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盛世续绽放 曲山艺海践初心

2021-05-19 16:16曲元芳
曲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曲艺牡丹山东

曲元芳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2020年10月16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三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启动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隆重举行。在全国遴选出的10位曲艺“牡丹奖”得主中,对北路山东琴书传承人罗晓静来说她的入选格外有意义,去年是她荣获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整第10个年头,也是她正式从艺的第30年。罗晓静看着启动仪式上播放的入选者宣传推介短片中自己的过往表演集锦,回首自己30年来的演艺生涯和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10年走过的艺术之路,思绪万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是她一生中从不放弃的理想和目标,正是这份坚持和执着铸就了罗晓静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练就过硬童子功 得遇名师引正途

罗晓静出生于一个曲艺世家,奶奶唱西河大鼓,父亲是老山东省曲艺团的演员,主攻三弦;舅爷爷罗世海曾经是北京曲艺演员魏喜奎的弦师,当年从北京调入黑龙江省曲艺团参与初期建设。听多了、看久了,少时的耳濡目染让罗晓静对曲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从小就喜欢唱歌,上学后一直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1988年,年仅17岁的罗晓静如愿考入济南艺术学校,迈进了艺术的大门。当时济南艺术学校有京剧和曲艺两个专业,罗晓静被分配在曲艺班山东琴书专业,从此便注定与曲艺、与山东琴书结下不解之缘。

山东琴书的操琴、打板再加上演唱协调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刚开始,她在演奏上总是配合得不好,不是打板稍微快了与琴的合奏不太协调,就是开唱时慢了那么一点,这让她很是苦恼。在学习上,罗晓静是一点儿也不含糊,为了顺利解决这一技巧问题,她主动加倍延长学习时间,同学们吃饭时她在练习;别人都睡觉了她还是在练习;在学校里练不够,借了钱买琴也要在家中加练。提及这段往事,罗晓静特别感谢自己的启蒙老师吴萍。

吴萍是曲艺表演艺术家,艺名“小苹果”,也是国内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相声演员,曾经多次赴中南海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演出。罗晓静在济南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吴萍发现了这个可塑又勤奋的好苗子。在吴萍的启蒙与悉心指导下,罗晓静在琴书表演艺术上夯实了扎实的基本功。“吴老师是我入行的引领者。”说起吴萍,罗晓静的感恩之心溢于言表。

3年时光转瞬即逝,1991年从济南艺术学校顺利毕业的罗晓静进入济南市曲艺团,专业从事山东琴书表演工作。在这里,她又遇到了她的授业恩师——姚忠贤。姚忠贤是国家一级演员,是“北路琴书”的創始人,也是琴书表演艺术家邓九如先生的唯一传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山东琴书传承人。罗晓静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功底和对琴书演唱艺术的无比执着,赢得了姚忠贤的青睐。

姚忠贤的倾囊相授让罗晓静的表演技艺突飞猛进,至今她仍清楚地记得自己首次与姚老师搭档演出的情景。那天的济南趵突泉公园人头攒动,在露天舞台上罗晓静和姚忠贤一起唱起了山东琴书传统曲目《断桥相会》,台下不时传来观众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曲艺迷找到了罗晓静,鼓励的一番话让她至今还难以忘怀:“妮儿啊,你的《断桥相会》处理得很好啊,我们就爱听这一口,要继续努力啊。”罗晓静说:“这位观众的话,在当时对我的鼓励特别大。从这之后,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登台的机会,只要是能登台表演,我都会主动争取,全心全力地为喜爱我们的观众演出。”正是这份对舞台、对观众、对艺术的倾情热爱,姚忠贤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青眼有加、悉心指引。在2008年6月10日,举行了拜师仪式,罗晓静正式拜在姚忠贤门下,成为北路山东琴书邓派第三代传人。

扎扎实实积跬步 厚积薄发获殊荣

家庭的艺术熏陶,恩师的悉心指导,自己的勤学苦练、潜心钻研,让罗晓静在曲艺舞台逐步崭露头角。在2003年举办的“泉荷奖” 首届济南市优秀青年演员艺术比赛中,以山东琴书现代曲目《女儿魂》脱颖而出,并获得济南市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荷花奖”。为了寻求适合自己的表演形式和内容,2004年,她赴北京请总政治部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为自己量身定制琴书曲本。2005年,曲本《惹不起的爹》问世。2006年是罗晓静琴书事业全面上升的重要节点,《惹不起的爹》连演近百场,场场获好评,并且在“曲山艺海话齐鲁——趵突泉杯山东省曲艺大赛”上博得满堂喝彩,以全场最高分荣获山东省曲艺艺术专业最高奖。此后,罗晓静主唱、参演的山东琴书《爷俩赶集》《振超传艺》在央视《曲苑杂坛》栏目录制并上演。其中《爷俩赶集》也是罗晓静创新琴书表演形式的首度尝试,该剧突破了山东琴书二人坐唱、一唱一和的传统表现形式,舞台正中由罗晓静操琴站唱,旁边由师父姚忠贤和另一名演员表演相关情节,传统韵味悠长又不乏新意活泼。2008年初,罗晓静以山东琴书传统曲目《吕洞宾戏牡丹》参加全国鼓曲唱曲邀请赛并获一等奖。

2010年10月23日,这一天对罗晓静、对山东琴书艺术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刚刚参加完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演出的罗晓静,凭借与师父姚忠贤合演的山东琴书传统曲目《刘伶醉酒》荣膺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值得一提的是,姚忠贤是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得主。经过10年沉淀与酝酿后,罗晓静代表北路山东琴书邓派的新生力量,再次为该传统地方曲艺赢得全国最高荣誉。

