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的创作思考与发展

2021-05-18 14:36顾菊菊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法文化遗产文化

顾菊菊

Gu embroidery originated during the Wanli, Tianqi and Chongzhen years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fate of Gu embroidery in Shanghai has been ups and downs for 400 years. As the first bat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cultural value and scientific value of Gu embroidery are self-evident. Without mastering the skill and quintessence of embroidery, there will be n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raftsmanship. The inheritance of Gu embroidery needs not only exquisite skill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but also inheritance of the precept and example of the inheritors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echnical knowledge. As the essence of folk art that has been handed down for more than 400 years in China, it is a problem worth pondering how to protect inherit and develop Gu embroidery.

顾绣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四百年来顾绣在上海的命运跌宕起伏。作为我國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已不言而喻。不掌握绣制技艺与之精髓就没有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顾绣的传承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与文化底蕴,还要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和技术知识的传播来延续。作为我国传承四百多年的民间艺术精华,如何保护与传承并延续发展下去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

顾绣因产生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松江府上海县顾名世家而得名。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历史上,顾绣艺人的足迹始终未离江南的市井巷闾,顾绣和江南民间刺绣,同采吴越桑蚕之精华,共承唐宋刺绣之远绪,工具用料大同小异,题材也多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明末清初,顾绣演变为江南民间刺绣中唯一以家族姓氏冠名的绣艺流派。民间也盛行闺阁刺绣活动,那本是富家女性闺教的女红功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于陶冶性情,这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闺阁女红活动为顾绣的诞生提供了人才条件和社会环境。

创作

2002年本人拜师于钱月芳老师门下,正式开始学习顾绣。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从穿针引线的基础开始学习,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态度在钱月芳老师的细心教导和传授下,我开始学习了顾绣的针法与各种表现技法,并绣制了各种题材的作品。

《桃花竹枝图》是唐寅的一幅写意画,画中枯笔浓墨,苍劲有力,行笔挺秀洒脱,而用绣的方法表达出画中的枯笔浓墨与其意境,是我要探索与深思的地方。究竟要采用哪种针法和技法来表达呢?联想到墨既是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所谓墨分五色,在墨线上下功夫,配置丝线的颜色色级只多不少,特别是过渡色,这也是“绣”能带给你不一样的韵味所在。用短针结合虚实针来绣制竹叶,精心布局虚实之间的韵味,以针代笔以线代墨,让浓淡有致的墨色丝线,将原画的水墨淋漓与质朴的感觉都表现在绣品中。

另一幅作品郎世宁的《菊花图》是一幅非常精美中西合璧的工笔花鸟画。当初我决定以它为蓝本进行创作也是对自己的挑战。用基本针法和特殊针法相结合描绘了菊花的婀娜多姿,叶子的千姿百态以及鸟儿的灵动。用劈得极细的丝线来替代工整细腻的笔触,绣出鸟雀羽毛的质感和轻盈感,并以色彩明暗变化展现日照花开的光泽与勃勃生机,将顾绣善于处理细腻的方式与色彩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无论是传统的中国画还是西洋画,都能将它转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与述说,让观者产生“这就是一幅画!”的错觉。

保护

顾绣作为我国唯一一种以姓氏命名的绣种,以它特有的方式承载着中华的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它所蕴含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文明如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保护传承下去?顾绣在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下,延续和发展着,2002年,为了顾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松江区政府和区宣传部的支持下,松江电子仪器厂委托大江职校开办了“顾绣”学习班,由钱月芳老师挑起了培养“顾绣”接班人的重任。她尽心尽力,倾己所能,把自己三十多年来积累的刺绣技艺和经验整理出来,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现在,这些学生已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作品并参加了数次展览会,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从1977年至2006年,松江绣制的五百多幅顾绣作品或远销世界各地(24个国家和地区),或被作为赠送外国元首和政府的国礼,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频频亮相屡次获奖,成为世界各国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藏品。2006年5月,“松江顾绣”被国家列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着的特有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承续着中华文化之魂,被视作中华民族精神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百余年来,顾绣是上海特有的精神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精华,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瑰宝。从此,顾绣翻开历史新篇。

创新

利用高校平台传播顾绣文化,举办顾绣的传承与创新应用课程,以学分制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通过开设课程,力图提高学生对顾绣的了解与实践操作能力,结合教学,让顾绣艺术的精神与基本技法融入课程,并在实践中更有效地应用与创新。这种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人们也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取更多的历史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开创顾绣设计班,吸引更多喜爱顾绣的年轻一辈,在传统的顾绣文化中注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让顾绣有新的灵魂;和不同绣种的相互学习和研究或设计出新产品;创立品牌,进行产品开发;和高级定制合作,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性实用品,让产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除了具有观赏性,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视觉的表达,能在内心和记忆里形成温度而遗留下来的,才是最具有核心价值的部分。传统的顾绣文化内涵,现代的设计理念定能开创顾绣新的明天。疫情期间,通过网上直播授课的方式传播顾绣文化,以全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来培育顾绣传承人,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息。

结论

顾绣技法在继承宋代技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提高。顾绣艺人应该在创新中寻求发展并鼓励传承人去发挥自己的才华,带来更多新思考,并在之后的发展中自觉承担起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使命,让顾绣这一传统手工艺有更加精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薛亚峰,唐西林,杨鑫基,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丛书顾绣[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163-177

〔2〕李斌.温家宝、李长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N].人民日报,2007-06-09.

〔3〕陆春彪,钱月芳,几代传承人的故事[N].松江报,2018-8-

猜你喜欢
技法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手绘技法表现
Tough Nut to Crack
谁远谁近?
作品一
秀秀台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