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娇龙,野蛮生长,向阳而生

2021-05-19 06:11杨学义
环球人物 2021年9期

2021年4月23日,贺娇龙来到北京。(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对我来说,这里还是陌生的。”4月下旬,在新疆伊犁州文旅局的办公室,刚刚履新副局长的贺娇龙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出生至今,除了上学那几年,我一直在昭苏成长,很少离开。”

来到州文旅局后,她将挂在原来县政府办公室的三幅画也拿过来,挂在墙上。一幅是她在天山乡任党委书记时,拍摄的绿湖风景照,“这个湖在天山顶上,湖面是心形的,一年四季变换不同的颜色”。另一幅是夏塔景区的巨幅风景照,挂在办公桌后方。第三幅,则是网友最熟悉的,茫茫雪原里,贺娇龙身着红色斗篷,在马群中纵横驰骋,飒爽而气派。这幅照片挂在办公桌对面,她坐在那儿一抬头就能看到。“我骑的是伊犁本地土马,肩高一米七。马八尺为龙,我也是贺娇龙,所以这幅照片展示的就是‘龙马精神。”

贺娇龙的心,依然留恋那片她熟悉的土地。对大多数人来说,上述景色是秘境。但对她而言,这里就是家,有着别处给不了的安全感。“我的根在那里,那里的一切仿佛都属于我,我的一切也属于那里。”去年11月,为了给疫情期间县里滞销企业“带货”,时任昭苏县副县长的贺娇龙在冰雪皑皑的草原策马驰骋,一下被全国网民熟知,成为“网红女县长”。

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她了解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昭苏县,并喜欢上那里。“所以组织找我谈话时,我说愿意继续留在昭苏,因为那里很适合我。”最终,她还是被调到州里了。走红以来,贺娇龙得到的不仅有称赞,也有质疑,“这次履新是组织对我最大的褒奖和肯定,我也有荣耀和欣慰”。

所以,此時的贺娇龙成了一个矛盾体。她一方面不辱使命,适应新岗位,谋划着分管的全州旅游宣传和培训,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回望昭苏的点点滴滴。

我的“人设”,是天然生长

不久前,在福寿山杏花谷拍视频时,贺娇龙又见到那匹在昭苏依依挥别的伊犁马。在一次室内场馆训练中,她骑在这匹跑惯了草原、冲劲十足的马上奔驰,在只有短短800米赛道的终点处,马突然来了一个急停,贺娇龙顷刻摔向马的正前方,腾空的一刹那,她似乎看到了死神。而就在落地时,马儿一个箭步,竟从她的身上跃了过去。从此,贺娇龙便与这匹马心灵相通,建立了某种生命联系,只要上镜,就尽量骑着它。履新州文旅局后,她最想念的就是这匹马,再次相逢,她不停地抚摸马儿鬃毛,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

其实,变成“网红”,本非贺娇龙所愿。她不仅不能经常见到爱马了,还增添了烦恼。“大家都在盯着你,是不是要耍大牌?是不是某些无心举动,会被解读成自由散漫?”所以,她更加严格约束自己,“以前在县里,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总是自信能够胜任,但现在我会担心,哪怕小小的闪失,可能都会被放大数倍。”

左图:贺娇龙同心爱的伊犁马在一起。右图:贺娇龙在直播“带货”。

走红,让贺娇龙成为公众人物,迎接她的是更多担当。之前,她就一直坚持将抖音直播的打赏全部用作慈善。如今,身患重症的病人家属会向她求助。爱心人士专门在她直播时刷上几万块钱,“有人还专门给我发来1.5万斤大米,只有一个要求:让我亲自把这些送到贫困户手中。我觉得这些人是相信我能惠及弱小”。这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给她带来很大压力。

渐渐地,贺娇龙发现,“做公益虽然辛苦,但让人上瘾”。她意识到,自己当下的烦恼,可以用受资助者脸上的幸福消解掉。“看到福利院的孩子,心灵就有了慰藉。他们信任的眼神,是我遇到质疑时最需要的。所以,看似我帮了他们,实际上他们治愈了我。”

一次,有人对贺娇龙说:你打造的人设非常真实、非常成功!她一头雾水反问:“什么是人设?”对方说:“你是副县长,又公益助农;你在新疆西北边陲,又策马奔腾。”贺娇龙更费解了,“但后来我懂了,所谓‘人设不就是造假吗?可我做的明明是真的啊。”

