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转来了一名新同学,班主任说他篮球玩得非常棒,有个“小球王”的美称呢!不过,用我三年校队组织后卫的眼光判断:黑黑的脸、结实的臂膀——仅此而已,班主任的介绍应该就是一种客气的“美称”吧?
有一天放晚学,我们路过学校的篮球场,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球场上专注地练习运球。不知打哪儿跑来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小伙子,甩着黄头发,一把拍掉小男孩的球。这时又上来一个年纪相仿的胖子,他俩玩起了传球上篮游戏。任凭小男孩哭着追着,他俩就是嘻嘻哈哈不理会。我们都很生气,“小球王”却按住了我们。
当黄头发和胖子再次把球抛向篮筐的时候,一个身影一下子冲到篮下,稳稳地抓住了篮板球——“小球王”上场了!他单手娴熟地运球到球场左侧,俩小伙子瞪着眼睛逼过来。“小球王”左右手数次交叉运球,一个垫步,忽又停下来。他俩见机猛地扑上去,“小球王”再次启动,一眨眼工夫便从黄头发和胖子中间穿过去。两个小伙子用力过猛,头碰头大叫一声……球场下的我们哈哈大笑。
“小球王”远远地立在罚球线上拍着球。黄头发立刻追上去再次掏球。“小球王”一会儿胯下、一会儿背后运球,黄头发就是沾不上球边儿,有两次还差点儿被晃倒在地。等胖子也追过来夹击时,“小球王”忽然出手,球向篮板飞去,两个小伙子赶紧追到篮下,哪知道球从篮板上反弹回来,重新落入“小球王”手中。
两人恼羞成怒。无奈“小球王”的手像磁铁一般,紧紧地吸着篮球,几次运球后,球又投向篮板反弹回来,稳稳落入手中。反复几个回合,俩小伙子追得气喘吁吁,就是得不到球。
他俩耳语几句,便并排紧紧贴着“小球王”,堵着球弹回来的路线,一番合理冲撞之后,“小球王”忽然后撤一大步,在三分线弧顶一个旱地拔葱,球向篮板飞去。这回他俩都不跑了,等着篮球反弹回来。没料这次一记漂亮的弧线,那篮球空心入网,不回来了!更没料到的是,“小球王”不知什么时候站在篮下,单手接住了篮球……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又是鼓掌又是叫好。
胖子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来了。黄头发满脸羞红,提着衣服赶紧溜了。
“以技服人、以德服人,果然有‘球王’风范!”班主任不知啥时候站在场边。
班主任的话让我由衷地赞同,我用三年校队组织后卫的眼光再次看向“小球王”……
精彩点击
习作写“小球王”,却撇开球赛写起了“小球王”摆平球场小纠纷。巧妙的角度既吸引读者,又让故事充满了正能量。文章除了大量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还通过对两个高中生以及班主任等的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了人物丰满的个性。
(陈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