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唱的是,秋风萧瑟夜深沉,长沙城,陆军监狱阴森森。杨开慧,轻捋短发望窗外,铁窗下,担忧战友心如焚。
乙 突然间,“哐铛”一声牢门开,灯影中,敌人前来又夜审——暗盘算:毛泽东夫人若自首,那效果,胜过镇压千万人。施诡计,又是松绑又搬凳,假惺惺,百般谄媚献殷勤。
甲 (白)“尊敬的毛夫人——”您是教授女儿高贵身,何苦钟情造反的人?只要愿意写声明,立马送您出牢门。”
乙 (白)“声明什么?”
甲 (白)“很简单,就一句话:从此和毛泽东断绝夫妻关系!”
乙 (白)“哈哈哈……”杨开慧听完放声笑,一字一顿说分明:“此生跟定毛泽东,坐牢砍头不变心。”
甲 (白)“还是仔细想想吧!千万不要太固执!”你上有年迈老母亲,下有儿郎都年轻。二十八九正当龄,切莫糊涂毁青春。
乙 青春年华有止境,真情理想会永存。个人生死不足惜,惟愿革命事业成。甲 “我是好心来相劝,你却执迷一根筋!”说罢狠狠挥毒手,押来8岁的毛岸英。
甲 (白)“妈妈……”
乙 (白)“孩子……”
甲 开慧连忙冲上前,一把抱住小岸英。心如刀绞切齿恨,两行血泪肚中吞:
乙 (白)“好孩子,莫害怕……”
甲 (白)“妈妈,他们为啥要抓我们?”
乙 孩子啊——乱世中,虎豹豺狼在横行,革命人,奋起反抗求太平。反动派,恐慌惧怕搞破坏,逆天理,拘捕妇孺丧良心。
甲 岸英他似懂非懂点点头,惊惶惶抱住妈妈诉心声:好妈妈,爸爸离家3年整,只剩下我们母子度光阴。我不怕坏人关我进牢房,怕只怕您也丢下小岸英。
乙 一席话儿情切切,可怜的孩子要母親。只见他——小小的身躯在颤抖,期盼的眼神让人疼。稚嫩的脸上满是泪,紧握的拳头有伤痕……杨开慧再也忍不住,悲痛万分哭出了声:
乙 (白)“好孩子,对不起!妈妈这一生,想当好同志、好战友、好党员、好学生,唯独不是好母亲……”
甲 (白)“妈妈……”小岸英轻轻侧过身,伸手为妈妈擦泪痕。咬紧牙关挺起胸,抚慰妈妈似大人。
乙 杨开慧捧起儿子的脸,强忍悲伤细叮咛——岸英啊,你是家中大哥哥,妈妈的话儿记在心。爸爸战斗在远方,妈妈失去自由身。弟弟年纪还幼小,奶奶需要人孝敬。你就是懂事的男子汉,顶天立地快长成!
甲 岸英重重点点头,俨然懂事的小大人。开慧欣慰颔首笑,揽子入怀送梦境。
乙 铁槛沉沉人声静,长夜漫漫月凄清。杨开慧此刻情难禁,思绪加倍涌上心——
甲 自从秋收闹暴动,天各一方难通信。备受相思和煎熬,危险如影又随形。
乙 怕只怕,幼小的孩子遭毒手,憾只憾,不能再为你做汤羹。惜只惜,无法随你去冲锋,恨只恨,看不到红旗扫敌军。开慧我,抛头洒血无所惧,放不下,年幼的孩子、深爱的人……
甲 杨开慧无限深情诉不尽,擦干泪默默轻抚小岸英:好孩子,你要坚强莫悲伤,长大后,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
乙 月隐星稀夜过半,秋重风急寒更深。铁窗外,蟋蟀孤寂轻声叫,杨开慧,痛彻心扉别亲人。天亮时,英勇从容赴刑场,
合 从此后,忠魂永驻万人心!
点评:
笔者认为曲艺作品中描写杨开慧的人物故事已经很多了,而姚琴创作的常德丝弦《恨别》却有着独特的视角。
作品的开掘面虽然不大,只是写了杨开慧牺牲前与丈夫毛泽东的离别,与儿子毛岸英的离别,与投入满腔热血的革命事业的离别。三个离别很有层次,感情不断地递进,温度不停地上升。作者在写到杨开慧与毛泽东的感情,只用了两句话,“此生跟定毛泽东,坐牢杀头不变心。”14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写到与儿子毛岸英的惜别,动作的运用有了立体感:“一把抱住了儿子,两行热泪肚中吞。”与儿子的对话,就是因为毛岸英的一句问话,“妈妈,他们为啥要抓我们?”而“怕只怕”“憾只憾”“惜只惜”“恨只恨”4个排比抒情句,写出了全篇的深刻主题,那就是对反动派横行霸道的深刻指斥和对烈士遗恨的深彻揭示。
尤其让人感触较深的是,作者在写《恨别》时,用了很多的笔墨来写监狱里与儿子的倾诉,那一句“对不起”,戳痛了杨开慧的内心深处。“抛头洒血无所惧,放不下年幼的孩子、深爱的人。”这些撕心裂肺的话语,塑造了杨开慧作为母亲、作为一个女人的真切内心,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写出了杨开慧的感情高度和政治热度,所以才在最后写到“好孩子,你要坚强莫悲伤,长大后,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这也点破了最后的立意。
(点评人: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李治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