2020年5月,伊犁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助力脱贫攻坚,要求各县市选派1名县领导和1名头部主播参与直播活动。邀请头部主播成本高,所以贺娇龙决定亲自上阵。昭苏县文旅局副局长哈丽娜对记者说:“贺副县长在我们眼中很‘抠门,想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记得刚试水时,直播间只有三四十个人。”但贺娇龙意识到,直播不仅可以解决疫情带来的货物滞销,还能推介昭苏美景,带动旅游。于是她向别人打电话求教,与人气主播连麦,积累人气。7月,昭苏迎来每年一度的国际天马节,受疫情影响,活动在线上举办。“记得那时,她在上面直播,已有1000多粉丝了。”当时,正值昭苏县万亩油菜花盛开,贺娇龙走到田间地头,拍摄她热爱的一切:吃草的马儿、盛开的油菜花、嗡嗡的小蜜蜂、常年积雪的天山……

随后,新疆疫情形势反复。贺娇龙没有停下“带货”,不仅在外面播,在家里也播。哈丽娜说:“我曾经跟她说,能不能别天天开播,太累。但她说,‘带货像开商店,不能开一天,关三天,这样哪里还有客人?”贺娇龙经常讲,网络虽然虚拟,但流量就是经济。

不懈坚持中,贺娇龙人气越来越旺。她为县里的蜂蜜、菜籽油、水晶粉、奶酪等“带货”,并将其作为生活一部分。即便有人来昭苏取经,贺娇龙也会将他们请到家,一边用水晶粉做炸酱面,一边照播不误。

9月是昭苏的秋收季节,她走到丰收的麦田,穿上民族服装,与同事一同跳起哈萨克民族舞“黑走马”。11月,贺娇龙开始大力推荐昭苏冰雪旅游资源,她选择了一件红色斗篷,策马雪原。就是这个短视频,终于成为全网热搜。贺娇龙火了,伊犁昭苏火了。

作为挚友,哈丽娜看到的却是心疼:“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她早晨8点开始直播(按当地作息时间,相当于北京6点),晚上播到11点,甚至到深夜1点。我和她说,我们等到了这一天,真的不容易。”

贺娇龙相信,虽然隔着屏幕,但真实总会动人。走红以来,不少人都会问她:你是怎么策划的?每当这时,她都如实回答:“团队的每个人,都是‘业余选手,没有特别策划过。”就连她穿的那一身红色斗篷,都是从照相馆租借的,视频火了以后马上被人高价买走了,她后来穿的红斗篷,还是县文工团重新赶制的。

被问得多了,她也会追问下自己:当网友给我点赞时,究竟喜欢的是什么?“现在有些明白了,策马雪原视频,就像大自然对天山的鬼斧神工,是天然生长出来的东西。”这些发自内心的真实流露,一定击中了网友内心的某些情结。但这些情结意象模糊,让人欲言又止。“或许你去一趟昭苏,就会找到答案。”贺娇龙的建议,让记者决定立即动身启程。

骑马穿汉服,奔驰在大好河山

2014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主席会议时指出,马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马文化源远流长。建设国家需要万马奔腾的气势,推动发展需要快马加鞭的劲头,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象征,马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代表。中国人民正在策马扬鞭、马不停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履新后,贺娇龙明确了目标:将伊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面对大目标,要有小切口。我内心有一团火:骑伊犁马,穿汉服,奔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

贺娇龙办公室里,悬挂着她在马群中策马奔腾的照片。

其实,最初在雪原策马奔腾时,她的内心就有不服:“大家一提起马,就是蒙古马,甚至是小矮马;一提到马术,就是身着西式服装的场馆马术。但我们昭苏是天马之乡,我就是要让大家看到昭苏天马。”

昭苏天马文化,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首先,这里海拔2000米以上,是亚高原盆地。向西张开的豁口,让西伯利亚冷空气吹进来,形成较多降水,所以这里水草丰美。其次,这里气温较低,而马性喜冷凉。”昭苏县马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海对记者说。昭苏县常住人口有12万人,马也有12万匹,人均一匹。

这里的马以改良混血的伊犁马为主,身躯普遍比其他马种高大。“我在内地待了20多年,但还是要回来。”巴音别勒克是昭苏天马文化园金牌教练。人称“马王”的他有辉煌的职业生涯,“与其他马种相比,伊犁马是全能型的,既能竞赛,也能表演,还能旅游骑乘。”伊犁马的竞技特点是耐力极佳,所谓“路遥知马力”,和国外名贵的纯种马相比,竞技里程一旦突破10公里,伊犁马几乎就没有对手了。伊犁马还不挑食,适应环境能力也很强。

