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增长

2021-05-20 07:16:22伊志慧王依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营商旅游发展

伊志慧 王依军

当前,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区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生产需求持续回暖,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今后一段时间,我区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在个别地区偶发的风险仍然存在,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存在,发展依然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推动我区经济加快稳定恢复,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大“六稳”“六保”落实力度,聚焦问题精准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聚焦内需恢复缓慢问题,充分挖掘潜力

当前,全区需求端恢复速度明显弱于供给端,消费总体弱于投资,投资下滑、消费低迷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稳定恢复的重大制约。因此,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抓住党中央实施扩大内需重大战略机遇,发挥优势、激发潜力,更好融入国内大市场,为自治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探索有效路径。

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全区投资降幅明显收窄,部分盟市已经实现了由负转正,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开而不工”现象依然存在,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发挥不明显。今后,要全力推动有条件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形成更多实物量。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在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建设,不能盲目赶进度。投资方向要在传统“铁公机”的基础上,向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围绕“两新一大”、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挖掘更多新的有效投资增长点。要努力把质量高、效益好、能落地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和“十四五”规划中,争取支持,强力推进。

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疫情期间,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界限,支撑起新型消费的逆势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这些新型消费不仅涉及工业品、农业品,还涉及医疗、教育、旅游、健身等广泛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像智慧旅游、生鲜电子商务等都在加速崛起,为内蒙古更好融入国内大市场创造了条件。要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短板,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新型与传统消费协同共进,努力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特别是要加快推广“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努力使我区的牛羊肉等特色农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更好借助国内大市场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二、聚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保持产业链稳定运行

去年以来,全区服务业总体上恢复速度慢于工业,产业恢复进度不均衡。今后,要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2020年11月20日,由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指导,内蒙古升索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环都绿色发展产业联盟协办的“2020科技创新赋能内蒙古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要稳定和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把稳定和发展制造业作为稳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据测算,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可以想见这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空间。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要全力推动煤炭增产保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直接关系自治区和东三省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充分挖掘煤炭增产增供潜力,切实保障供电、供暖等民生用煤需求。同时,要统筹应对当前挑战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坚持“上大压小、增优汰劣”,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着力提高原料用煤和发电用煤比例,进一步夯实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

要有序推动旅游业复苏。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很不充分,更多停留在“门票经济”层面,停留在粗放发展模式上。国家鼓励降低景点门票,而这项政策在内蒙古推行起来却非常困难。门票降低,景区又缺少其他收入来源,运营维护就会出现问题,造成旅游业一直很难充分发展起来。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时刻牢记“旅游是综合性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冬季旅游,精心谋划高质量旅游项目,全面推进旅游提档升级。要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吃穿住行游购娱“一条龙”配套服务,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和引领旅游新需求。

三、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强化帮扶力度

当前,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仍在延续,许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因订单缺乏、营业额骤减、资金链吃紧等问题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要及时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问题,努力在保住市场主体的基础上,让它们进一步活跃起来,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提供更多活力和动力。

要把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落实到位。减税降费让利是保市场主体的关键性举措,也是当前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支撑。要继续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直接体现到企业账户上。要积极搭建政策咨询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时了解相关扶持政策信息和申报渠道,努力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要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帮扶企业发展,不能光靠政策和资金支持,还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厚植发展“土壤”。当前,我区不少企业对政府失信、承诺不兑现、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反映强烈,营商环境不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沉疴宿疾”。要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视为契机,深入检视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强化整改主体责任,抓好整改任务落实,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工作,聚焦堵点痛点问题,有的放矢推进改革,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微观活力的释放、增长动力的提升。

要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充分运用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加强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条件。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有效金融服务,需要政府在融资担保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推动降低融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四、聚焦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兜牢民生底线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在统筹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1年,国家要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要落实好这项政策,让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

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因疫情影响、政策调整等因素,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规模有所扩大,存在支付风险。要在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统筹层次,合理均衡各地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尽快实现自治区级统收统支。要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责任分担机制,拓宽筹措资金渠道,用好中央调剂资金制度,努力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要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提前采取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及家庭,要按规定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

猜你喜欢
营商旅游发展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8
营商环境软转型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