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东旭
尽管战争上演的是血与火的杀戮,但“骑士精神”好似茫茫黑夜里的一抹火光,仍顽强地闪烁着。对有些人来说,遵循“骑士精神”不是为了敌人,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人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个不成文的国际惯例:空战中,不射杀跳伞逃生的敌军飞行员。因为当时的空战主要在英国和德国之间进行,而两国的飞行员大多是贵族出身,作战时很有骑士风范,空中相遇时往往连脏话都不骂,更别说射击逃生者了。
所以,当1918年4月德国王牌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被意外射杀后,英国人为这名德国飞行员举行了隆重的葬礼:6名协约国上尉恭恭敬敬地抬着棺木,在神父的引导下放入墓穴,两旁士兵朝天鸣枪以示敬意。最后,一位协约国飞行员驾机升空,将拍摄有布满鲜花的墓地照片和讣告一起空投到德军阵地上。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种“骑士精神”却渐渐消散在战争的血色硝烟之中。在欧洲战场,双方都打红了眼,射杀敌机跳伞飞行员是很普遍的现象。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在回忆录里记载了射杀德军飞行员的过程:“比我稍高的地方,漂浮着几个降落伞,那是从我们击落的敌机里跳伞逃生的敌人。这几个降落伞让我想起惨遭敌人射杀在半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时,我最亲爱的义子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正是在跳伞时惨遭杀害的吗?我怒不可遏,当即对准跳伞的敌人狠狠按下了射击手柄。”
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所谓的“骑士精神”对日军飞行员来说更是对牛弹琴,射杀敌机跳伞飞行员是其标准战术,绝不会手下留情。不过,美国人对日本人也不客气,曾是战斗机飞行员的美军第8航空队司令杜立特将军,就私下支持并鼓励下属们——即使对方的飞机已经被击落,也不要放过那些在降落伞下或是落地后的家伙。
不过,尽管战争上演的是血与火的杀戮,但“骑士精神”好似茫茫黑夜里的一抹火光,仍顽强地闪烁着。德军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在一次空战中因燃油耗尽,跳伞逃生,被8架美军P-51围住,他以为在劫难逃,可是接下来的事情令他终生难忘。埃里希·哈特曼回忆说:“一架P-51向我飞来,我绝望了。可是,那个头戴黄色飞行帽的美国飞行员,怒气冲冲地朝我打了一个手势,突然转弯向西飞。我安全落地了。”
无独有偶,1943年12月20日,美军轰炸机飞行员查理·布朗在执行轰炸德国不莱梅的任务时,被德军高炮击中,导致机组成员一死六伤,只剩布朗独自驾驶伤痕累累的飞机返航。正在这时,一架德国战斗机从后方追上来,不过飞行员没有开火,和他并排飞行并打手势示意他降落。布朗拒绝了,德国飞机于是就为其在大海上“领航”了一段路才离去。
战争结束后,布朗历尽艰辛寻找那个放他一马的德国飞行员,终于在1990年通过报纸广告找到了。那个德军飞行员叫弗朗茨·斯蒂格勒,曾击落过盟军28架战机。
布朗问他:“为什么当时不开火,为自己添一枚勋章?”
“我入伍后,我的中队长警告我,如果他看到或听到我射击一个降落伞上的飞行员,他就会把我也打下去。”弗朗茨·斯蒂格勒回答道,“不打无力抵抗的敌人,我觉得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战争意味着屠杀,意味着不惜一切追求胜利。射不射杀已经没有反抗力的敌人,对战士而言,原本是个没有对错的选择题。不过对有些人来说,遵循“骑士精神”不是为了敌人,而是为了坚守自己的人性。这种精神,在黑暗残酷的战场上,投下了一抹亮光,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