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张家口市宣化区眼科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在临床上划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两种病症,其主要区分是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新生血管的产生,且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情极为复杂,患者一旦患上此病就不可治愈了,该病的临床表现让患者产生对未来无望的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且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因为控制不好导致失明,所以临床上研究治疗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上传统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主要依靠的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技术,但有研究发现采用该手段多次治疗该疾病会引发一系列的严重不良反应[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雷珠单抗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2018年雷珠单抗药物进入我院临床,它能够与视网膜中的生长因子结合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3]。本文主要探讨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手段取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接受治疗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6例,实验组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6~75岁,平均(45.20±5.60)岁;对照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36~73岁,平均(46.20±6.30)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患者能坚持定期到院复查。排除标准:①合并肝、心、肾等重要器官障碍的患者;②合并严重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伴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在手术前均对两组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视力等进行常规检查,确保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激光治疗,术前使用5mL复方托吡卡酰胺滴眼液(苏州工业园区天龙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散瞳,然后进行表面麻醉,使用0.5%的盐酸奥丙美卡滴眼液(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药有限公司)。在患者角膜安装全视网膜接触镜,使用532型激光治疗机对患者视网膜病灶区域进行光凝扫描,治疗期间注意选择激光参数,光斑直径200~500μm,曝光时间为0.1~0.2s,1周进行1次,分2次治疗,结束后使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滴眼,治疗结束6周后进行复查。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激光治疗基础上再辅以雷珠单抗治疗,在患者进行激光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使用5m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江苏汉晨药业有限公司)常规滴眼,在患者巩膜表面角膜缘后3.5mm处平行刺入破囊针向玻璃体腔内注射0.5mg雷珠单抗,然后退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3min左右,然后包扎眼睛。
患者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治疗视力效果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术后6个月的最佳视力矫正度数,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厚度,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记录对比。
本课题研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0.0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分别采用t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经过对比治疗前后结果发现,患者视力均有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最佳度数的数据相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在进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相比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厚度()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厚度()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未见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不良反应,出现再出血、高眼压的各有1例,该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出现青光眼有1例、玻璃体积血有5例、再出血有3例、高眼压有2例,该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9.29%;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高发的不良反应之一[4]。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眼部健康有严重不良影响,且严重的患者极有可能丧失视力,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因为患者血糖代谢紊乱造成对血管组织的破坏,使视网膜微血管出现新血管增生、缺血等变化,患者临床表现为再出血、玻璃体积血[5]。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是影响患者视力功能最主要的原因,临床上把视网膜屏障分为内、外两个屏障,患者的视网膜内屏障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患者玻璃体积血;患者视网膜外屏障的破坏导致患者黄斑水肿[6]。激光治疗因安全、有效等特点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使视网膜缺血区形成瘢痕组织,降低视网膜耗氧量,使新生血管因缺氧而逐渐消失,促进视网膜下液不断吸收,减少视网膜血管病变组织微血管渗漏[7]。但是单纯的激光治疗会使患者视网膜收缩牵扯血管附近组织破坏出现再出血和玻璃体积血,进一步影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导致其有增高的趋势,并且可能诱发患者再次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且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心理,所以可进一步研究治疗患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疗效[8]。
有学者研究发现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技术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其原理是因为雷珠单抗的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且能与患者视网膜的生长因子有效结合,抑制新血管生长。雷珠单抗属于一种血管内皮生长的抑制剂,是一种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的无菌注射液,其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透过视网膜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且生物利用度较高[9]。
目前因为雷珠单抗注射液的费用较高,不被收入水平较低的患者接受,但是它治疗效果较显著,且对患者本身健康无不良影响[10]。患者在经我院治疗6个月后,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矫正视力最佳度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手段能有疗效地使患者视力恢复,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雷珠单抗能将患者玻璃体结构改变,最终改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使患者视网膜功能恢复,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厚度相比较对照组有明显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手段能明显降低患者黄斑水肿,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雷珠单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血管通透因子,进而有效缓解黄斑水肿。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手段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是雷珠单抗与视网膜病变中的血管内皮因子紧密结合可有效抑制其新血管的生长,并且对患者无不良影响,副作用不大,安全效果好。
综上所述,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其治疗疗效较明显,能有效矫正患者视力,使患者黄斑中心变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