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长平,张旭东
(华能玉环电厂,浙江 玉环 317604)
2005 年10 月,山西某电厂6 kV ⅣB 段母线清扫检修工作结束,运行人员进行6 kV ⅣB 段由检修转冷备操作。在进行6 kV ⅣB 母线测绝缘时,运行操作人员未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误入相邻带电间隔、强行解除防误闭锁装置、未验明柜内是否带电,造成两名操作人员触电严重烧伤,后经抢救无效其中一人死亡。2011 年5 月,江苏某电厂运行人员在执行6 kV 母线运行转检修的操作中,当执行到6 kV 母线装设接地线操作时,因走错间隔而到相邻带电间隔,同样也是解除防误闭锁装置、未验明柜内是否带电,导致了一死一重伤的惨剧。这两起事故间隔了6 年,看上去也没什么关联。但当你看到两个电厂的6 kV 厂用系统接线图,会发现这两起事故发生的某种联系。下面从这两个厂的6 kV 厂用系统图来分析发生误操作的原因和设计上的不足,提出优化方案,从源头上堵塞可能发生误操作的漏洞,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江苏某电厂事故前的运行方式是:02 号启备变运行,1 号C 高厂变检修,6 kV 母线由启动变接带。运行人员在执行6 kV 61C 母线运行转检修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票顺序,在给6 kV 母线装设接地线时,运行人员走错间隔,跑到相邻的6 kV 61C 段备用电源开关间隔(图1 虚线框)。由于启动变运行,该间隔为带电间隔。操作人员没有认真核对设备名称和编号,并擅自解锁,随后未经验电即在此间隔(带电)装设接地线。结果发生了电弧短路,最终导致了一死一重伤的惨剧。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运行人员走错间隔,本应在母线PT间隔(图1 实线框)装设接地线,结果跑到相邻的6 kV 61C 段备用电源PT 间隔。
图1 江苏某厂6 kV 接线
而山西某电厂的走错间隔误操作事故具体如下。2005 年10 月山西某厂4 号机组检修期间,在进行4B 段6 kV 母线检修后绝缘测量时,本应打开4 号机组6 kV 母线PT 间隔后盖板(图2 实线框)测量母线绝缘,但运行人员操作时未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误入相邻的母线备用电源604B 开关间隔(图2 虚线框,启动变低压侧带电)。同样也是强行解除带电间隔防误闭锁装置,测量绝缘前也未验明柜内是否带电直接进行测量,导致触电造成两名工作人员严重烧伤,一人医治无效死亡。
从以上两接线图可知,发生事故的两厂6 kV母线接线方式极为相似,其母线PT 不是与备用电源进线开关相邻就是与备用电源进线PT 相邻。上述两厂运行人员均是走错间隔发生触电事故,本应在母线PT 间隔后柜处完成的绝缘测量或者接地线装设,却跑到了相邻的备用电源PT 间隔或备用开关间隔;均存在擅自解锁现象,均未验电。运行人员违反操作票制度是造成事故的主因,但更要反思这种设备布置方式是否存在着某种隐患。
图2 山西某厂6 kV 接线
分析可知,正是因为6 kV 母线设备的这种布置方式,给事故埋下“种子”。对系统内多个兄弟电厂接线方式进行调研,发现采用该接线方式及设备布置顺序的比较普遍。电厂在机组检修时每当遇到类似6 kV 母线操作时,都如临大敌,要求运行主任和专工都要到现场监护,防止发生上述两厂那样的恶性事故。这种提高监护级别的方法无疑是防止误操作的有效手段,但这些掩盖不了6 kV 母线设备接线上的缺陷。分析这种接线方式的设备布置顺序可知,6 kV 母线PT 和与备用进线PT(或备用进线开关)紧挨着,相当于是在这里埋了一颗“地雷”。6 kV 母线检修时一般都是高厂变同步检修,而此时由于6 kV 母线备用进线间隔来自启备变,极有可能是启备变运行状态,如果启备变至该母线接线无闸刀,则该检修6 kV 母线备用进线间隔为带电间隔。一旦有人员犯错误进入该间隔,“地雷”就会被“引爆”。原因是当进行类似上述两厂的操作时,一般都会到6 kV 母线柜子前面或后面进行母线绝缘测量和接地线装设。如果操作人员走错,唱票复诵执行不规范,极有可能使监护者失去监护作用,很自然地跟着动手操作,这样就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调整上述两厂的6 kV 母线设备布置顺序:将6 kV 母线的工作电源开关、工作电源进线PT 间隔与备用电源开关、备用电源进线PT 间隔分别布置到母线的两端,同时把6 kV 母线PT 间隔移到母线靠中间位置,如图3 所示。这样可以让运行人员从空间认识上就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印象,再辅以明确的标识说明,注明母线检修时应该在哪个间隔装设接地线,哪个间隔测绝缘,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运行人员走错间隔的几率。
图3 优化后6 kV 接线1
目前,现场采用母线PT 远离备用电源PT 布置方案也比较多(见图4)。如浙江某百万千瓦机组6 kV 母线接线就是采用这样的布置。从多年的运行情况看,从未出现因为母线停电检修操作而走错间隔的事故发生。这说明这种接线方式在防止运行人员走错间隔方面是有效的,可供设计单位和运行单位借鉴,而类似上述山西、江苏两厂的6 kV 母线接线方式应坚决避免采用。
一般认为设计院的设计肯定是符合要求的,但不难通过上述两厂的事故分析发现设计的隐患。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现场仍在不断暴露出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现在运行单位和设计单位在设备正式运行后缺少一种联络机制,使得问题没有在后续的设计中得到改进,以致于同样的问题在多个厂发生。因此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应多调研运行单位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从发生的事故中做进一步研究分析,在新的设计思路中将这些问题给予考虑和解决。作为运行单位,应该将类似隐患问题提前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通过反馈运行实际情况,使得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会加以关注存在的问题,从而将一些防误思路融入到设计中,使之变为实际应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事故发生的几率,保证企业良好的生产秩序。所以,无论是设计单位还是电厂,都要吸取以往事故的教训,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可能的人为错误,减少漏洞,避免悲剧的发生。
图4 优化后6kV 接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