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其已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面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的严峻形势,人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以修复恶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摄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当前,越来越多的生态摄影师跨越祖国大江南北,用镜头记录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激发人们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生态摄影的兴起与现实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反思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因此,应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生态摄影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国界和文化的公共交流方式,生态摄影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们关注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生态摄影作品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让人们在关注生态摄影作品本身的同时,也能增强人们内心深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摄影师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前,国外有许多高校设有生态摄影专业,还有许多协会,比如国际野生动物摄影联合会等。我国生态摄影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多数人对此了解得不多。
生态摄影还有很多领域需要人们继续探索,无论是沙漠戈壁、森林草原等地质地貌,还是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都需要生态摄影师用镜头去发现自然之美,捕捉生动有趣的自然故事,传达生态摄影的理念,需要他们以优秀的生态摄影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扩大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们关注生态环境。
生态摄影是描述现实生态环境状况的手段,对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创作过程中,许多生态摄影师往往过于关注作品的视觉效果,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在品质。如果感官刺激仅仅停留在视觉效果上,则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只有具备内在品质的作品才能激发人们多种感官的潜能,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从而激励人们自觉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生态摄影主题应体现两种思想,即生态风险与生态反思,生态危机意识与野生自然生态启蒙。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就必须理解和认识生态风险以及生态风险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呈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反思现代化及其后果,反思人类的“理性启蒙”及其局限性,呼唤新的启蒙形式,即生态启蒙。在生态启蒙运动中建构全球化时代的最高理性,即生态理性,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准则和道德皈依。生态摄影作品能以鲜明的生态主题,展示生态危机的现状,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思,从而遏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在拍摄生态摄影作品时,应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一是要把握适当的拍摄时机,比如在拍摄动植物时,就需要从它们的物候期和各时期的特点来判定拍摄的时间。二是选取适当的拍摄位置,应尽量展现被拍摄主体的细节特征,比如拍摄低矮的物种时,用仰视的视角就可以拍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三是光线的运用,应在光照环境好的地方拍摄,顺光可以充分展现出拍摄主体的色彩和立体感,逆光可以增强画面的丰富程度和深度感。四是使用高速快门、运动模式或急速连拍模式定格瞬间,以捕捉精彩瞬间。五是选取适当的构图技巧,如对称构图、残缺式构图、对角线构图、遮掩式构图、倒影式构图等,以展示被拍摄主体的不同特点。六是色彩把握,如拍摄浅色的客体时,必须保证光线充足,使色彩更加明亮。另外,还需要注意背景颜色与被拍摄客体颜色的协调,最好有一定的对比。
在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搭建专业的生态摄影制作、供稿和互动平台成为必然。首先,从拍摄的角度来看,可在智能手机上实现拍摄的工具化和通用化,降低了生态摄影操作的技术门槛。它可以利用各种信号源,例如手机、数码相机、无人机、OSMO 等,上传生态摄影作品,以适应当前摄影技术和方法的日新月异。用户在独立发布照片和影像的同时,对于动物迁徙和突发环境状况等生态事件,可启动生态摄影作品的实时收集系统,并开放奖励功能,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相同的主题和不同的作品可以从多个角度帮助人们了解生态事件,从而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当今社会对于专业生态摄影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精通摄影技术,还要掌握生态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非专业摄影爱好者也要具备一些基本素养,掌握拍摄的技巧,拓宽自己的思路,不断提升生态摄影作品的质量,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几乎所有生态摄影师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专业知识,取得了众多成就,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除了拍摄自己的作品,许多生态摄影师还积极开展生态摄影的传播工作,加强群体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更多的生态摄影人才。
总之,生态摄影的本质是对生态状况的思考,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社会的理解和追求。同时,生态摄影拓宽了摄影艺术内涵的表达空间,丰富了摄影的想象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消费文化的精神品质。生态摄影作为一种主题摄影,将继续关注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记录生态环境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健康的人类社会发展观。同时,生态摄影师也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生态作品交流中,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