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格”与英国身份的构建

2021-05-18 14:22栾懿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哥特哥特式建筑风格

栾懿

As a famous British critic, Ruskin was attracted by the local architecture when he lived in Venice. Therefore, he wrote The Stones of Venice with the intention of exploring the craft and history of Venetian architecture. As he says in his book, "hope makes the stones of Venice a touchstone.". Venices architecture combines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It is not only the integration of Arabic architecture, but also the cornerstone of British Gothic revival. Her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Oriental style" on Venetian Gothic architecture, and how Ruskin constructs a coherent British identity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Gothic architecture in Venice.

一、《威尼斯的石头》概述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于1851-1853年分别出版了《威尼斯的石头》的三卷本(图1:The Stones of Venice),他详细地考察了威尼斯的建筑,描述了超过八十座教堂,主要讨论了拜占庭时期、哥特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建筑,并对威尼斯的城市历史进行概括。此书第一卷销量惨淡,但在缓慢的起步之后,它便对英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哥特复兴式建筑逐渐取代了古典复兴式建筑,成为英国建筑的新风格。罗斯金的建筑理论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建筑师,他们普遍认为在罗斯金的新学说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方向。故此时英国建筑中出现了大量威尼斯建筑元素的设计,例如圣马可教堂(图2:St. Mark Church)中,百合花柱头、拜占庭式浅浮雕和壁画镶嵌物并排出现。像大理石圆盘(Discs of marble)、钢坯模塑(billetmouldings)等哥特式建筑的细节也悄然出现在伦敦街道中。但罗斯金认为《威尼斯的石头》给英国人带来了糟糕的影响,“正是现代英国对艺术和道德真理的漠不关心,使得我的话语无法实现变革”。这也是年轻建筑师片面地采取威尼斯建筑元素并应用于各类建筑中的原因。

罗斯金在书中既有对威尼斯建筑学理性的研究,同时又有着抒情的描述。于此,罗斯金将建筑的实用功能分为“行为”与“言语”。其中,“行为功能帮我们抵御恶劣天气与暴力。而言语功能则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反映出来,记述事实与历史,并抒发情感”,这一兼顾实用与美观的艺术理念也充斥在罗斯金的思想中。《威尼斯的石头》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对《建筑的七盏明灯》中理念的延续,像其中建筑美德便对应了建筑的“实用之灯”、“力量明灯”、“美之明灯”。罗斯金在此利用叙事来分解、重构城市空间。他对威尼斯建筑进行了解构,并从基础结构进行了分类,共分为墙基、墙面(图3)、墙壁挑檐、拱顶(图4)、屋顶与扶壁六个分类,以此考察建筑的基本特质——实用性,这也是罗斯金对建筑美德的要求。他在文中写道,“首先,作为建筑,要达到实用功能;其次,要有这赏心悦目、优雅大方的外观”。罗斯金将建筑美德分为三类,第一是“行为得当”,即建筑要以最结实的标准达到基本用途;第二是“言语得体”,建筑要以最精华的语言传达讯息;第三是“外观得宜”,建筑的外观要赏心悦目。这三种建筑美德可以视为维特鲁威提出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大原则,三者是既平行又递进的关系。于此,罗斯金对威尼斯建筑进行了解构,并用他个人的建筑理念将威尼斯的城市建筑跃然纸上。

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艺术与手工艺一直是罗斯金写作的主题。为此,罗斯金声称,正是“威尼斯的艺术与道德气质的关系,以及工人在生活与劳作的关系,构成了这本书的主题”。可以看出,正如以往羅斯金的个人偏好——宗教性艺术一致,此书选用哥特式建筑主题进行分析。事实上,在《威尼斯的石头》中,罗斯金构建了一个城市,在这个城市中“每一个行为和制度的名义上的目的大多是对上帝的虔诚和对人类的正义”。罗斯金非常推崇和谐的哥特式建筑形式,以至于他认为这是神性的再次显现,威尼斯的工匠们怀着对上帝的尊敬建造了这些场所。

