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文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房,福建厦门361001
随着我国两孩政策的开放,高龄产妇数量明显增加。年龄高于34岁即为高龄产妇,主要是因为产妇身体功能、卵巢生殖能力降低,增加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如产后可能会出现高血压、出血等[1]。高龄产妇合并存在糖尿病,孕期则会加重糖代谢异常的症状,增加产妇血糖控制的难度[2]。在产妇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则可能会造成巨大儿、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加强高龄产妇的孕期护理,对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孕期保健护理主要是基于高龄糖尿病产妇的病情、认知状态等实施保健指导,从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及胎心重点观察等方面予以干预。为了深入研究孕期保健护理干预的作用,文章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该院分娩的86例高龄糖尿病孕妇,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论述,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分娩的86例高龄糖尿病孕妇,双盲法划入参照组(n=43)与干预组(n=43)。干预组孕妇中初产妇24例,经产妇19例;孕妇年龄在35~45岁,平均(37.05±2.03)岁。参照组孕妇中初产妇24例,经产妇19例;孕妇年龄在35~45岁,平均(37.17±1.96)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获得医学伦理学审批通过。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为产妇实施妊娠期的生命体征监测,记录胎心变化情况。注意观察产妇的临床表现,指导其孕期注意事项等,发现异常快速予以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孕期保健护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 建立档案 制定产妇妊娠档案,详细记录产妇的联系方式、个人信息,妊娠期反应及预产时间等。主动与产妇交流,询问产妇的感受,耐心解答产妇及其家属的提问。
1.2.2 全程关怀 为产妇介绍产前检查的重要意义,在产妇分娩全程予以陪护。加强实时监护,妊娠期28~36周产妇至少每间隔2周复诊1次,监督与辅助产妇,对胎盘功能予以监测,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1.2.3 健康教育 根据产妇情况,帮助产妇制定妊娠期作息方案、饮食方案。指导产妇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每日维生素需求。鼓励产妇适当运动,比如散步,2~3次/d,30 min/次等。
1.2.4 心理疏导 孕期产妇身心压力较大,需要结合产妇情况实施心理疏导,指导产妇听轻音乐,看相关的健康宣教手册、视频等,学习分娩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多鼓励产妇。
记录两组产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邀请产妇根据个人感受评价护理质量,评分≥90分即为良好,60≤评分≤89分即为尚可,不满则是低于60分。满意率=良好率+尚可率[3]。
干预组产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参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干预组(n=43)参照组(n=43)t值P值5.33±0.63 6.91±0.76 10.495<0.001 7.32±1.04 9.22±2.57 4.494<0.001 5.05±0.59 6.93±1.23 9.037<0.001
干预组产妇产后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产妇产后出现8例并发症,干预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新生儿出现2例不良妊娠结局,参照组新生儿出现10例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是97.67%,参照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是76.74%,干预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高龄糖尿病产妇自身存在功能缺陷,其抗菌能力较差,免疫能力低下[4]。孕妇血糖若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中,则会为细菌的形成创设有利条件,增加孕妇及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
孕期保健护理具有以人为本的特征,主要是根据产妇的需求、产妇分娩的阶段等实施针对性指导。孕期保健护理干预需要增加与产妇的交流,询问产妇的感受,指导产妇保持卫生清洁。比如孕期饭后温水漱口,清洁口腔中残留物质。产妇妊娠阶段乳汁聚集,乳腺增大,需要指导产妇每日更换贴身衣物,保持局部清洁[6]。保证母体健康,对母婴生命安全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而饮食护理干预作为血糖控制的重要方式,需要提升护理管理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产妇的病情、生活习惯等,帮助产妇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计划。指导产妇注意营养搭配,适当摄入蛋白质,多进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进食粗粮和含糖量较低的食物,使产妇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中,降低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协助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基础上,降低产妇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在全面的指导及护理干预方式下,优化控制产妇的血糖水平,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药物指导也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尿糖,记录患者每日液体出入量。针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产妇,则需要在餐前30 min内皮下注射,在患者出现盗汗、头晕症状的情况下,则需要快速予以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改变注射的位置,预防患者药物吸收效果不佳。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参照组产妇,且干预组产妇产后出现1例并发症,新生儿出现2例不良妊娠结局;参照组产妇产后出现8例并发症,新生儿出现10例不良妊娠结局。干预组产妇、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孕期保健护理为高龄产妇妊娠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能够增强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母婴结局。
高龄产妇多对分娩具有紧张、焦虑的心理,担心分娩疼痛、胎儿安全及产后出血等。常规护理以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为主,对产妇的心理干预不足[7]。孕期保健护理,则在监测产妇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对其心理状态予以评估,根据产妇的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孕期糖尿病产妇心理压力较大,则需要加强产前宣教、心理疏导[8]。比如可以在产妇预产期前6~8周,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介绍分娩的方式,自然分娩的流程及适应证等,使产妇做好分娩的心理准备,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人员在产妇观看宣教片期间,耐心回答其提问,多鼓励产妇。同时需要指导产妇家属多关心、理解产妇,缓解其负性情绪。该次研究中干预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是97.67%,参照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是76.74%。干预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较高(P<0.05),孕妇多对孕期保健护理的方式表示满意。
综上所述,孕期保健护理能够降低高龄糖尿病孕妇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适合于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