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友艳,周榕慧,黄少燕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外科,福建福州350012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于消化道肿瘤的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1]。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显著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发生人数越来越高,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也日益增加[2]。有文献报道[3],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异常如持续高血糖状态的出现和反复的一过性低血糖的发生均可增加患者术前、术后感染的概率、切口不愈合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为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对合并基础疾病的肝癌患者至关重要,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科学的护理能够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改善糖代谢的紊乱状态,术前护理针对血糖控制可实施药物、饮食、运动综合模式能促进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平衡的恢复,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身机体免疫力的提高,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为了评估和分析血糖控制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该次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月65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糖控制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血糖控制护理。现报道如下。
选取来该院的65例行部分肝切除术的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6.31±14.54)岁;女性15例,男性17例。观察组3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7.18±15.29)岁;女性16例,男性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①年龄18~76岁的患者;②确诊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③无手术禁忌证患者;④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有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②肝癌晚期患者;③依从性不佳的患者。
两组患者术前均需要请内分泌医师会诊评估患者术前控制血糖状况,并给予具体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方案。对照组:接受日常的常规护理,主要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观察组:对患者建立整个围术期的血糖控制的个性化方案。主要内容包含如下:饮食、心理干预、调整胰岛素、运动几大内容建立患者血糖控制方案。①饮食原则: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喜好,嘱家属定量提供食物,做到少食多餐,提高患者对饮食的满意度。术后早期选择静脉输液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根据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后,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低糖(或无糖)、高蛋白原则进食,并根据患者喜好遵循上述原则。②术前心理干预:由家属引导患者、鼓励患者积极熟悉病区环境,管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积极宣教肝癌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科学控制血糖的必要性,以达到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③运动指导:术前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运动形式可根据患者的喜好定制,术后指导患者应早期下床进行锻炼,可利于血糖控制和促进术后恢复。④血糖调控:检测患者整个围术期的血糖状况,尤其是术后患者的血糖指标,若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应及时请内分泌医师会诊,尽早调整血糖方案。
①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和胰岛素用量;②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切口愈合所需时间;③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人数和发生低血糖人数。
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3 d的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糖控制比较(±s)
组别 术前1 d空腹血糖(mmol/L)术后3 d空腹血糖(mmol/L)术前血糖达标的所需时间(d)围术期胰岛素用量(U)对照组(n=32)观察组(n=33)t值P值5.34±1.02 4.86±0.74 2.384 0.020 5.62±1.67 4.73±1.25 2.664 0.010 5.86±2.08 4.26±1.15 20.950<0.001 47.51±10.33 38.17±8.24 4.036<0.001
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和切口愈合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切口愈合所需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切口愈合所需时间比较(±s)
组别住院费用(元) 切口愈合时间(d)对照组(n=32)观察组(n=33)t值P值24 860.49±518.91 20 513.52±562.73 206.060<0.001 9.63±4.52 7.18±3.68 11.034<0.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人数和发生低血糖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肝癌作为消化道肿瘤3大肿瘤之一,其特点为疾病进展速度快,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4]。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多糖多脂的饮食方式往往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肝脏是体内调节糖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肝癌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可导致肝功能大大减退,引起患者机体内糖代谢失衡和糖耐量降低,这也会导致部分肝癌患者本身无基础代谢疾病会最终演变为合并糖尿病,而糖尿病的发生则会进一步加重肝癌的发展。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日益增高[5]。肝癌患者基础疾病的存在会大大增加治疗肝癌患者的难度,如肝癌患者的血糖波动的异常会大大增加肝癌手术的风险和术后伤口的恢复,还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6],糖尿病和肝癌之间能互相促进各自病情的进展,肝癌的发生导致肝功能下降,影响糖代谢的失衡,而体内血糖的升高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患者体内的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产生,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加速肿瘤的生长。故对实施手术的肝癌患者血糖波动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对患者血糖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糖控制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血糖控制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3 d的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住院费用和切口愈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围术期胰岛素用量、术后切口感染人数和发生低血糖人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这就提示了观察组患者控制血糖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方案主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血糖护理方案。大多数患者肿瘤的快速生长可消耗患者的自身营养,故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故饮食管理对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是关键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的饮食护理以期达到既要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同时还要避免血糖在餐后大幅上升。如观察组方案中的饮食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血糖异常波动的外部因素,同时还能够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缩短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和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及时的心理干预则能减少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患者情绪波动发生概率,从而使患者在围术期保持一个平稳的情绪状态,阻断因情绪变化大而影响患者血糖的波动[7]。另一方面围术期积极的血糖监测能够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血糖的异常波动,以便及时干预。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使患者拥有积极的情绪状态[8],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对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实施个性化控制血糖护理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