二、威尼斯的“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

13世纪,威尼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心。在与东方交流的过程中,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也逐渐受到“东方风格”(Oriental Style)的影响,尤其是以拜占庭式建筑与伊斯兰建筑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故威尼斯哥特式建筑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在威尼斯的地方性变体建筑,既有本土的建筑风格,又带有东方的异域风情。而罗斯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以伊斯兰风格为主的“东方风格”,但他对此的态度非常矛盾。他把“东方风格”描述为“在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中最令人愉悦的表现”,并将创造“东方风格”的人称为“感官主义者”,而不是“纯粹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在此,“感官主义者”代表着“东方风格”的建筑师,而“纯粹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是传统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建造者。罗斯金认为,后者属于艺术家的最高阶层。他认为所有的艺术家要么是设计的人,要么是实践的人,要么两者兼而有之,而哥特式建筑者就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并且是最优的自然主义者。

(一)、东方的衍进:阿拉伯风格对威尼斯建筑的影响

威尼斯曾被不同的国家统治过,这使得威尼斯地区的艺术呈交融状态,其中建筑艺术也是如此,阿拉伯风格、哥特风格、样式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在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罗斯金在书中写道,“所有的欧洲建筑,无论是低劣还是精良,陈旧还是崭新,都曾受到经由罗马传来的希腊风格的影响,并被东方建筑形式所润色和完善”。他观察到,目前威尼斯建筑主要由古希腊人建造的桩身,搭配罗马人建造的拱门以及阿拉伯人建造的尖拱和叶状拱构成。并且罗斯金将阿拉伯建筑与伦巴第建筑进行对比,以分析南北地域对建筑造成的影响。然而这两种建筑风格在威尼斯的公爵宫(图-5:The Ducal Palace)相遇了,此时伦巴第建筑的刚毅、阿拉伯建筑的空灵与罗马式建筑的宗教精神融为一体。

最初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与拜占庭建筑风格十分相似,于此,罗斯金更愿意相信阿拉伯的建筑风格影响了威尼斯建筑。在九至十一世纪,由于商业贸易的影响,威尼斯的建筑几乎与哈里发(Caliphs)统治下的开罗(Cairo)建筑完全相同,似乎是按照同一模型建造的。对此,罗斯金认为,“在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之间过渡的后续风格更明显地表现为阿拉伯风格,柱身变得更加纤细,拱门始终是尖的,而不是圆形的”。因此,威尼斯的早期哥特式建筑是阿拉伯建筑风格与宗教建筑风格的结合,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花窗格架构,即底部是阿拉伯文字,而窗户则是方济各会建筑中最新颖的特征——花窗格。罗斯金称之为“威尼斯独特的建筑”。

在《威尼斯的石头》的前两卷中经常出现对阿拉伯建筑的论述,罗斯金认为威尼斯建筑深受东方阿拉伯的影响,即威尼斯作为西方文明的瑰宝之一,有着根深蒂固的西方意识,但它本质上却是东方的。然而讽刺的是,在杂糅了阿拉伯建筑风格与伦巴底建筑风格的哥特式建筑——公爵宫中,罗斯金看到了强大的基督教信仰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看,《威尼斯的石头》使得威尼斯再现于西方文化语境中,与其说是罗斯金对一个曾经辉煌的西方城市的敬意,更多的是他对这个辉煌的“西方”实体中内在东方起源的冥想。在罗斯金对威尼斯建筑富有想象力的重构中,威尼斯从西方的“自我”转变为东方的“他者”。但在《威尼斯的石头》中,罗斯金对具有“东方风格”的威尼斯建筑有着模糊不清的态度。他在论述“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建筑时,贬损地提到“阿拉伯风格”背叛了“盲目的东方奢侈”,并稱赞了阿拉伯人对色彩的热爱。他还承认,受阿拉伯人、伦巴第人和罗马人的影响,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达到了兼具道德和美的高度。因此,公爵宫(Ducal Palace)被罗斯金视为城市中的“帕特农神庙”,他写道,“公爵宫包含了三种完全相同比例的元素——它是世界的中心建筑”。在聚焦阿拉伯建筑的影响时,罗斯金表明威尼斯不是一个稳定而连贯的西方实体,而是与玛丽·路易斯·普拉特(Mary Louise Pratt)的理论一致,作为一种“文化接触区”而存在。在此,东方和西方不只是简单地相遇,也不是以“巴尔干化”的方式共存,而是在文化和种族之上团结起来,形成独特的“东方哥特式”建筑。

