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黑幕”爆出“过度医疗”为何屡见不鲜

2021-05-19 01:29
人人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荣患方胃癌

■本刊记者 乔 禹

由于无法接受无辜的患者因为医生的不良医疗行为死亡率升高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张煜医生决定以在社交平台撰文形式,阐述目前的肿瘤治疗乱象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式,并呼吁国家重视和进行监管。

这篇长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早日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一经发出,在广大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

4 月19 日晚,国家卫健委官微发布消息:关注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有关网络信息后,我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4 月20 日,本刊记者看到微信公众号“偶尔治愈”发布了一篇文章,还原了事件核心当事人的整个就医过程。

事件起末

2020 年12 月24 日,50 岁的马进仓耗尽家资治疗胃癌,欠下15 万元外债后,在家中去世。

他不会想到,在自己去世后100 天,经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发表,他的诊疗过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他更不会想到,国家卫健委会就此发出通知,对包括他在内的肿瘤治疗乱象进行调查。

镜头回放至2020 年7 月2 日,马进仓在上海某医院住院第一天,其女儿马荣及其表哥被主治医师陆巍大夫带到一间会议室,被陆巍告知“需要做个基因检测,人已经联系好了”。

陆巍联系的是一位吴姓男子,陆巍称其为吴经理。当日,吴经理将马荣带到安全出口的楼道里,掏出一台POS 机,刷走了马荣18600 元。

根据张煜的说法,通过对血液中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进行NGS 基因检测筛选药物的可靠性值得商榷。在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这种“液体活检”更多的在疾病进展而难以取得肿瘤组织样本的患者中使用,且其通常用于筛选是否符合靶向药的使用。在CSCO 2020 版胃癌诊疗指南中,将其列为第3 类证据,这是最低水平的证据。

2020 年7 月15 日,陆巍告诉马荣表哥,因为马进仓住院时间太长,自己被投诉了,介绍他们去上海中大肿瘤医院化疗,这是一家民营医院,陆巍写了一张字条,上面是一个叫“刘宏”的名字和一串电话。

据上海中大肿瘤医院官网显示,该院是上海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开设介入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妇科、中医科等重点科室,开展肿瘤MDT多学科联合会诊,为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

由于化疗效果不明显,陆巍建议马进仓尝试NKT 细胞免疫疗法,而马进仓一家并不知道该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早在2016 年就被国家卫健委叫停。

陆巍告诉马荣一家,NKT 细胞免疫治疗法一针原本5 万元,但考虑到马荣一家经济条件不好,他去跟老板讲价。最后马荣的表哥跟吴经理联系后,给出的方案是“两人拼单,打五针送一针”。

据患者家属表示,家里两个病人先后共接受了6 次NKT 免疫治疗,每次价格3 万元。而张煜指出,国家早已三令五申禁止NKT 治疗收费。

妻子马占花曾陪马进仓去注射过NKT 针,她曾私下跟女儿讲过对注射场所的怀疑,“看着不是很专业,像美容院,还看到了化妆品。”

2020 年10 月初,马荣第一次对陆巍的治疗方案发出质疑,“爸爸和姑姑都没有什么反应,真正的疗效体现在哪里?随后换了化疗药的方案”。而这份方案也是此次引爆舆论的争论点之一。

据“偶尔治愈”公众号发布,方案中的培美曲塞和安罗替尼在消化道癌症的使用暂且停留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作为乳腺癌治疗中的常见药物,他莫昔芬在胃癌中的使用也并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

另据“八点健闻”报道,陆巍称采用他莫昔芬是因为患者的肿瘤ER 检测呈阳性。但浙江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指出,“胃癌肿瘤检测ER 阳性选择他莫昔芬治疗是不合理的。用他莫昔芬在胃癌方面的研究结果是有的,但大多是致病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针对整个药物组合,张煜认为,这样的药物组合方案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无论是在文献中还是在临床试验中,都从来没有存在过。

2020 年11 月1 日,马荣挂了新华医院肿瘤科的号,一位郑姓大夫看完整个诊疗方案后曾表示,“这个治疗太荒唐了。”也正是这天,马荣才知道,10 月3日马进仓就出现了骨转移,而他们此前一无所知。

2020 年12 月,生命以天为单位进入倒计时的马进仓,包里只有2000 元现金,是亲戚探望给的随礼。夹层里还有四张银行卡,加起来不到3000 元。除去思念,十几万的外债,连同一幢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是马进仓最后留给家人的东西。

医疗纠纷形势加剧

医疗纠纷这个话题永不过时,只要一经曝光,必定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而近些年由于网络世界的日益发达,人民群众有更多办法发出声音为自己维权。

由医法汇发布的《2020 年全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数量持续上升。继2018年医疗纠纷5 连降后,2019 年案件数量出现反弹,2020 年持续增长,当年度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总计18670 件,比2019 年增加了约3%。

那么,近两万起医疗纠纷案中,患者胜诉率有多大呢?

《报告》将“患方败诉”限定为一审法院驳回患方诉讼请求,患方上诉后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情形。数据表示,近三年医患双方的败诉率变化不大,在3047 件二审判决中,医方败诉2425 件,占比79%;患方败诉571 件,占比19%。另外,2020 年判决医方给予患方公平补偿的案件有51 件,占比约2%,总数较去年有所降低。

长期关注医疗领域的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医疗器械部主任刘伟指出,公众对于胜诉败诉的看法存在误区,我们更该看重的是医方责任比例。据统计,医方承担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的案件数量最多,分别为673 件、633 件,各占比28%和26%;其次为医方承担主要责任的案件,为592 件,占比24%。

“根据鉴定结论中双方的过错判定来看的话,院方承担的比例比较高,但是院方责任比较小,一般会判决院方承担次要责任或者轻微责任,而非主要责任。所以对于患者来讲,判决的比例是很低的。比如患者提出索赔100 万,法院最后判决支持了10 万,单从结果来看也是患者胜诉,因为院方负有责任。但是从最终支持的患者诉讼请求情况来讲,这在法律意义上不能算一个完全的胜诉。”刘伟指出。

呼吁彻底揭开“医疗黑幕”

回到这次的事件,事实正在调查,但目前群众也关心究竟什么神秘力量逼爆料者删帖?监督医疗公平的声音为何会受到压制和束缚?乱象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能否打破?未来如何让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敢于发声?

“肿瘤治疗黑幕”的存在让问题的答案藏在深处,也让每个人都会有不安全感。应当果断破除黑幕,斩断影响医疗公平的黑手。

医生穿上白大褂,就接受了救死扶伤、弘扬大爱的神圣使命。但不可否认,现实中却有一些医疗机构和少数医生因利益驱使将本可以托付生命的医患关系异化为消费关系。

医疗行业专业性强,普通人医学知识欠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后期鉴定和维权难度较大。因此在维护医疗公平上,社会需要勇于发声、敢于发声的“监督员”,公众需要敢于说真话、敢于捅破黑幕的“良心人”。

猜你喜欢
马荣患方胃癌
应用政府管理会计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
马荣尉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实施患方确认方法防范静脉给药差错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