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城市古建筑,是为城市文化的异质性与多样性留存火种,
是为每个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保留一份独韵。
“这两天从我的学生和朋友那里听说长沙天符宫要拆的消息……”1月22日晚11点半,湖南大学古建筑教授柳肃发布了一条微博,表达了他对长沙市一座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天符宫”或将遭到拆除的担忧。这座此前鲜为人知的中式古建筑的去留问题,因此迅速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
天符宫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楚湘街至裕农街口一带。这座长年埋没于棚户区的古建筑,2018年被文物志愿者发现,2019年被评定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21年1月14日,柳肃教授的学生为完成学院负责的长沙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课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长沙地区木结构古建筑测绘技术中的应用》,到天符宫进行实地勘察,却听闻天符宫即将拆除。在学生反馈的图片中,其周边已经拆光,旁边就是推土机。柳肃称,他多方打听的消息是,天符宫会和其一墙之隔的楚湘幼儿园一起被拆掉。
“有人认为天符宫建筑外表破烂不堪,又只是区级文保级别低,但在我的心目中,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一个省级文物。你要进入到里面去,就知道这个庙原来是多么辉煌。虽然只剩下一座殿堂,但已经是很宝贵了。”柳肃教授称,长沙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因为文夕大火等原因,城内的中式古建筑已经不剩多少,每一处都要精心保护,尽量为后世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忆。
事情很快有了进展。2月2日,长沙市天心区多名部门負责人表示,“不会非法拆掉天符宫。”天符宫暂时是保住了,但到底是“原址保护”还是“异地保护”,仍没有定论。
专家们希望是原址保护。“文物有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移动了,很多真实历史信息就失去了。再一个,就异地保护而言,我们目前的文物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都差得很远。”柳肃教授说。比如湖南多家媒体于2011年7月报道,1935年修建的长沙交通银行旧址,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拆迁后将“异地重建”。然而近十年过去,该旧址仍没有“重建”的影子。
柳肃教授希望原址保护好天符宫,适当扩建,恢复戏台,并且最终能恢复天符宫庙会,“大家都来这里吃喝玩乐。”业主单位长沙市天心棚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波也表示:“要是能够通过方案设计,让天符宫和商业体互利互惠,共同生长,带动整个碧湘街片区,成为长沙的另一个网红打卡地,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具有价值的“仿古建筑”,异地保护中被“破坏”的古建筑,都是一种失去了独特韵味的“死亡”。将现代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对古建筑的“活用”中巧妙融合,增添新的时代特征,才能为城市留下一部“活历史”。
媒体评点:城市改造与文物保护的博弈的背后是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冲突。商业投资追求短期内的利益最大化,而文化保护在前期不但要投入大笔资金,后期的管理修缮和后续开发更是需要长期投入。这笔经济账不论对于地方政府还是开发企业可能都是不合算的,但是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关注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牺牲一些短期经济利益换取文化和社会价值?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往往更能吸引游客,保护得当的城市文化也一定能带来长远的经济价值。(钟家治,红网)
◎话题拓展:为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保留一份独韵;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城市文化的异质性与多样性;让城市的历史文化“活起来”;现代与传统;短期与长期……
(资料来源:红网、澎湃新闻等)
编辑/华放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