“和马相处久了会发现,它的快乐、悲伤只有主人能懂,外人看不出来。”巴音别勒克说,一匹陪伴他10年、久经沙场的赛马在2015年得疝气死了。他至今无法走出伤痛,“就像是一位亲人去世了。”他说,马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之一,骑在上面,人的轻微动作会被感知,时间长了,马就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

上图:1972年,阿合牙孜牧场冬牧。(李宗毅 /摄)左下图:位于昭苏县的细君公主雕像。右下图:在昭苏天马博物馆内,陈列着唐山灾区人民赠送给昭苏牧工的陶瓷杯,上写“万里送军马,军民情谊深”。(本刊记者杨学义/摄)

“支青二代”要当好火种

昭苏马文化源远流长。《汉书·西域传》记载:“神马从西方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据考证,昭苏是乌孙古国夏都,天马就是伊犁马。昭苏境内,坐落着西汉细君公主之墓。当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封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驻扎边关塞外多年后,刘细君思念故土,悲伤作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细君公主的和亲,换来了边疆的和谐安宁,并将中原的典章制度、礼乐文化带到遥远的西域。

细君公主病逝后,汉又派解忧公主和亲乌孙。陪嫁侍女冯嫽成为一代外交女杰,她只用几年便通晓了西域语言文字,代解忧公主遍访邻近各国,宣扬汉朝教化。后来,乌孙国内乱,冯嫽不断斡旋,被汉宣帝封为正使,为定国安邦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故事,有的比昭君出塞还早。当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冯嫽远离故土,或许只有伊犁马能给她们一些慰藉。

靠近边境线的昭苏格登山上,有一块清乾隆皇帝御笔《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1755年,乾隆皇帝派兵平定分裂祖国的准噶尔部贵族首领达瓦齐叛乱,格登山之战就是平叛的决胜之战。遥想当年,天马曾在此见证清军将士守卫边疆的决心。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即便像我这样的女性,内心也有一种力量:野蛮生长,向阳而生。我是勇往直前、积极向上、无所畏惧的。”贺娇龙同记者回忆这些历史时,深刻感受着这片土地带给她的精神财富。

贺娇龙从小在阿合牙孜牧场长大,同别的小孩子一样,很小就学会了骑马。曾在牧场担任副主任的知青李宗毅向记者回忆:“上世纪60年代,昭苏小麦普遍有腥黑穗病,大家吃的面都是黑的。全縣道路泥泞,没有硬化路。如果到乡下,只能开拖拉机,或者骑马,走上大半天。就连伊犁州通往昭苏县的班车,都是在卡车后面搭上简易木板。那时全县很少通电,吃水困难,经常要到遥远的河坝挑水喝,而且人畜同饮。”

贺娇龙的父亲是四川人,母亲是江苏人,都是无数的支边青年中的一员,将青春奉献给边疆建设。“我们这一代人,将最好的青春奉献给昭苏。中国要发展,事业要推进,需要有大量人过去。那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感同身受的。”李宗毅说。

2012年9月,贺娇龙到昭苏镇任党委书记。她被这里的灯塔牧场知青文化吸引了,想起父辈的言传身教,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将知青精神传承下来。2015年,经过改造提升,灯塔牧场办公室被改造成灯塔知青馆。那几年,贺娇龙经常给到访者讲解知青精神。哈丽娜是哈萨克族,她说,牧场的哈萨克名字是“灯芯”,汉语是“灯塔”,这正是边疆人民精神深处的光明。

祖国支援边疆,边疆也关注祖国。1977年,昭苏军马场的90多名牧工启程,准备将3000匹伊犁马送到唐山,支援灾后重建。火卡当时是27岁的小伙子,他对记者说,为了避免军马走散,他们分成了18个组,历经50多天艰难跋涉才到达乌鲁木齐,随后乘火车将3000匹军马送过去。他们要翻越重重冰山,开路队要在冰川凿出一条路来;他们要经过原始森林,毒蛇野兽林间出没;他们要穿越重重沼泽,一次20匹军马陷进去,牧工奋不顾身营救,奋战一小时把马拉了上来。火卡记得:“当火车到唐山,我们看到人们挥舞着红旗,但周围却是一片废墟。那一刻,我们所有人失声痛哭。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昭苏人民的心意送到了!”

