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业产业融资难、融資贵问题,贵州省创新推出农银企产业共同体模式,即以农业项目为载体,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有效捆绑,形成资源高效利用、资金多元投入、利益紧密联系、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共同体,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立足“三大优势”,集成农业农村资源要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优势。一是政策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金融支持“三农”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金融支农政策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组织领导。贵州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机制,由12位省领导领衔推进12个特色产业发展,预算安排12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强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三是产业基础。大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贵州茶叶、辣椒、蓝莓、李子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均在全国前列,为引入金融和社会资本奠定了重要基础。
创新“四项机制”,构建农业农村多元投资格局
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的基本理念是:以企业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形成资源高效利用、资金多元投入、利益紧密联系、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共同体。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整合资源,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专业管理。
农银企产业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包括4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实施主体创新。地方国有企业以股权投资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特殊项目公司即SPV产业项目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实施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二是资金筹措创新。项目总投资以“226”比例构成,即地方国有企业出资20%、社会资本出资20%、银行贷款60%。三是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银行贷款“125”供应链金融模式,“1”指SPV产业项目公司为主体;“2”指以农用地经营权、生物性资产为抵押物;“5”指以土地综合性长期收益、资源沉淀增量收益、上下游资金闭环运行收益、农业保险功能、农业担保作用为增信措施。四是利益联结创新。地方国有企业获得的投资收益在项目区内以“1144”分配方式分配,即10%分配给村集体经济、10%分配给贫困农户、40%分配给流转土地的农户、40%用于自身发展。
实现“五方共赢”,激发农业农村投融资活力
一是转变投入方式,放大了财政资金效应。既能对财政资金实行有效监管,又实现了财政资金1∶5的放大效应。目前实施的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7.69亿元,预计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30.76亿元。
二是资金闭环管理,提振了银行贷款信心。实行“125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了优良的金融环境,通过资金闭环管理,为银行拓展了业务、增加了客户、拉来了存款。
三是利润效益丰厚,激发了社会资本活力。社会资本投资实现1∶5放大,可获得总投资60%的纯利润,实现资本金收益的3倍放大,有效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四是盘活集体资源,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国有资本方利润的10%分配给村集体,让村集体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极大地带动了村集体增收。
五是强化利益联结,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通过实施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老百姓得到土地流转费用、企业效益分红、打工务工收入等实实在在的好处。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