(二)、威尼斯的“东方”哥特式建筑

威尼斯地区的哥特式建筑并非纯粹的西方美学作品,它是“文化杂交”(Cultural Hybridity)的典型例子,即“创造一种新的形式,这种新的形式可以与旧的形式相对立,而旧的形式是它的一部分”。罗伯特·杨(Robert Young)的混杂性理论(Hybridity in Theory)可以准确表达出罗斯金在《威尼斯的石头》中的意图:罗斯金将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视为欧洲建筑的一种新形式,但却与其北欧表亲建筑形式存在着区别,其中阿拉伯建筑风格对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有着独特的贡献。在19世纪末,学者们发现了尖拱券、交叉肋拱、飞扶垛等阿拉伯建筑元素对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于此,罗斯金在书中用“东方”这一沙文主义术语定义了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

对于罗斯金来说,意大利作为一种“东方化”的欧洲实体存在,被外国势力占领,由富裕的欧洲公民游览。在建筑史的书写中,罗斯金开始了对东方的想象,并对“东方”哥特式建筑风格进行了推进。在《威尼斯的石头》中,“哥特式的本质”一章既是中心章节,也是其中最具个性化的章节。在此,罗斯金重新定义了“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建筑风格,它包含了“野蛮”“多变”“自然主义”“怪诞”“僵化”和“冗余”等特点,且位于特定的北欧地理区域。尽管学者对“哥特式的本质”一章的解读清晰明了,且没有出现误读状况,但维多利亚时代的学者通常引用这一章以说明罗斯金对英国大工业生产时代的批评,即工匠们带着诚挚信仰建造的独特的哥特式建筑与工业化生产下的艺术品有所不同。然而,此章节的另一个目标却很少受到批判性的关注——用明确的种族术语来定义哥特建筑。在此,罗斯金既用术语“东方”定义了“哥特式”,又矛盾地援引阿拉伯建筑作为威尼斯哥特式建筑最好的例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罗斯金在表达他对哥特式建筑的崇敬时,脱离了英国的哥特身份认同,并与他在“哥特式的本质”一章中所呼吁的北欧民族认同中缠绕在一起。

罗斯金对威尼斯哥特式建筑的赞美在当时的许多英国读者看来一定是古怪的,因为意大利建筑一向没有受到英国建筑师和评论家的关注,尤其是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正如查尔斯·伊斯特莱克(Charles Eastlake)在《英国哥特复兴史》(The history of Gothic Revival in England)中指出,罗斯金对威尼斯哥特式建筑的评价与他之前支持的爱国主义精神背道而驰,与众多英国哥特复兴主义者的审美出现了分歧。例如普金(A.W. Pugin)、吉尔伯特·斯科特(Gilbert Scott)和托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他们把重点放在英国的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上,将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让国家回归到想象中的中世纪理想的手段。在此,罗斯金是在寻找优秀的古代建筑范本,他之所以对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如此推崇,是因为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之美的集中显现,是工匠们用心创造的结果,且因阿拉伯建筑风格的融入,使得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筑不受教条束缚,颇具灵活性,可以作为英国哥特复兴式建筑的范本。

三、从《威尼斯的石头》看罗斯金对英国身份的构建

19世纪,随着英国国力的增强,英国急需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确立本土地标,故哥特复兴式建筑应运而生。亦因英国工业运动的盛行,使得大工业生产时代带来的物质富足与英国民众空虚的精神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与罗斯金所引领的英国手工艺运动也是出于此缘故。因哥特复兴式建筑所附带的宗教属性,继承了西方基督教世界一直以来的超验精神,也充分满足了民众对精神世界的渴求,故哥特复兴式建筑在19世纪大肆兴起。而此时,英国的特权阶层倾向于将意大利视为欧洲两大最引以为傲的历史遗产——古典罗马和文艺复兴城邦的继承者。当罗斯金第一次到达意大利时,它已经被简化为一个纯粹的“地理表达”。故罗斯金的写作不仅是分析威尼斯的建筑,而是在对威尼斯城市的重构中再现英国的建筑身份。

