的近景等多采用固定镜头拍摄。运用固定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画面稳定,曝光准确、构图和谐美观。

利用摄像器材在摇、移、推、拉、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就是运动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拍摄增强画面的可看性,在拍摄表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把画面由固定变为活动,运动镜头拍摄可扩展画面视野、突破固定画面边缘的局限。

运动镜头拍摄时要注意运动速度会影响画面节奏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速度效果各不相同。慢速运动拍摄,或表现出肃穆、庄严,适合拍摄宏伟的建筑或是自然风光;或表现出悠然洒脱、闲庭信步,娓娓道来中表达出主题思想,适合跟拍人物的运动或是对话。快速运动适合表现明快、欢乐、兴奋的情绪,也可以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受和爆发感受。运动镜头拍摄时还要注意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的时间,叫做起幅和落幅,起幅和落幅拍摄时更要使镜头尽量保持平稳。起幅是指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落幅则是指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这就要求由移动转为固定画面时首先要准确、不拖泥带水,其次能恰到好处、自然平稳。

掌握好拍摄速度和起落幅之后,就是对摇、移、推、拉、跟、甩等运动形式的应用了。摇:摄像机、微单等设备位置保持不动,镜头左右、上下、斜向移动来拍摄人物或景物。一般在会议、活动直播类视频中左右摇摄台下嘉宾席、观众席,消息类、专题类视频中上下摇摄所采访单位的门头等。摇摄时镜头的摇动速度尽量保持均匀,起幅可稍作停顿,让后缓缓加速至匀速摇动,再缓缓减速至落幅。移:拍摄时镜头方向与摄像机、微单等设备移动方向成直角而被拍摄人物或景物相对固定,景别大致不变。一般在会议、活动直播类视频中移动拍摄台上以作为固定机位的补充或者在消息类、专题类视频中移动拍摄对话中的人物、固定的景物等以避免被拍摄主体长时间不动所带来的停滞感。移动镜头拍摄时还是首先要保持稳定性,除了借助于滑轨、轨道车、稳定器、无人机外,拍摄时所乘坐的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因其良好的避震性也可为拍摄者提供一定的稳定性。

推:拍摄时摄像机、微单等设备向前直线移动或者通过推近镜头焦距而使得拍摄的景别由大景别变为小景别的拍摄方法。会议、活动直播类视频中可以逐渐由会场全景推至台上近景并保持固定镜头,以突出表现重要人物,消息类、专题类视频中从场景全貌推至人物近景或特写逐渐把观众的观察从整体引向局部。推镜头时也要保持匀速,起落幅处稍作停顿,切忌速度时快时慢,起落幅忽起忽落,给观众造成不安感。拉:拍摄时摄像机、微单等设备向后直线移动或者通过拉远镜头焦距而使得拍摄的景别由小景别变为大景别的拍摄方法。其所起作用于拍摄要领与推相反,在此就不做赘述。跟:摄像机、微单等设备拍摄一个运动对象时随其运动速度、方向一致而进行跟随拍摄。会议、活动直播类视频中重要人物上台发言,表演者在舞台上的移动;消息类、专题类视频中人物的行动、车船的移动等都可以采用跟拍的方式。跟拍时尽量使被拍摄主体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随着前后景的不停转换突出运动中的主体。近年来,无人机的普及使得跟拍又多了一种尝试,无人机跟拍可打破原来地面跟拍设备的空间限制,视角更开阔和自由,但应注意周围环境,保障拍摄的安全。甩:以摄像机、微单等设备为中心快速从一个固定的人物或景物摇到另一个固定的人物或景物。甩镜头的节奏是比较快的,可以造成突然的过渡。

2.4景别的运用

景别是指通过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其表现的主体在整个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景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大远景(表现极开阔的空间,群山、海洋、草原等自然景观),远景(表现较开阔的空间,城市规模、田园风光等),全景(表现主体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

中景(主体的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表现环境气氛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近景(主体的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上,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特写(表现主体的细部特征,放大人物的表情),大特写(用全部画面表现人或物的局部细节)。

不一样的景别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空间感,在视频新闻拍摄中不同的景别组合带来不同的效果。直播类视频中,航拍大远景及远景交代活动、会议所处的城市风貌,全景拍摄表现会场的全貌,中景拍摄表现台上发言者与台下观众之间的关系,近景拍摄表现与会者神态和情绪,特写进一步刻画与会者的表情、神态。消息类、专题类视频中,在大景别呈现的宽广感、开阔感与小景别呈现的压迫感、紧张感之间的不断切换,使观众始终跟着视频的节奏,不断地被吸引,提高阅读的兴趣。

3. 结语

我国的视频新闻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业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確的新闻价值观,不断创新优化视频新闻的制作技巧,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视频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秦霄.新闻演播室的布光技巧与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02):135-136.

[2]任保军.浅谈新闻中的拍摄技巧[J].魅力中国,2018(04):273

猜你喜欢
摄像机运动
用迷你摄像机代替眼球
不正经运动范
影像创新:新型摄像机和成像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高清新阵营
看透佳能心FS11摄像机构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