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省联考”这个词在网络上热度很高。
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份,其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是8个省份高考综合改革的正式落地年。1月23日~25日8个省份的考生,进行了第一次高考前模拟考试联考,这个考试被考生称为“八省联考”。
不过这个看似正常程序内的模拟考试,却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到好几亿。讨论的热点集中在两点上。
热点一是考试的难度,开考之后,就有网友在网上吐槽语文、数学内容难度较大,有的网友这样说“最后一道大题求的是北京大兴机场的曲线率,连题目都看不懂”。还有人这样留言“出卷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就是不想让我考大学吗”“这个立体几何是北大数学系作业,双曲线是清华自招题”,甚至有人直呼:简直就是炼狱般难度。
第二个热点是泄题,刚一开考就有网友反映“八省联考”的语文作文题疑似出现了泄题情况,并担心此次泄题会对今年高考出题难易程度产生影响。
很快,参与“八省联考”的相关省市教育部门对此作出了解释:高考试卷有严格的保密要求,但这次八省适应性考试属于一次适应性模拟考试,对学生升学没有实质性影响,试卷本身并不涉密,没有“标密”,再加上受疫情影响,个别省市采用了线上考试的方式,导致出现了所谓“泄题”情况。也有专家明确指出,适应性测试和高考命题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也不存在“八省联考”结果影响高考命题难易程度的问题。
如此种种。
那么,这个“八省联考”与高考之间到底有多少关联呢?
“其实,把这次模拟考试称为联考并不恰当,用‘同考(同一时间、同样内容的考試)更合适,是8个省份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8个省份之间没有太多的‘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正如专家所说,这8个省份的考生既不会一起录取,各省考生的分数也不具有可比性。而且从政策上看,考生、考生家长也可以放下这份担心,我国高考实行的是分省按计划录取,各省考生的分数不能简单地进行横向对比。仅以本次8个试点省份的高考方案来看,高考总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说仅有语文、数学、外语3科是全国统考科目,其他各科成绩都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八省联考”就是一次适应性的模拟考试,重在演练与测试。就像湖南省教育厅官方微信上所说的那样:这次考试从命题、制卷、组考、评卷到录取等各个环节都严格参照高考标准,既让考生了解新高考的考试方式和考试流程,熟悉新高考试卷结构、试题风格、题型难度等,也是对全省各考点的准备和组织情况的一次演练。
这就是一次练兵,重在熟悉新高考的路子。而且所有省份都一再强调:成绩不会与正式高考挂钩。
那么,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进行模拟呢?
储朝晖说,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模拟考试减少了各省单独考试的工作量,也省去了各个省份自行出题自行考试而产生的互相攀比。
其实,适应性模拟考试的方式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2020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新高考落地,4省市也分别组织了新高考的适应性考试。
那么,对本次模拟考试更应该关注什么呢?当然是“新高考”的“新”!很多专家这样说。
记者经过梳理发现,8省份将采用“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也就是语文、数学、外语,这3科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再有,在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将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进行录取。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指出,这种方式与原来的文理分科不同,以往文理分科时两种科目组合的选择,现今有12种选择,这样既有利于打牢学生基础学科的根基,同时也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志向和特长。
“高考改革其实包含3个层次的改革,考试改革、招生改革、考试管理改革。”储朝晖说,现在我国高考改革的步伐是谨慎而稳健的,现在改革主要发力在考试改革上,如果改革措施全部到位,“解决的是‘一考定终身的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考生和家长的压力和焦虑都将减弱。”
(来源:《中国青年报》 樊未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