罗斯金在《威尼斯的石头》中对威尼斯与英国的历史探索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努力。一方面,他把个人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国家想象投射到历史上的威尼斯,同时也把对历史中威尼斯的想象投射到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罗斯金写道,“人类的主宰权最初始于海上,在其毗邻的土地上建立了三个最为辉煌的帝国:提尔、威尼斯和英格兰。在这三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中,提尔留给人们的只有回忆,威尼斯仅剩残骸遗迹,而英格兰,在传承并经历了提尔和威尼斯曾经的辉煌后,若是遗忘了前国灭亡的教训,那也可能从更辉煌的鼎盛走向湮灭,即使如此也不为人所怜惜”。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罗斯金通过重视以阿拉伯风格为代表的“东方风格”,对哥特式建筑的纯粹西方特征提出了质疑,由此破坏了他在《两条路》中提出的英国文化议程。

罗斯金对西方“自我”的概念和定义的理解取决于他对以阿拉伯为代表的东方世界的看法。“东方风格”是东西方二元对立中的非特权术语,代表了一种互补的美学,在此与欧洲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对于威尼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转变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威尼斯的石頭》不仅仅是对威尼斯建筑的研究,也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警示。如果建筑、工业继续追求一种流水线制造、不道德的经济路线,它将会遭遇什么?这也是对英国国家认同的探索,但《威尼斯的石头》中关于国家认同的言语是不断变化的,且常常互相矛盾,我们可以看到奈杰尔·莱斯克(Nigel Leask)的“帝国的焦虑”观点在此初现端倪。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也注意到,以罗斯金为代表的批评家们倾向于淡化维多利亚时代先驱者在帝国主义立场下发表的言论。1870年,罗斯金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告知年轻学生:“英格兰还没有变为一个混合了最好的北方血统的种族,故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殖民地,……夺取她能踏上的每一块肥沃的荒地”。萨义德引用这篇演讲为文化与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此时,罗斯金不仅坚信自己所倡导的文化风向,且将英国统治世界的政治观点与个人的美学和道德哲学联系起来。

在《威尼斯的石头》出版后,英国的哥特复兴式建筑将目光投向中世纪的英国,以与英国自身历史建立联系。而罗斯金则将目光投向“东方哥特式”建筑的源头——威尼斯,在《威尼斯的石头》的影响下,后期的英国哥特复兴式建筑被改造成一种文化混合体,在看似安全、且从属于“西方”的意大利风格伪装下,巧妙地引入了相当明显的东方影响。在19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对东方殖民地加速扩张,在对东方的征服下,英国建筑师部分地将大英帝国重塑为东方化的意大利,正如中世纪的威尼斯一样,具有“东方风格”的哥特复兴式建筑激增。

五、结语

在《威尼斯的石头》中,我们看到了赛义德式的罗斯金,他在西方文化优于慵懒、衰弱和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文化基础上为英国帝国主义辩护。正如罗斯金认为哥特式建筑的显著特征不仅仅是希腊和罗马古典主义的复兴,还包括东方建筑对欧洲创造性思维的渗透和过度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哥特的本质”代表着帝国主义背后隐藏的文化策略,而这一理念得以在罗斯金后期的演讲集《两条路》中的建筑、民族身份和帝国政治的结合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罗斯金.威尼斯的石头[M].孙静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2〕[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3〕吴瑞林.结构亦或装饰——哥特式建筑与伊斯兰建筑的“拱”[J].艺术设计研究,2016(4):89-99

〔4〕吴瑞林.“东方来源”问题之学术史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5〕陈书焕.风景画与十九世纪英国的民族性——试论罗斯金文化批评的历史意识[J].英国研究,2015:68-73

〔6〕王发堂.罗斯金的艺术思想研究——兼评《建筑的七盏明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7〕刘惠玲. 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哥特哥特式建筑风格
锋利少女
软哥特主义
哥特式浪漫
德国 莱比锡哥特节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在塑身内衣上的设计应用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论蒂姆·伯顿的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