贺娇龙传递老一辈奉献火种,先来到距离县城最遥远的天山乡工作。“我时常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天山乡在边境线上,我们经常骑着马儿巡边。”当人们看到贺娇龙策马雪原时,也应该想象到十多年前,这位红衣“女侠”曾冒雪巡防边关,仿佛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骑着马,踏雪出塞;又仿佛父辈一代在冰川上,万里送军马的豪迈壮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老一辈给我们做了很好示范。对边疆来说,勇敢面对5G时代红利,敢于突破和尝试,也是一种担当。只要心底无私,我就勇者无畏,更加努力担当作为。历史会证明很多事情。”

不为摆脱贫困家乡,只为家乡摆脱贫困

“我们学的十八般武艺,受到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这是贺娇龙一直坚守的信念。

她也在当代青年身上看到希望。毛力德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从事蜂蜜生产销售,去年疫情让他受到打击。“贺副县长‘带货前,2020年销售额只有1万多元。但最终,2020全年线上销售达230多万元,同时带动线下两三百万元的销售。我们2019年的销售额是97万元,2020年至少增长了4倍。”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贺娇龙“带货”的骄人成绩,但在那场脱贫攻坚战中,她走过的路更为曲折艰辛。“在边疆,想改变这个庞大贫困群体的面貌,太难了。”尤其是看到贫困户的一些落后思维,她更是无可奈何,“第一年,你给他一头扶贫羊,他转眼就卖掉;第二年,你又给他一头扶贫牛,他又卖掉,还振振有词说,今年收成不好。”贺娇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又给贫困户搭好了养殖大棚,把鸡苗、鸡饲料都准备好,跟贫困户谈心。后来,贫困户终于走上正轨,“脱贫后,他回来找我,说当时很愚蠢,现在特别感谢我”。

“我是一路从基层走来,在短视频平台上被大家接受,应该也与这个有关系。”贺娇龙说,当自己和田间地头的百姓打交道,需要将文件中“高大上”语言翻译成百姓的话。“只有老百姓听得懂,他们才会理解,也能给你回馈更多东西。网民也是人民,而且是更真实的人民。我能让村民听懂,也能让粉丝看懂。”

担任副县长期间,贺娇龙对口联系喀夏加尔镇森木塔斯村。2019年5月,贺娇龙第一次走进了村民扎比拉·努斯甫汗家里。因为一场意外,努斯甫汗只能独自抚养几个孩子,成了单亲妈妈。贺娇龙看到努斯甫汗家徒四壁,非常揪心,当即掏出1000元钱。而更让她担心的,是努斯甫汗的绝望和颓废。“贺县长当时对我说,无论怎样,还有孩子陪着你,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眼下的困难,有党和政府帮助,一定会过去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努斯甫汗恍然大悟,但她生了一场重病,无法自食其力。贺娇龙又对她说:“先把病治好,这段时间我来帮你。”

贺娇龙办公室里,悬挂的昭苏夏塔景区图。

那段时间,是努斯甫汗的人生低谷,贺娇龙每个月都要去看她一次。即便是2020年疫情期间,贺娇龙也至少每个季度到她家一次。通过贺娇龙两年的鼓励和支持,努斯甫汗一家的状况终于得到改善。贺娇龙帮努斯甫汗在村委会找了一份保洁工作,让她的生活重回正轨。今年4月3日,贺娇龙履新前夕,又来到努斯甫汗家,孩子们抱住“贺妈妈”,央求她别走。她对孩子们说,以后虽然不会这么频繁来,但一年至少会来两次。大女儿阿由娜·居马努尔对贺娇龙说:“我将来要像你一样。”贺娇龙笑着说:“像我?”“对,成为县长。”“好孩子,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像我一样。”居马努尔认真点了点头,希望的火种被点燃了。

努斯甫汗还记得,当贺娇龙策马雪原的视频火爆网络时,她和孩子们一起疯狂点赞时的快乐和兴奋。“这个形象,是不是和她平时不太一样?”《环球人物》记者问。“视频里,她一身侠气;现实中,她扶助弱小。这个精神是一致的,也是永恒的。”努斯甫汗若有所思地说,其实这正是她们心中最真实的贺娇龙。

人物简介:贺娇龙,1979年出生于新疆昭蘇县,祖籍四川射洪。1999年参加工作,2017年任昭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20年11月,在抖音号上发布策马雪原视频,引关注。2021年4月,任新疆维伊犁州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