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因此通用的规则是感光度尽量用能用的最低的。这没错,因为画质细腻了想变粗糙容易,添加颗粒、杂色就行了,但是反过来,画质粗糙了想变细腻,就没那么轻松了。很多人相机里的感光度范围很大,但是却不敢用比较高的感光度,因为一用就会出现噪点,如果后期降低噪点,画面质感会变得很模糊,觉得控制不好、不可接受。出现了上述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后期降噪、锐化的本领不强。如果补齐这块短板,你会发现,你相机里可以接受的高感光度提升了,比如原来只敢用到其中的ISO 800,现在敢用到其中的ISO 4000了。
我有一张人像照片,2019年拍摄于一次展会。当时拍摄没有条件用三脚架,只能手持,相机为佳能EOS 5D Mark Ⅱ,是比较老旧的机器了,根据焦距和防抖情况,快门速度设为比较保险的1/125秒,为了保证景深,光圈设为f/8,感光度不得不提升,设为ISO 1000,比较高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噪点,但我对降噪很有信心。我使用了Raw格式,尽量保留更多细节。
这是拍摄并制作后的效果,皮肤质感更佳,降噪效果很理想。
100%局部放大
重點看暗部,噪点多,缺乏质感,为了保留更多细节,Raw格式照片默认锐度不会太大.需要后期自己加工。这是拍摄并制作后的效果,皮肤质感更佳,降噪效果很理想。
100%局部放大
降噪点、增锐度、质感。还可以使用双曲线、中性灰、高低频等磨皮方法或磨皮插件精加工皮肤。
栏目介绍:数码时代的摄影基础知识其实一直在发展、变化,越来越要求摄影人具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整体能力,所以学习需要跟上。本刊编辑徐晓刚根据自己的前、后期经验,编写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实用知识,面向初学摄影或已有一些基础的摄影人。
1.
在Camera Raw中打开原图,把原图放大至100%,发现噪点较多,锐度不佳。直方图右端白色“撞墙不起墙”,亮部细节都在,但整体有点亮。
2.
控制高光亮度,所以高光-3.0,白色-32。初步增加清晰度,清晰度+19,增加了中间调的反差,清晰度提升了一些。
3.
点开细节面板,发现默认的锐化数量是40,但是整体的画面锐化,会带来大面积的噪点,所以按住Alt键,拖动蒙版至88,观察画面,只有白色部分是被锐化的,黑色部分受到了保护。此数值比较合适,线条轮廓被锐化,大面积纯色被保护,质感又得到了提升。
4.
观察画面,线条轮廓还不够锐,进一步把锐化数量设为54,可以了。接下来在减少杂色中,把明亮度设为33,颜色32,其余默认。放大画面至100%,观察噪点基本消失。锐度、质感仍然很好。
5.
压暗不好看的背景。点渐变滤镜,曝光-2,如图,从上到下拉渐变。范围遮罩选“颜色”,按住Shift键,在背景板上取样,最多5处。则主要压暗了背景,其他元素基本没受影响。
6.
在Photoshop中打开,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修掉皮肤上的明显瑕疵。打开滤镜/imagenomic/portraiture 3,选择磨皮的中等强度,制作完成。这款磨皮插件滤镜需要预先安装好。其他的磨皮滤镜或工具也可以使用。
Raw格式照片相当于数字底片,保留了大量信息,本例通过锐化线条轮廓的手法、磨皮插件的使用,降噪的同时保留了细腻、清晰的质感,扩展了能使用的感光度范围。试试你手里的相机,感光度最高能用到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