得奖之后,罗晓静被山东省文化厅记三等功,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在光环的照耀下她越发冷静和坚定。谈到今后的工作计划,罗晓静说:“作为‘牡丹奖的获得者,别人都会看着你,对你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以后更得下功夫练习,要做得比以前更出色。今后我希望能加上我自己原创的东西,表现出自己的表演特色来。”身为北路山东琴书邓派第三代传人,罗晓静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山东琴书的传统韵味,根据自己的特点唱出新的感觉,让山东琴书融入现代气息,使山东琴书更有时代感,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她在悉心钻研传统曲目的同时,不断寻找表演空间,在舞台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她参演的方言情景话剧《泉城人家》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入围“十艺节”重点推荐剧目,该剧演出场次近130场,她饰演的“小四川”角色获得广大观众好评。

非遗传承担责任 琴书推广步未歇

作为“非遗”传承人,罗晓静积极致力于多方面推广山东琴书,通过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山东琴书的影响力。2010年以来,她跟随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先后赴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捷克、奥地利、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演出。2017年赴法国演出时,她表演的山东琴书《梁祝下山》荣获第十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片《曲山艺海》,全面反映济南曲艺上下700年的辉煌历史。罗晓静作为北路山东琴书邓派传人和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参加拍摄并呈献了较大篇幅演出。

近年来,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的安排下,罗晓静多次深入到祖国各地演出。先后参加了“到人民中去”——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采风慰问小分队走进延寿主题实践活动,以及走进平和、走进广西百色、走进安龙等活动;在中国曲协带领下先后到盐城市、平顶山市等地参加“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名城”创建验收及调研工作。2020年,被中国曲协邀请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北方鼓曲唱曲类)初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证明了她的精湛技艺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的充分认可。

罗晓静在曲艺舞台上不断取得荣誉的同时,也被社会各界充分认可。她先后荣获山东省文化厅三等功、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在专业领域,罗晓静担任北方鼓曲艺术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曲协副主席;在社会领域,她是中共山东省委第十一届党代表,济南市政协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无论做了多少工作,罗晓静最喜欢的还是山东琴书。近年来,她更加致力于“传帮带”的工作。罗晓静对山东琴书的未来发展有着深深的担忧。她想,曲艺要走进大学生,走进年轻人,走进文化层次高的人群当中,这样有利于山东琴书的传播和发扬。这个想法也促使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要有深厚的生活领悟。她一直致力于为曲艺的发展传承,担负着传道授业、承前启后的工作。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发展,“非遗”走进了高校的课堂。2015年,罗晓静应邀,以山东琴书为例,在山东管理学院作了《寂寞的“非遗”别样的烟火——透过曲艺兴衰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专题报告,被山东管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她在三尺讲台上薪火传递,把自己多年的所学所感、点点滴滴与学生们分享。在每年的教学评分中,罗晓静教授的《非遗课程》分数遥遥领先。学生们对山东琴书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是对罗晓静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充分认可。2020年11月,罗晓静怀揣着对山东琴书那份执着和热爱,从专业剧团走进高校,正式成为山东管理学院一名教师,为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不辞劳苦、辛勤耕耘。罗晓静把非遗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相融合,将传统曲艺“师徒制”和现代高等教育工作室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组织成立山东管理学院“琴声书韵曲艺社”,推广优秀传统曲艺艺术,組织排练了山东大鼓作品《老残听曲》参加泉城书会系列演出,打造了山东鼓曲联唱《夸泉城》参加第二届大学生曲艺周。她还不断探索拓展非遗传承的思路与渠道,创新非遗传承的方式和方法,在高校非遗项目传承教学与专业舞台之间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为非遗项目在高校的传承推广作出积极贡献。

艺海无涯华章续 英才培育又一春

2010年以来,罗晓静在曲艺道路上砥砺前行,在巩固中国曲艺牡丹奖带来系列艺术成绩的日积月累中,她又迎来了曲艺人又一次提升的契机。2020年10月,中国曲协开创性、创造性的行业高端人才培养工程“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公布的第三批入选者名单中,罗晓静赫然在列。启动仪式上,罗晓静代表第三批曲艺英才培育行动的10位入选者进行了发言。她十分诚挚地表态,自己和诸位入选同仁必将倍加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国家曲艺阵地,努力创作出一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并有艺术震撼力的优秀曲艺作品,为推动国家曲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那天,罗晓静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从艺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当我想到还有一批人在喜欢着曲艺、喜欢着山东琴书,我打起板儿、弹起琴,就精神抖擞、一往无前。她又说:曲艺人的舞台是相对简单的,深受地域方言等条件限制,一些曲艺形式的受众也相对狭窄,但曲艺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教人向善,曲艺更加接地气,在教化人心方面更有优势。已经走上高校讲台的她,心里装着的还是曲艺的传承问题。罗晓静说:将进一步发挥牡丹奖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切实解决制约中青年曲艺人才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尽自己绵薄之力。从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她对琴书的那份热爱和对曲艺的执着。

牡丹逢盛世,花开新时代。有了新的身份和任务,罗晓静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她说:“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一份莫大的信任。曲艺是一个亦专亦博的行当,执着所爱必有所报。与琴书相恋,心甘情愿为此付出。这辈子,值了。”

猜你喜欢
曲艺牡丹山东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我和我的家乡
《曲艺泉城》
牡丹
赏牡丹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绿牡丹
山东老家规 (中)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